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33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基础巩固
1.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秦、齐、楚 D.燕、齐、楚、秦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
称“战国七雄”。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韩国、魏国、赵国在中间。因此①②③④所
示位置分别是燕、秦、齐、楚。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
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
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 D。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答案】A
【解析】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提出的观点,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
就不必效法古代,并且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公元前 356 年属于公元前 4 世纪,
所以答案选 A。
4.《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其他选项也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与材料不符,故选 D。
5.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了夏朝,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而不是周文王,由此分析 ABD 不
合题意,故此题选 C。
6.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 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 选项
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C 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
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D 选项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故答案
选 A。
7.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确立县制
【答案】D
【解析】
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奖励耕战,废
除了旧贵族特权,使国富兵强。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制度。故答案选 D。
8.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所以答案选 A。
9.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了土地公有制,
故 D 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叙述正确,故选 D。
10.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儒家学说: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瓦解
和私田的产生与发展。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因此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故 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1.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答案】B
【解析】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发展。故答案选 B。
1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答案】B
【解析】
商鞅变法在其内容之中通过奖励军功可以激发将士的斗志,所以 B 项符合题意。C 是农业,D 是地方行政
机构,A 项是土地的作用,ACD 不能体现在军队战斗力上,排除。故选 B。
13.公元前 340 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涉及土地私有、重视农业和军功,富商提高地位
可以通过买地、耕织、建立军功,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项都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 C。
14.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
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 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
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
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 B。
15.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
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
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
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AC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
二、拓展提升
16.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
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
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
好处。(注:学生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评价方法: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
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解析】
(1)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会支持商鞅变法,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3)评价历史上重大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
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2021-10-2517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7课 2021-10-255页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2021-10-253页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2021-10-2518页
- 部编版 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2021-10-253页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2021-10-2526页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2021-10-2532页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1-10-253页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2021-10-253页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1-10-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