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9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孪⋅生(luǎn) 称⋅职(chèn) 尊君在不⋅(fǒu)
B.虐⋅杀(nǜe) 荫⋅蔽(yīn) 引弦⋅(xián) 莽莽榛⋅榛(zhēn)
C.祷⋅告(dǎo) 论⋅语(lún) 滑稽⋅(jì) 花团锦簇⋅(cù)
D.一霎⋅时(shà) 绽⋅开(zhàn) 女娲⋅(wā) 踉⋅踉跄跄(lià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水波粼粼 坚忍不拔 险像迭生 富丽堂皇
B.声色俱历 获益匪浅 鸦鹊无声 随声附和
C.形影不离 宽宏大量 持之以恒 痛贬时弊
D.具体而微 独俱慧眼 人生鼎沸 博学笃志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生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成效如何人们刮目相看⋅
C.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容易的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济南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毕业联欢会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5. 下列关于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B.本书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
C.莎莉文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让海伦体味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海伦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更有意义
D.海伦完全是靠手指来跟随妈妈学说话的,她用触觉来把握妈妈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失败和疲劳常常将她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她所爱的人看到进步,她就有了勇气
三、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塞翁失马《淮南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B.居⋅数月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将要.
D.堕而折其髀⋅ 髀:大腿.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B
B.①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人皆贺之⋅
D.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A.这则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
B.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C.这则古代寓言告诉我们坏事一定可以变成好事.
D.这则古代寓言告诉我们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③吾射!”翁曰:“以我酌④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⑤。”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②自矜(jīn):自夸。③轻:作动词用,看轻。④酌(zhuó):舀,斟酒,这里指倒油。⑤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睨之,久而不去⋅
去:
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
以: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3)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葫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六言①(其五)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山下孤烟远村”、二“天边独树高原”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古诗文默写
根据原文按要求默写。
A.________,终为土灰。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B.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C.曲径通幽处,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E.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F.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G.《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5分)
仿照加点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________,________ ……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老师!老师!(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哪些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3)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结合文章,品评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六、作文(45分)
按要求作文。
题目:《他(她)真是个有心人》
要求:(1)从你熟悉的生活中选材,说真话,抒真情。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4)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学校、班级、姓名等),可用××代替。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答案】
D
【考点】
注音
【解析】
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
A.“孪生”应读作“luán shēng”;
B.“虐杀”应读作“nüè shā”,“荫”是多音字,可读作“yīn,yìn”,此处应读作“yìn”;
C.“滑稽”应读作“huá jī”;
D.正确.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仔细分辨所给选项所提供的所有词语,找出错误字词,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A.“坚忍不拔”应为“坚韧不拔”,属于同音字误用;“险像迭生”应为“险象迭生”,使用同音字误用;
B.“声色俱历”应为“声色俱厉”,属于同音字误用;“鸦鹊无声”应为“鸦雀无声”,使用同音字误用;
C.正确;
D.“独俱慧眼”应为“独具慧眼”,属于同音字误用;“人生鼎沸”应为“人声鼎沸”,属于同音字误用.
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把握成语意义的方法:①了解成语的特点,把握基本义.②注意成语的出处,把握特殊义.有些成语,来自诗文典故,具有特殊的含义,要力求掌握这种意思,以免自我理解,望文生义.③体察使用的语境,把握比喻义.
【解答】
A.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新生报到那天”,时间是定好的,不合语境.
B.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句中指人们等待结果,可用“拭目以待”;
C.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句中修饰“精神”,使用正确;
D.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句中修饰“祝愿”,不合语境.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
A.表述正确;
B.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中”或“使”;
D.搭配不当,“舞姿”不能与“萦绕”搭配,删去“优美的舞姿,”.
故选:A.
5.
【答案】
D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关故事情节.
【解答】
海伦的老师是莎莉文小姐,D选项叙述的内容里,不是妈妈,而是莎莉文小姐.
答案:D.
