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00 KB
  • 2021-10-26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2课时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清新隽永。‎ 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三次嬉戏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 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 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红莲: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4.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风吹倒了,压断了)‎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 品读课文描写白莲的部分,指导学生朗读时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荷叶·母亲 寄寓→‎ 荷 叶―→母亲 ‎(无畏 遮蔽)  联想  (无私 爱护)‎ 红 莲―→“我”‎ 象征→‎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