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0 KB
  • 2021-10-26 发布

2013秋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综合检测(1)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综合检测(一)‎ ‎(9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瘫痪(tān)  宽恕(shù)  脸颊(jiá)   并蒂(tí)‎ B.憔悴(cuì) 分歧(qí) 拆散(chāi) 诀别(jué)‎ C.嫩芽(nèn) 涟漪(qī) 惩罚(chénɡ) 絮叨(xù)‎ D.菡萏(dān) 匿笑(nì) 攥着(zuàn) 虐杀(nü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2分)(  )‎ A.吐蕾  缠绕  笑柄   毫无怨恨 B.惊惶 裁缝 沐浴 暴怒无长 C.伶仃 捶打 沉寂 无可挽回 D.花瑞 莲蓬 繁密 水波粼粼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默写。(2分)‎ ‎(1)母亲啊!      ,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7.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2分)‎ 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提示:豕(shǐ):猪。‎ 答:  ‎ ‎  ‎ ‎  ‎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2分)‎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  ‎ ‎  ‎ ‎(3)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仿照下面的语句,写出你对家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交流。(2分)‎ 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        ,‎ ‎         ;        ,         。‎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8~12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丘舍去      (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C.及事讫 (完毕)‎ 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诸儿/复送/至郭外 D.儿/曹何自远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 ‎  ‎ ‎  ‎ ‎(2)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   ‎ ‎  ‎ ‎1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3分)‎ ‎1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   ‎ ‎  ‎ ‎  ‎ ‎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3~16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第一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3分)‎ 答:   ‎ ‎  ‎ ‎1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3分)‎ 答:   ‎ ‎  ‎ ‎  ‎ ‎15.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 ‎  ‎ ‎  ‎ ‎1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2分)‎ 答:   ‎ ‎  ‎ ‎(三)(2012·成都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5分)‎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 ‎,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  ‎ ‎  ‎ ‎18.“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⑯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分)‎ 答:   ‎ ‎  ‎ ‎19.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4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答:   ‎ ‎  ‎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 答:   ‎ ‎  ‎ ‎  ‎ ‎20.《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   ‎ ‎  ‎ ‎  ‎ 三、写作(40分)‎ ‎21.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咏叹着时光的幸福回忆;成长是一支歌,跌宕着岁月的欢乐感伤;成长是一幅画,渲染出生命的七彩真谛。成长是年龄上的长大,成长是思想上的成熟,成长是心智上的完善……‎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蒂”应读dì;C项中“漪”应读yī;D项中“萏”应读dàn。‎ ‎2.【解析】选B。“暴怒无长”应为“暴怒无常”。‎ ‎3.【解析】选C。“苦心孤诣”的意思是“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用在本句中不合语境。‎ ‎4.【解析】选C。A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B项介词误用导致成分残缺,应去掉“对于”;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注视和”。‎ ‎5.答案:(1)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6.【解析】选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7. (1)答案(示例):“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2)答案(示例):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3)答案(示例):家是潮涨潮落的大海 有让你享受不尽的呵护与包容 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有使你激动不已的关心与慰藉 ‎8.【解析】选A。“舍去”在古代是两个词语,舍,舍弃;去,离开。在文中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9.【解析】选D。正确停顿应为:儿曹/何自远来。‎ ‎10.答案:(1)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11.答案: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1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两则短文的感悟能力。理解文意后,围绕“诚信”从不同角度谈感悟。‎ 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附【乙】【译文】‎ 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 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别驾从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13.答案:“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突然”“猛地”。‎ ‎14.答案: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15.答案: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16.答案: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要永远有信心。‎ ‎17.【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可以发现两份目送分别在①~⑧段和⑪~⑮段,都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儿子和父亲;然后,联系第⑨、⑯段关键语句“你和他的缘分……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来体会作者情感;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首先,题目包含了只能看着他离开却不能陪同的遗憾,结合第⑨段和第⑯段中关键语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渐行渐远”。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就可明确答案。‎ 答案: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能力。首先,把握语言特点,第一问可以从句中动词“凝望”“交会”、形容词“无边无际”等分析,第二问可以从描写“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议论“深深、深深地”分析;接着,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主旨回答。‎ 答案:(1)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语意相近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文章的选材、人物情感、蕴含哲理、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21.【写作提示】这道话题作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根据话题前的提示,你会明白“成长”是什么。选材时,可以写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受到的家长、老师、朋友的关怀,可以写欢乐亦可写悲伤,还可写成长中的困惑、感受。总之,所选材料的角度很多,也很丰富。但一定要注意内容紧扣话题。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如果你的作文有一个亮丽的文题,一定会使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可采用“巧妙化用,妙趣横生;善用修辞,形象生动;精彩组合,风趣幽默;逆向思维,巧设悬念”等拟题技巧拟写标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