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期末专题复习(五)[学生用书P54]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诗阅读
瀑 布
洪 源
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上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滔滔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
1.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
__开头两句“要”的呐喊,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当、一泻千里的特点。__
2.诗歌塑造了“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__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无生命的瀑布当作人来写,粗看字字在咏物,细看句句在写人,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__
二、散文阅读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③湮远:久远。
3.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象。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示例: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象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__示例一:第②段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象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充满童趣。示例二:第②段中作者把柳树想象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__
4.文章第⑤段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里天空的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__蔚蓝、澄净、空旷。__
5.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__“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郭,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山村水郭的景象写活了。__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__
6.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的春天,是“春之怀古”;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__
三、记叙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 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7.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__“狂”主要体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挑剔“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意对即可)__
8.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第一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合理组织语言即可)__
9.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__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__
10.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__
11.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地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为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做铺垫;用这棵最小的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__
四、议论文阅读
理想的阶梯
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②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
,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了一层。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⑤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⑦奋斗,是改变现实的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通往理想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有删改)
1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反问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强调人生的成就是靠珍惜时间创造出来的,证明了“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分论点__。
13.第⑤段画线句采用了__引用论证__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__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希望人们能珍惜时间__。
14.本文告诉我们,想要实现理想,应该做到:__刻苦勤奋__、__珍惜时间__、__迎难而上__。(不得摘抄原句)
15.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第①段列举各种现象,指出缺乏奋斗是青年的通病,旨在引出论点。
B.第③段通过马克思的事例,揭示了理想与奋斗之间的辩证关系。
C.第⑥段表明理想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前提是必须有艰苦的环境。
D.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与第①段形成照应关系,缺一不可。
五、说明文阅读
非凡的蜻蜓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而滑翔向前、回转,时而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
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性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有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则七次,多则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克星。
青蛙和鼩鼱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蜻蜓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孙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6.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其特征。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
__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__
17.有人认为文中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
__不能删。这是在从蜻蜓的生存状况方面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__
18.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__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语言生动形象。__
1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请简要分析。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__“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但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__
六、寓言阅读
出头的高粱
一棵高粱长得特别强壮,比它的兄弟们足足高出一头,硕大的穗子在阳光下像一团火焰。
不知为什么,满田的高粱都对它怒目而视,不时说上几句风凉话。
这棵出头高粱大惑不解,不知哪些地方得罪了兄弟们,便虚心请教。
“你眼睛朝天,看不起我们!”右边的高粱说。
“你高高在上,压制我们!”左边的高粱说。
“你长得这么高,一定抢了我们的养料!”前边的高粱说。
“你……你挡了我们的阳光!”后边的高粱说。
出头高粱听懂了,原来自己的过错,就在于自己长得太高大了。
“兄弟们!”它恳切地说,“你们加油长呀,你们一定会跟上我的!”
“跟上来——这是什么话?我们凭什么要跟在你后头?”
“那你们就慢慢长吧!”
“慢慢长!你想永远高我们一头?”
……
出头高粱明白了,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兄弟们也不会谅解它,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是对它们的讽刺,对它们的威胁。它只有用沉默来对抗冷嘲和热讽。
不久,农学家发现了这棵高粱,如获至宝,立即将它连根拔起,移到实验田里观察研究。
高粱地里的风波立即平息下来了。大家一般高矮粗壮,彼此再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显得轻松愉快。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棵高粱突然想起这位高出一头的兄弟,说道:
“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高粱呀,在我们中间,曾产生过一位了不起的兄弟!”
“可不是吗?”大家都附和说,“这是我们的光荣呀!”
20.关于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有的人认为是“出头的高粱”,有的人认为是那些长得矮的高粱。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__略。(两种看法都可以,认为是长得矮的高粱,是因为这则寓言的主题是在讽刺那些不求进步的人;认为是“出头的高粱”,是因为这则寓言是为了表现只要能够做到真诚、宽容,走自己的路,就一定会获得人们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__
21.你觉得那株出头的高粱具备哪些好品质?
__真诚;宽容;不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意思相近即可)__
2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讽刺那些不求进步,而又争名夺利的人。(言之有理即可)__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2021-10-263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18短文两篇2021-10-2628页
-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2021-10-264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寓言四2021-10-269页
-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2021-10-262页
- 新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2021-10-2631页
-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7课2021-10-2626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23绿色蝈蝈2021-10-2633页
-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2021-10-263页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纪念2021-10-2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