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10-22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怅然(chàng) 怂恿(sōnɡ) 忧郁(yù) 畏罪潜逃 B.虐待(nüè) 蜷伏(quán) 余晖(huī) 神采奕奕 C.缀行(zhuì) 假寐(mèi) 惩戒(chéng) 怪延不经 D.哺乳(pǔ) 嗔怪(chēn) 温驯(xùn) 大相径庭 ‎【解析】A项,“怂”应读“sǒnɡ”;C项,“怪延不经”应为“怪诞不经”;D项,“哺”应读“b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他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他的考据旁征博引,材料过硬,从不根据推测妄下断语。‎ B.五月以来,“劳动美”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在各中小学校迫不及待地开展了起来。‎ C.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父亲那蹒跚的背影。‎ D.她默默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安详地等待着比赛的最终结果。‎ ‎【解析】B项,“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与语境不符。C项,“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不能修饰“背影”。D项,“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用在此处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这次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也是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一个契机。‎ C.随着近年来户外运动的兴起,严重危害了山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山区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海向张芳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去“是重要原因”;C项,成分残缺,删去“随着”;D项,表意不明,“他”改为“王海”或“张芳”。‎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人间喜剧》等。‎ C.康拉德·劳伦兹是德国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解析】B项,梁实秋的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C项,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人。D项,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7‎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 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5.结合文章②—⑦段,下列围绕刺绣归纳“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B.稍微大一点,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C.结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很是恼怒。‎ D.后来去谋生,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解析】结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这可以从“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看出。“恼怒”含有厌恶之意,不合文意。‎ 7‎ ‎6.结合语境,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捏着”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 B.这句话表达出“我”对母亲坚持刺绣很是不解。‎ C.“执着”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的特点。‎ D.加点的两个词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D.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解析】A项,第②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彰显文章底蕴,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古代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所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的理解不正确。‎ 三、古诗文阅读(8—15小题,共18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久之,目似瞑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思而不学则殆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诫子书》)‎ D.不亦乐乎 公大笑乐(《咏雪》)‎ ‎【解析】A.第一个“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第二个“之”,代词,他。B.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顺接。C.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两个“乐”都是高兴、愉快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A.一狼洞其中 B.温故而知新 ‎ C.曲肱而枕之 D.意与日去 ‎【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形容词作动词。‎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避狼——毙狼。‎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7‎ C.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生动描写了狼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和狡猾。‎ D.结尾一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和嘲笑。‎ ‎【解析】结尾一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3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曲,回答11—12小题。‎ ‎【甲】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能否改为“清风”?(2分)‎ 不能。该曲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应为“西风”。“西风”使人感到寒冷,能更好地衬托出作者飘零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而“清风”给人以舒适、温暖之感,与作者此时的心情不相符合。‎ ‎12. 两首诗曲都是写秋天的景色,但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3分)‎ 甲诗是直抒胸臆,赞美秋天,表达乐观豁达之情。乙曲并没有刻意表达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主要是悲秋,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凄苦孤寂之情。‎ 阅读《论语》的节选文段,回答13—15小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快 ‎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15.请从“学习”方面,在文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3分)‎ 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2)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3)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7‎ ‎(5)《诫子书》中点明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6)《诫子书》中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班级拟开展“关爱生灵”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中国古代就有人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请说出下面的观点是谁提出的。(2分)‎ 道法自然: 老子 ‎ 天人合一: 庄子 ‎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关爱生灵”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话,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2分)‎ ‎①关爱生灵,从我做起。②情撒万千生灵,创建和谐家园。‎ ‎(3)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2分)‎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是自然万物恬静优美画面的生动再现;杜甫的“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展示。‎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2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这段话出自课文《 猫 》,作者是 郑振铎 。‎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5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7‎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第一件事:用柳条营救花蝴蝶 第二件事: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第三件事: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0.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21.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2.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4分)‎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23.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七、作文(50分)‎ ‎24.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就会有前行的力量,就会有奋斗的勇气。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中国,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生命奇迹……‎ 请以“只要有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 ‎③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 7‎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