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31 KB
  • 2021-10-25 发布

《朝花夕拾》ppt课件(52页)第一课时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朝花夕拾 鲁迅 1927 目录: 走近作者 小引 了解背景 感悟作品 主题思想 分篇介绍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 朝花夕拾 》 练习 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读书三功 诵 ,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 疑 ,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 评 ,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小引 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走近作者 鲁迅 (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 《 狂人日记 》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走进作者 鲁迅 一生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了解背景 1925 年, 鲁迅 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 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 · 一八”惨案。作者 鲁迅 写下 《 纪念刘和珍君 》 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 朝花夕拾 》 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了解背景 1926 年 9 月 鲁迅 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鲁迅 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 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了解背景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锁记 》《 藤野先生 》 和 《 范爱农 》 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 《 朝花夕拾 》 的全部。 《 朝花夕拾 》 于 1927 年出版。 感悟作品 《 朝花夕拾 》 原名 《 旧事重提 》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   1928 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 《 鲁迅全集 》 第 2 卷。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感悟作品 此文集作为 “回忆的记事” ,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感悟作品 文集以 记事 为主,饱含着浓烈的 抒情 气息,往往又夹以 议论 ,做到了 抒情、叙事和议论 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感悟作品 1、 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感悟作品 2、 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3、 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感悟作品 3、 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感悟作品 4、 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感悟作品 5、 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分篇介绍 ( 1 ) 《 狗 · 猫 · 鼠 》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2 ) 《 阿长与山海经 》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分篇介绍 ( 3 ) 《 二十四孝图 》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 《 五猖会 》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分篇介绍 ( 5 ) 《 无常 》 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 6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分篇介绍 ⑺ 《 父亲的病 》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 《 琐记 》 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分篇介绍 ⑼ 《 藤野先生 》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 弃医从文 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 《 范爱农 》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 朝花夕拾 》 十篇散文勾勒了 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虽然是 回忆性散文 ,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 二十四孝图 》 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和 《 五猖会 》 中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 无常 》 一文中采用 《 聊斋志异 》 的讽刺笔法,揭露了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 “正人君子” ; 《 父亲的病 》 中有力地痛斥了那些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庸医; 《 琐记 》 中刻画了洋务学业内的“乌烟瘴气”; 《 藤野先生 》 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⑵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 阿长与山海经 》 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⑶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这些散文以“我”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看到封建社会、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使他们受到极大的伤害,表现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作者无情地批判封建孝道的愚昧和残忍,揭露其虚伪性和欺骗性。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在 《 二十四孝图 》 中,作者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 老莱娱亲 》 和 《 郭巨埋儿 》 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来说明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人们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在这里,作者把封建的孝道揭露批判得体无完肤。作者对束缚青少年成长的封建教育制度极度厌恶,控诉这种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摧残。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⑷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鲁迅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揭露他们的丑恶形象,也反映了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 《 狗 · 猫 · 鼠 》 开篇便揭开斗争的序幕,资产阶级文人以“正人君子”的姿态攻击鲁迅的仇猫。 鲁迅立即给予有力地回击,不但不否认自己的仇猫,而且说明了仇猫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首先是猫的一副媚态就令人可憎,又以和狮虎同族而自居。其次是它的乱嚷嚷,这说明作者攻击猫,实在是因为要自卫。第三条理由就更加充分了,“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 …” 作者在这里无情地揭露了猫在弱者面前阴毒凶残的本性。