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2.50 KB
  • 2021-10-26 发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目标 ‎(一)确立依据 核心素养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课标依据 ‎“生活需要法律”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具体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3.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三)重难点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观念。‎ 难点:了解法治发展的进程,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基于此理论,在教“生活需要法律”部分时,采用了活动学习法,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  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在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教师过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治天地,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中国诗词大会》,初步体味“法”的本义。‎ ‎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自然导入本框的学习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8‎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师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见教材P85)‎ 儿子六周岁了,该带他去报名上小学了!‎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内交流讨论开展活动,选代表发言。‎ ‎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角度感受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进而体会法律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通过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本活动通过漫画与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8‎ 续 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提示:是的,他们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提示:不赞成。因为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教师小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三】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1.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相关材料,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 ‎  ‎ 8‎ ‎2.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学生回答:略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并选代表说说感悟。‎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并利用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 续 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  【教师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的脚步 相关链接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利用“相关链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做铺垫,使学生明确法律的本质。‎ 8‎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思考: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创制法律的目的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小结】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见教材P87)‎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一直是人们力图解答的一个命题。‎ ‎1.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提示:没有,因为在古代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古代统治阶级的话就是法律。‎ ‎2.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提示:政府:清正廉洁,依法行政;‎ 法院:公平公正;‎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讨论交流,并选代表在班内进行发言。‎ 学生阅读所示材料,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交流心得与体会。‎ 8‎ 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续 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  【教师小结】什么是法律?产生法律的原因是什么?‎ 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产生的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相关链接 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1954年宪法 ‎1982年现行宪法 ‎1999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将其定位为“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思考: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答案: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 学生观看多媒体流程图,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  利用“相关链接”,进入“法治替代人治”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和意义。‎ 通过“相关链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步伐,理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增强学生对法治中国的期盼与热爱之情,并利用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 8‎ ‎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⑥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教师小结】‎ ‎1.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续 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8‎ 知识结构 ‎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识点。‎ ‎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感悟收获 课堂总结 ‎  1.引导学生谈课堂收获。‎ ‎2.打开课堂保存的文件夹,归纳和梳理知识结构。‎ ‎3.本课主要讲述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初步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产生和它的本质以及我国法治的进程,了解了法治建设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课后实践作业 ‎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你知道哪些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课后请同学们交流探讨。‎ 板书设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