三、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答案】
C
A
C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分析主题
【解析】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译文: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参考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的内容很简单,塞翁丢失了一匹马,引发了一系列祸福之事.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解答】
A句意:人们都前来慰问他.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B句意:过了几个月.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C句意: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将:带领
D句意: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髀:大腿
故选:C
A句意:①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而:表顺接;②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而:表顺接
B句意:①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以:因为;②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以:凭借
C句意:①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之:的②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之:代词
D句意:①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为:是 ②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为:作为
故选:A
A:理解正确;
B:理解正确;
C:这则古代寓言告诉我们事情的好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理解错误;
D:理解正确.
故选:C.
【答案】
离开,用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射:射箭技术;精:精湛.句子翻译为: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而:表修饰;遣:打发.句子翻译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答题时能够围绕“熟能生巧”来谈即可.
答案:
(1)①离开②用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考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解析】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去:离开.
②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射:射箭技术;精:精湛.句子翻译为: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而:表修饰;遣:打发.句子翻译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答题时能够围绕“熟能生巧”来谈即可.
答案:
(1)①离开②用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答案】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选择前两句诗中的任何一句,抓住关键词语“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从景物及其特点上加以描绘,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突出画面感.
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追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诗人的追求即可.了解全诗内容,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的意思是: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答案:
(1)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译文: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考点】
把握主旨情感
诗歌意境鉴赏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解答】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选择前两句诗中的任何一句,抓住关键词语“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从景物及其特点上加以描绘,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突出画面感.
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追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诗人的追求即可.了解全诗内容,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的意思是: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答案:
(1)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译文: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答案】
腾蛇乘雾,老骥伏枥,曲肱而枕之,禅房花木深,随风直到夜郎西,博学而笃志,何当共剪西窗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常见易错字
【解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解答】
A.腾蛇乘雾 老骥伏枥(注意“骥”的写法)
B.曲肱而枕之 (注意“肱”的写法)
C.禅房花木深
D.随风直到夜郎西
E.博学而笃志(注意“笃”的写法)
F.何当共剪西窗烛
G.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写法)
四、(5分)
【答案】
时间再珍贵,若任其流逝(不能抓紧)也只是等同于流水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语句的能力。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整体感知文段,分析例句内容,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看清要求,确定仿写内容;(2)体会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力求形似,兼具神韵;(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4)注意锤炼语句,尽量与例句达到和谐、照应。
【解答】
结合所给出的例句,按照“…再…,若…也只是等同于…”的格式来仿写即可,注意内容不重复,语意连贯。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答案】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内容时要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事件可从“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简单回答.注意此题题干的要求“初中时”这一时间限制词,这一事件在文章的⑥⑦自然段.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文章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对标题的理解,及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效果分析.解答此题要善于从文章中提炼出抒发情感的句子,即把握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文章题目“老师!老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教师”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语句放置于文章中理解,分析句子本身的特点和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此句可知,“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4)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文章对人物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的描写,提炼出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张老师的“清寂”“寒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张老师的“暖意”具体表现有: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
(6)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由此提炼答案.文章中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张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我”初中时带领班里的男生旷课拿蚜虫,张老师给予了理解;关爱学生.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1)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2)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4)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5)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文章写了因为回乡,再见曾经的张老师.回顾了有关老师的很多往事,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解答】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内容时要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事件可从“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简单回答.注意此题题干的要求“初中时”这一时间限制词,这一事件在文章的⑥⑦自然段.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文章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对标题的理解,及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效果分析.解答此题要善于从文章中提炼出抒发情感的句子,即把握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文章题目“老师!老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教师”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语句放置于文章中理解,分析句子本身的特点和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此句可知,“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4)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文章对人物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的描写,提炼出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张老师的“清寂”“寒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张老师的“暖意”具体表现有: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
(6)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由此提炼答案.文章中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张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我”初中时带领班里的男生旷课拿蚜虫,张老师给予了理解;关爱学生.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1)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2)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4)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5)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六、作文(45分)
【答案】
【例文】
她真是个有心人
有心的她,独一无二,似有一股高贵的气质.有心的她,伶牙俐齿,有时笨手笨脚,有心的她,深受老师喜爱,她就是-李珊珊.