特别是当作者听说是猫吃了他的可爱的小隐鼠,于是开始对猫进行报仇。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作者与猫的战斗,也就是与资产阶级文人的论争。但作者后来又改变斗争的策略,“我已经改变态度 … 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这不是作者的妥协,是找到对付这些资产阶级文人的好办法,不使他们的作恶得到善良人们的怜悯与同情。 最后讥讽这些所谓的以“指导青年”而自居的“前辈”,如果不从革命青年身上找出些毛病,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这对那些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前辈”的资产阶级文人是极大的嘲讽。 作品鉴赏之 主题思想 ⑸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作者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 父亲的病 》 描写当时医学的落后,庸医横行乡里,不学无术,误人性命。这就把当时社会的迷信呈现的非常清楚。 《 狗 · 猫 · 鼠 》 介绍旧的婚俗,要问名、纳采、磕头作揖,繁琐至极。 作品鉴赏 《 琐记 》 对自己南京求学一段生活作了总结,在这里批判了当时的教育是学非所用,爬上二十丈的桅杆不可以当个好水兵,钻进二十丈的地道也不能做个好矿工。这说明当时的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作者对这样的教育非常不满,所以决定出国学习,继续深造。 作品鉴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是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又一次批判。全文对百草园的欢乐和三味书屋的乏味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在百草园中作者的天性得到充分的显露,享受了生活的无限乐趣。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是自己的乐园,回味无穷。接下来介绍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在这里只能是习字和对课,读那些枯燥无味和似懂非懂的文章。如果违犯了规矩,还要领教罚跪和戒尺的滋味。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课堂以外的问题。由于课堂的无聊,学生们毫无学习兴趣,所以乘老师读书兴致正浓之时,便开始各自的游戏。这实际上是对于封建教育的一种自发的抵制和反抗。通过这些描写,说明童年的鲁迅对这种束缚人的封建教育是非常厌烦的。 作品鉴赏 《 无常 》 中的“活无常”是作者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看到的鬼而人的形象。他虽是勾人魂魄的鬼,但他因活泼、诙谐、办事公允而且富有人情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作者在这是将受到“下等人”喜爱的“活无常”与所谓高人一等的“正人君子”,即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了对比,认为“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作者警告这些“正人君子”仇“自己做了一世人,又能怎样。作者爱憎分明,对与“下等人”关系密切的活无常,说了他的种种好处,虽说他勾人魂魄,“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最后干脆告诫大家“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作品鉴赏 《 范爱农 》 描写辛亥革命以后的一些情形,把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的本质揭示了出来。 《 五猖会 》《 无常 》 描写了江南的迎神赛会和演旧戏的一些情形。既描写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又描写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民风民俗,生活气息很浓。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琐记 》《 藤野先生 》 描写作者从儿童时期接受启蒙教育,到南京求学,去日本留学三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使对旧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感性的认识。 艺术特色 ⑴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 “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 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 《 狗 · 猫 · 鼠 》 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艺术特色 ⑵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 以小见大, 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 《 无常 》 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艺术特色 ⑶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 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 《 父亲的病 》 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艺术特色 ⑷作者在散文中 常用对比手法 。 如 《 五猖会 》 通过“我”前后心境的 对比 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 《 无常 》 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 对比 ,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 狗 · 猫 · 鼠 》 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 艺术特色 ⑸把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⑹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 运用白描的手法, 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 《 阿长与山海经 》 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 《 藤野先生 》 中教学严谨的藤野。 艺术特色 ⑺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 —— 作者自己。 《 狗 · 猫 · 鼠 》 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 《 五猖会 》 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反抗的“我”;而在 《 藤野先生 》 、 《 范爱农 》 、 《 琐记 》 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我”。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青年爱国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 艺术特色 ⑻ 《 朝花夕拾 》 作为鲁迅中年时期的一部回忆性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在这其中塑造的人物当中可以较好的找到鲁迅所具有的独特人格之美。 文集题材的选取虽然是来自鲁迅的生活经历,但是却并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直接的平铺直叙自己的人生,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故事的讲述。自由、洒脱、随性但是却又将自己所欲表达的内容成功的蕴含在了文章中的每一个角落。 作品影响 《 朝花夕拾 》 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 作品影响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 《 朝花夕拾 》 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作品影响 《 朝花夕拾 》 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 作品影响 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 《 朝花夕拾 》 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作品影响 《 朝花夕拾 》 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