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
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
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蜀道难》等。
作家作品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诵读提示
字词梳理
发:出发
清溪:指青溪驿,在今
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半边,半个
渝州:今重庆一带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
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青溪驿出发,奔向三峡,
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到你了。
诗意理解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
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
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
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
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
朗秀美。
古诗赏析
主题归纳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杜
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尊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
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作家作品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诵读提示
字词梳理
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
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李范,封岐王。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堂:府中,家中。 几度:多次。
君:指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
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时候, (没想
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诗意理解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
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
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当年出
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
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
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
“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古诗赏析
主题归纳
岑 参
岑参(715-770),江陵人, 唐代
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 ,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
风俗有深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作家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诵读提示
怜:可怜。
字词梳理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
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
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傍:靠近。
故园:故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
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
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
放了。
诗意理解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
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
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
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
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
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古诗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
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
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
抒情佳作。
主题归纳
李 益
李益(748-829),字君
虞, 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
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
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
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
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作家作品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诵读提示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
望故乡。
诗意理解
开头二句描写边塞荒寒夜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乘着
月色,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只见辽阔的沙漠和耸立的烽火台,笼
罩在寒冷的月光中。沙漠如雪一般银白,城外地上也好像铺满了白
霜,景色荒寒,令人感到冷森森的。这两句诗人抓住“沙似雪”和
“月如霜”的边塞的特有景色,渲染环境的荒寒,形象鲜明、确切。
后二句写闻笛兴愁。征人久戍边地,本来就很寂寞,今夜在深
秋月下又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凄凉的芦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
生!谁无父母,谁无妻子,“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尽了征人心中
的牵念与企盼。
整首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古诗赏析
主题归纳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十二章》2021-10-2519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刻舟求剑》 2021-10-2511页
- 2019年秋(江西)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10-2530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天上的街市》2021-10-2519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为你打开一扇2021-10-2541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秋颂》 苏教2021-10-2510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梦溪笔谈二则2021-10-2527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本命年的回想2021-10-2540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端午日》 苏2021-10-2518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宇宙里有些什2021-10-2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