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2-03-31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第1课 邓稼先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第一单元 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领会作者在叙事、描写和对比中融入笔端的深情,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2.掌握本文中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要素一、文体链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人物传记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述。1邓稼先 语文要素二、把握人物形象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人物形象,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记叙文时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典型例题】阅读课文第四部分,说说你从邓稼先对“谣言”的亲自调查中,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技法点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人物形象:1.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主要事件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品质。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品质。3.关注侧面烘托与对比。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如本文通过写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的事例,与邓稼先进行对比,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语文要素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从这些要素中分析出人物与众不同的性格、精神和品质等。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名师导学1.背景解读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13岁的邓稼先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邓稼先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祖国的志向,于1947年通过了美国的研究生考试。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这位26岁就取得博士学位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专注从事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邓稼先便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带头攻关制造原子弹和人造卫星。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时光。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两年零八个月后,氢弹试验成功。在这之前,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10年的时间。 2.整体感知文中引用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称赞邓稼先是“奇丈夫”。请你默读课文,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奇”在他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奇”在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他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名师导练【基础训练】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ánxūn()”,他是dāngzhīwúkuì()的。(2)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jī()人和开拓者。(3)当初xuǎnpìn()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元勋当之无愧奠基选聘 (4)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yáoyán()所说的那样。(5)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bèisòng()的《吊古战场文》。(6)zhòuyè()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7)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kūnlún()。(8)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ìyǒu()。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 (9)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kěgēkěqì()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10)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wéirénzhī()的科学家。(11)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zhìsǐbùxiè(),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2)“jūgōngjìn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 (13)当时,他是美国jiāyùhùxiǎo()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1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mángbìlù()。(15)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B.他是我的挚友,从6岁起我们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C.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D.从筹备到建成,港珠澳大桥攻克了无数个世界难题,是当之无愧的世纪工程。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使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B.据统计,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农业净收入至少下降了12%以上。C.网络低龄化问题已高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D 4.学完本课,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1)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4.学完本课,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1)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2)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根据相关资料,为“打开科技之窗”主题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名称。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两弹元勋”邓稼先;②中国“飞天梦”的历程;③探索与发现。 “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课内精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5.选文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险,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执着、勇敢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依据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精神)?请简要分析。(5分)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描绘出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显示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突出邓稼先的献身精神;②环境描写的句子“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③当核试验出现意外,面临危险的紧急关头,邓稼先简单的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6.“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7.按要求赏析词句。(4分)(1)“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表现了邓稼先所从事工作的重要,其身上责任重大。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的工程所具备的杰出的科学品质,突出了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和大将风度,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2)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8.选文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的“五四”时代的那首歌?(5分)“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了“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侧面展现了邓稼先的远大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之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 回顾“两弹”实验秘闻罗 坪1964年,张其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被分配到酒泉基地,作为技术员参与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那年他28岁。张其彬到基地后,与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认真仔细的实验前准备。两弹的发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课外延伸 然而,在实验前一天清晨,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如此恶劣的天气,实验还能否如期进行?下午3、4时到实验场时,张其彬和大家都很担心。按规定,风速超过15米/秒,温度超过零下11摄氏度,就不能进行这个实验了。而当时最大风速达到25米/秒,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征求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中央果断决定实验如期进行,所有的设备、人员按计划进场。据张其彬回忆,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下午3、4时,天空昏暗如夜,车队进场时,不得不集体编队打开大灯,一辆接一辆地紧跟着向目的地进发。车跟太紧怕造成追尾,稍一拉开距离,车就可能走丢。负责运载导弹和原子弹去两个地方进行测试的车队,竟然沿着电线杆走迷路,在走岔了50多千米才回归正途,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10月26日下午5时,仪器终于检测完毕,但是大风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只有组织人力拉绳子。开始时,16个人拉还不行,后来又增加了12个人。28个人拽着、扶着、拉着,配合着吊车,慢慢把导弹吊起来,再慢慢放下去,总算艰难地完成了这道程序。按计划,10月27日发射核导弹。为防止意外事件,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群众紧急转移疏散。10月26日21时,地面准备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负责发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张其彬在内的7个人。当时的两弹结合发射塔,距离他们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约100米、深度4米。 地下室面积总共十几平方米,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于是,张其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勉励自己:活着,为党的事业而战斗;死了,为党的事业而献身!张其彬如今坦然承认,当时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实验的危险性。那时两弹结合的实验尚属秘密,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将其隐喻为“战斗”。此后,人们把当时留在现场的七人誉为“七勇士”,又称“敢死队”。10月27日晨8时45分,距离发射仅剩下15分钟。在这最后的15分钟里,张其彬跟操作员们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十几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满满当当的设备仪器在工作中散发出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地下室里却是零上40多摄氏度。在紧张的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 张其彬称,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要喊点火,按按钮。当时他们就是按照程序,拧动钥匙。8时59分,参谋长下达命令:“一分钟准备,开始倒计时!上午9点按时发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眼睛聚精会神地紧盯着仪器。一片静寂中,只听表在嘀嗒嘀嗒地响,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发射!一阵火焰喷射,导弹携原子弹呼啸着腾空而去,转瞬间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天幕中。顾不上欢呼,也没有等到原子弹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颜振清、刘启泉三人冲出了控制室。按照规定的程序,这时他们必须开始工作,基地上还有许多发射后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几分钟后,张其彬冲了上来喊道:爆炸了!当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本文按照______顺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行文。(2分)2.“两弹”发射前一天,研究人员遭遇了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4分)时间张其彬的见闻和感受①戈壁滩天气陡变,风速太大,气温过低;②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车辆容易迷路;③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④要紧急转移疏散数百万群众。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4分)示例一:“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作用:描写了戈壁滩恶劣的环境,说明了实验的难度之大,烘托了实验人员紧张、忐忑的心理。示例二:“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作用:描写戈壁滩的风沙之大,说明实验车队行车的难度很大。 4.文中的画线句子引用了张其彬日记中的话,有什么好处?(4分)侧面烘托了留守地下室的危险性和重要意义,表现了张其彬等人不怕牺牲、忠于党和祖国的崇高精神。 5.你认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个人,能否堪称“勇士”?请结合文意,表述理由。(4分)能。理由:①地下室空间狭小,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②室内温度过高,在紧张的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但大家各有分工,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各自的任务。 推荐阅读: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人民日报《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一辈子就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