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04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下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0.1)
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
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保护历史根脉,珍爱人类共同遗产”的历史知识竞赛, 其中有一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 据报道,在陕西省考古中首次发现与半坡遗址同时代的祭祀遗迹。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祀天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他们祭祀所用的粮食作物应该是
A.水稻 B.玉米
C.粟 D.红薯
3.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立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始祖”的是 A.盘古、皇帝 B.黄帝、炎帝
C.黄帝、大禹 D.炎帝、大禹
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5. 在殷墟,讲解员指着一些刻有文字的残片说:“这些文字内容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第 11 页(共 6 页)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其中最早称霸的诸侯是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2.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
第 11 页(共 6 页)
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的原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实施了分封制 D.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1. 如果把“夏朝建立”“武王伐纣”“诸侯争霸”与“各国变法”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可以是
A. 人类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 273 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
江堰。据图 1 判断,公元前 273 年属于
A.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3. 战国末期“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由此可以看出与“秦为首强”有重要关系的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苻坚改革
4.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是琅邪石刻中反映秦始皇功绩的一 段文字。这段文字赞颂了秦始皇的功绩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5.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
6.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对外战争 B.增加徭役
第 11 页(共 6 页)
C.焚书坑儒 D.休养生息
1.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大一统”
第 11 页(共 6 页)
C.“光武中兴” D.“王与马,共天下”
1. “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 D.汉武帝统治时期
2.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 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汉武帝 B.霍去病
C.卫青 D.张骞
3.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漠北战役后 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C.班超出使西域后 D.丝绸之路开辟后19.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麻沸散”
20.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
A.《史记》 B.《汉书》
C.《黄帝内经》 D.《齐民要术》
21.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2. 一位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面的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是
A.西晋 B.前秦
C.北魏 D.北齐
2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 383
第 11 页(共 6 页)
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与这段材料相关的成语典故是
A.卧薪尝胆 B.纸上谈兵
C.四面楚歌 D.投鞭断流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 11 页(共 6 页)
A.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B. 社会比较安定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0. “π” 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刘徽
C.祖冲之 D.郦道元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3 分)请任选一幅图,列举出该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及政治主张。(6 分)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国史大纲》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了哪个“绝大的影响”?(3 分)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第 11 页(共 6 页)
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少奎《中国教育活动通史》
(1) 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思想变革出现的重要意义。(4 分)
第 11 页(共 6 页)
27.(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A
B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 请填写完整材料一中 A、B 位置的职务名称。(4 分)该图反映了秦朝创立的哪一政治制度?(3 分)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2) 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3 分)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
材料三 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3) 请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的观点。(3 分)
第 11 页(共 6 页)
28.(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 分)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 分)依据材料概括“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4 分)并结合所学说出此次改革起到的作用。(4 分)
材料三 “这一……交融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 封建国家,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众荦《魏晋南北朝史》
依据材料三,归纳“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 分)2020.1七年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A 6.C 7.C 8.A 9.B 10.A 11.B 12.D 13.B 14.D 15.A 16.D 17.D
18.B 19.C 20.A 21.D 22.A 23.D 24.C 25.C
第 11 页(共 6 页)
26.(16分)
(1)局面:百家争鸣(3分)
图一:道家: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老子、无为而治)
图二:法家:韩非、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图三:儒家:孔子、“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孟子、仁政)(荀子、礼治)(6分)
(2)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有教无类。(3分)
(3)意义: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4分)
27.(17分)
(1)A皇帝 B丞相(4分)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3分)
(2)问题: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3分)措施: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建立刺史制度(4分)
(3)观点:郡县制促进了国家统一(3分)
28、(17分)
(1)历史现象:民族交融(3分)
(2)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3分)措施:说汉语、改汉姓。(4分)作用: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4分)
(3)影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空前强盛的隋唐时期奠定了基础。(任意答出1条可得3分)
。
(1)
第 11 页(共 6 页)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附2021-10-2613页
-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2021-10-264页
- 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2021-10-262页
-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2019-2020学年七2021-10-266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2021-10-2615页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北地区七年2021-10-2626页
-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2021-10-2623页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 第2课原2021-10-2637页
-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1课2021-10-262页
- 冀教历史七上三国鼎立2021-10-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