- 7.40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论语十二章》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简介:
《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写作背景:孔子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注音:说(yuè)愠(yùn)三省(xǐnɡ)传(chuán)逾(yú)罔(wǎnɡ)怠(dài)箪(dān)好(hào)之者肱(ɡōnɡ)笃(dǔ)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心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固定句式:“不....乎?.”译作“不也是.吗?”(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2)而:连词,表顺接。时:按时。之:代所学的知识。(3)说:同“悦”,愉快。(4)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亦:副词,也。(5)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6)愠:生气,恼怒。(7)君子:指有才徳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3)信:诚信。(4)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1)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立:立身,之有所成就。(3)惑:迷惑,疑惑。(4)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5)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6)从心所欲:顺从意愿。(7)逾矩:越过法度。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温:温习,复习。(2)故:旧的,原来的。这里指学过的知识。(3)新:新的理解与体会。(4)而:连词,表示顺接。(5)知:得到,获得。(6)可:可以。(7)为:动词,担当,充当。(8)矣:语气词,表示陈述,相当于“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而:连词,表示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3.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4.陋巷:简陋的巷子,颜回的住处。5.堪:能忍受。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知:知道,懂得。(1)之:代词,它,文中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2)者:代词,“......的人”。(3)好(hào):喜爱,爱好。(4)乐(lè):以......为快乐。
(1)饭:吃。(2)疏食:粗粮。(3)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文中指胳膊。(5)于:对,对于。(5)如浮云:像浮云一样。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三人:几个人。(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川: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往、离去。(3)斯:代词,这,指河水。(4)舍:舍弃。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三军:指军队。(2)夺:改变。(2)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文中泛指平民百姓。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学生。2.笃(dŭ)志:坚定志向。笃,坚定。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4.仁:仁德。
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以学为乐、诚实谦虚、珍惜时间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传不习乎?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勤于学习、学思结合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④子曰:“贤哉回也……”⑤饭疏食,饮水……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品得修养:宽厚仁义、坚贞守节
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谢谢聆听!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2021-10-2624页
- 部编本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2021-10-267页
-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2021-10-2611页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2021-10-2528页
-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1-10-255页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2021-10-2510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二章》2021-10-2510页
- 七年级语文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新2021-10-2562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二章》2021-10-2519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二章》2021-10-25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