李珊珊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从侧面观察她的眼睫毛很长,她那能说会道的嘴巴引起我的嫉妒,她长长的刘海遮着了她的上额.如此漂亮的她,如此能说会道的她有许多优点.
她很是有心,有心的没得人比她更加有心.现在身为坐在她后面的我随时随地看见她的抽屉是整洁的,书本都是用它心灵手巧的双手一个一个的包好的,再翻开她的作业本,字写得很漂亮,她的字是我的目标.工工整整的对整齐.有一次,她用一个新本子写作文,但是因为我们在看的时候,揉皱了.她很生气,就把本子压了压,把外壳撕掉,因为她不想让老师看见她的本子烂烂的,以为她不收拾自己的抽屉.
她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所以经常被我们欺负.每次做不到的题都会对她凶巴巴地说:“李珊珊,快点给我讲题.”她可能很生气吧!为什么要听我们的.但是她似乎没有一点厌倦.真是一个好脾气的女孩.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让一个接一个的老师对你疼爱有加,就连班主任也被你征服了.上课时经常举手发言,用你能说会道的嘴巴来说服老师和同学.因为周老师知道你有心,所以在布置教室时总少不了你的身影.
你那百灵鸟的声音,使所有人听得入迷.周老师推选你去选大队委,你被选为宣传部部长,可能是因为程老师听见你百灵鸟的声音,十分动人,所以把你作为宣传部部长!
你是那样的有心、动人,听话的女孩.我崇拜你,你是美丽的,你笑起来更加美丽.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词语,帮助我们一下打开思路,本题目写作难度较大.
【审题立意】“有心”,里面有一个关键词语:有心,这里应选择有心的事件,来表现他(她)真是个有心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作文的写作难度就会降低.
【思路点拨】题目是“有心”,里面的“有心”可以是一个重要人物,也可以是一个拟人化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后几种思路更容易获得高分.
【表达方式】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
【细节描写】文章写别人对我的影响时,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切记不要大篇的议论抒情.
【写作手法】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事件中表现别人对我的影响.
【文体选择】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
【解答】
【例文】
她真是个有心人
有心的她,独一无二,似有一股高贵的气质.有心的她,伶牙俐齿,有时笨手笨脚,有心的她,深受老师喜爱,她就是-李珊珊.
李珊珊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从侧面观察她的眼睫毛很长,她那能说会道的嘴巴引起我的嫉妒,她长长的刘海遮着了她的上额.如此漂亮的她,如此能说会道的她有许多优点.
她很是有心,有心的没得人比她更加有心.现在身为坐在她后面的我随时随地看见她的抽屉是整洁的,书本都是用它心灵手巧的双手一个一个的包好的,再翻开她的作业本,字写得很漂亮,她的字是我的目标.工工整整的对整齐.有一次,她用一个新本子写作文,但是因为我们在看的时候,揉皱了.她很生气,就把本子压了压,把外壳撕掉,因为她不想让老师看见她的本子烂烂的,以为她不收拾自己的抽屉.
她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所以经常被我们欺负.每次做不到的题都会对她凶巴巴地说:“李珊珊,快点给我讲题.”她可能很生气吧!为什么要听我们的.但是她似乎没有一点厌倦.真是一个好脾气的女孩.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让一个接一个的老师对你疼爱有加,就连班主任也被你征服了.上课时经常举手发言,用你能说会道的嘴巴来说服老师和同学.因为周老师知道你有心,所以在布置教室时总少不了你的身影.
你那百灵鸟的声音,使所有人听得入迷.周老师推选你去选大队委,你被选为宣传部部长,可能是因为程老师听见你百灵鸟的声音,十分动人,所以把你作为宣传部部长!
你是那样的有心、动人,听话的女孩.我崇拜你,你是美丽的,你笑起来更加美丽.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