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的形状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例证:船由远及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船由近及远正好相反;地球的卫星图片最直观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月食等。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人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目睹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②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华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长度:相等
形状:圆圈
形状:半圆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0°纬线是赤道;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 赤道以北(向北增大)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向南增大)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南、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首都伦敦;经度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向东增大)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向西增大)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此范围内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 ;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此范内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小东大西 。
4.球的运动
地球绕着地轴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或者24小时。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地球不停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面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为了全球时间的统一,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时区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 “北京时间”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国际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侧日期少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日期多一天)。
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或者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填写下列表格
北半球的季节
季节所在月份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春季
3、4、5月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夏季
6、7、8月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季
9、10、11月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冬季
12、1、2月
12月22日
冬至
南回归线
节气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
直射
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昼夜等长,世界各地昼、夜长短都是12小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长度达到一年中最长,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赤道以南地区白昼长度达到一年中最短,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低;赤道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都是12小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昼长0小时,夜长24小时)。
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昼夜等长,世界各地昼、夜长短都是12小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极圈内昼长0小时,夜长24小时);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长度达到一年中最长,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赤道以北地区白昼长度达到一年中最短,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低;赤道昼夜等长(昼、夜长短都是12小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66.5°N--90°N)是北寒带;北极圈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23.5°N--66.5°N)是北温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23.5°N--23.5°S)是热带;南极圈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23.5°S--66.5°S)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地区(66.5°S--90°S)是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
5.地图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子相同,分母愈小,比例尺越大;分母愈大,比例尺越小。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地图,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1、利用指向标;2、利用经纬网;3、在没有经纬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方向。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平缓。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等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色表示冰雪;陆地上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海洋中颜色越深表示深度越深。
地图分为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电子地图是在电子媒体上使用的地图,另外还有卫星等航天、航空器拍摄的遥感地图(如: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
1.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划分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海洋占71﹪,陆地占29﹪; 也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七大洲: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地形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低山。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侧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和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极洲: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终年严寒,地表冰雪覆盖被称为“冰雪高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大洋洲: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面积最小。
3)四大洋: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这里有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四周有五大洲环绕。大西洋:形状呈“S”形;四周有五大洲环绕。印度洋:四周有四大洲环绕。北冰洋:是纬度最高,终年冰封,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四周有欧洲、亚洲、北美洲三大洲环绕。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两个大洲环绕。赤道穿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4)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大西洋两岸古生物非常相似;大洋两岸大陆古老地层非常相似。
5)七大板块的运动有张裂和挤压两种运动形式。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常常形成高山、岛链、海沟;在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海洋。板块运动形成的两大山系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与科迪勒拉山系(包括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处为挤压运动型边界,其余地方为张裂型边界。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2.天气与气候
1)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表示。卫星云图中用白色表示云雨区,用绿色表示陆地,用蓝色表示海洋。
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气温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半球气温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世界等温线的分布特点;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且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海洋表面性质单一,等温线比较平直。
3)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较多,大陆内部降水较少;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4)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的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特点: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特点: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特点:终年降水稀少,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的大陆东部地区。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纬度的的大陆东部地区。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特点: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特点:终年严寒,冰雪覆盖。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特点:长冬无夏,可生长苔癣、地衣等低等植物。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山地,特点:终年低温。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降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居民与聚落
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以上。
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缓慢,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世纪。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死亡率逐渐降低;而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从全球看,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世界第三位。
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目前全世界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应该实施的政策是计划生育;人口过少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人种划分的依据有:毛发、肤色、五官;肤色是划分人种的最重要依据。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3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 、东南亚等;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东南亚,佛教宗教场所是寺庙、佛塔。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和南、北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宗教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地区 :阿拉伯地区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宗教经典是《古兰经》;
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被称为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大宗教的圣地。
5)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平原地区的聚落形状是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山区、丘陵地区的聚落呈条带状;河湖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的聚落呈点状或条带状。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较强,有利于建造窑洞。聚落还是著名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故宫、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其中丽江古城是云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