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
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
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
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熟记“浊”“巅”等字的读音;熟记“狂澜”“屏障”等词语
的字形。
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
国主义情操。(难点)
知识备查
光未然(1913—2002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
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
《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
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作者介绍
知识备查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
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
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
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
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相 关 人 物 介 绍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朗 诵 诗
知识备查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主要为朗诵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节奏感强,语言流畅,音调和谐,明白易懂,
适于上口。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常用于舞台演出,有
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适于直接向观众朗读。
知识备查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
大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500千米。从高
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
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
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
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
度79米。
关于黄河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备查
黄河之源
知识备查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知识备查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
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
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
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
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
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pài diān bì
wǎn zhuó pī
澎湃 山巅 臂膀
宛转 浊流 劈成
榜样
浩浩荡荡
bǎng
dàng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气魄狂澜 屏障 哺乳
lán píng bǔ pò
多 音 字
预习检查
qiǎng 勉强
qiáng 强迫强
jiàng 倔强
píng 屏风
bǐng 屏除
屏
形 近 字
预习检查
哺 bǔ 哺育
捕 bǔ 捕捉
泄 xiè 水泄不通
泻 xiè 一泻万丈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
以示区别。
②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整体感知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颂
③“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
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
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
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
”“奔”“劈”的重读,且这四
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
的气势。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④三个“啊”要读得深
沉,声音稍稍延长,“黄
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
颂的情感。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整体感知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
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整体感知
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颂”
课文可分为朗诵词与歌词两个
部分;歌词部分是课文的主体。
1.再读课文,这篇文章分为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主体?
精读细研
2.齐读朗诵词,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黄河精神。这部
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精读细研
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3.大声朗读歌词部分,作者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的,而是在“
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
是哪个字?
精读细研
望黄河滚滚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俯瞰全景式
的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横向描写黄
河的流向
纵向展开到黄
河流域的两岸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
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精读细研
5.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精读细研
①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
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
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②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
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
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
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
制胜法宝。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③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
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
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
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作用: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由实
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
爱与赞美之情。
6.“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有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
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它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反复
方法指导
①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
子,这种修辞格叫反复。
②作用: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等多
方面的修辞作用。
③答题模板: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强烈表达
了……之情。
精读细研
1.回顾全文,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
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
环、绵延万里;
②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
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表达了作者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之时的悲
壮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2.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作者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
望”黄河呢?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
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
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重读课文,看看文中作者是怎样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的,找
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你的想法批注下来。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劈”字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把中原大地分
成了南北两面,显得有气势、有力量。
示例:
4.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合作探究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
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
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
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5.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下面让我们
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
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合作探究
①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
你而骄傲自豪!
②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③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④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
主动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
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6.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
实意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7.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
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
母亲河。
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合作探究
示例: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诗词借助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顽强的
奋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激发中华儿女的自
豪感和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感悟①: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育
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它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
屏障,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感悟②:
我们中华儿女要继承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坚信不管
是雪灾、地震,还是金融危机,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
❶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写作特色
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
作者首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
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多少英雄的
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突出了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
接着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的形
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将黄河的呵护作用具体化了。
最后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伟大精神”“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
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润作用。
❷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写作特色
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
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如三
个“啊!黄河”反复出现,与后面的比喻句结合,体现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篇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
尤其独特的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
现力,形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❸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
写作特色
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
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坚
强
不
屈
奋
斗
不
止颂
望 ——势不可挡
文化摇篮
民族屏障
哺育民族精神
主体
课堂检测
澎湃 生产;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狂澜 喂养。
哺育 巨大的波浪。
滋长 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1.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
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
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
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堂检测
【解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A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作者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
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课堂检测
【解析】不是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而是突出某种感情。
A
3.“啊!黄河”一句的反复出现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
析不正确的是( )
拓展探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积累拓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拓展探究
积累拓展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在你面前,
献上一首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拓展探究
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万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拓展探究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从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像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大河遗梦
①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
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
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
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
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
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拓展探究
②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
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
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
,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
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
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
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拓展探究
③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
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
”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
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之音,用心灵去感悟神
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扑朔迷
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
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
“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的黄土上站起,这位首
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
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拓展探究
④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
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
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⑤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
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
……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
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
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
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
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
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⑥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
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
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
”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
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
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
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
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
般喷突的豪情……
⑦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 当我们这
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
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拓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
的栖息地”?
因为黄河断流便失去了神秘,没有神秘,也就失去
了现代人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解析】联系 “失去了”“栖息地”来理解,“栖息地”指的是
什么?失去它有什么后果?结合第一段可以得出答案。
拓展探究
历史的河:
文化的河:
心灵的河:
【解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归纳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的三个关键
词: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第②段体现了“历史的河”的内涵
,第③段细数历史文化名人,正好体现了“文化的河”,而“心灵的河”
要在后面部分整合归纳。
黄河分娩、哺育、包容一切,激发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各种丰富
的情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黄河造就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者贤人,促生了中华
民族千百年来磅礴的诗与乐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黄河是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不竭的
心泉,能激发忧患意识,促人思考,催人奋起。
2.整合全文信息,分条陈述第⑦段“历史的河”、“文化的
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拓展探究
3.文章以“大河遗梦”为题目,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
作家写《大河遗梦》从令人惊骇的黄河干涸、袒露着一
丝不挂的丑陋写起,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激扬文字、追索
渊源,以一位作家对生态环境的极度关注展开文路,纵横捭
阖、四射八荒,充分展示了作家对远古以来黄河文化或中华
文明的追索与渴望振兴的赤子情怀,他用一个哲人深深的啜
泣与超越黄河个体本身,带着哲学的思考与呼唤,深沉地思
考着黄河文化的未来。(言之成理即可)
课下作业
欣赏乐曲《黄河颂》,结合课文写
一写你的感受。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2021-10-2562页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9-2020学年2021-10-256页
-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2021-10-254页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2021-10-253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1-10-255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2021-10-2539页
-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2021-10-259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2021-10-253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2021-10-252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陋室铭 5_人教版2021-10-25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