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衡阳市蒸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2012年11月1日
卷首语:
十二三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选出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乐(yuè)以教和 工尺(chǐ) 嘈(cáo)杂 瑟(shè)缩
B、苦心孤诣(yì) 寂寥(liáo) 附和(hè) 憔悴(cuì)
C、销声匿(nì)迹 憧憬(jǐng) 蹒跚(sān) 炫(xuàn)耀
D、含辛茹(rú)苦 浩瀚(hàn) 无垠(yín) 妯(chóu)娌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忘洋兴叹 崭露头角 乳臭未干B、萍水相逢 苦心孤诣 盛气棱人
C、满面春风 恍然大悟 心血来潮 D、名正言顺 指高气扬 言简意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C.一谈到县城最近几年的变化,老张总是夸夸其谈,充满自豪感。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B.他具备了三好学生的水平。
C.人民解放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D.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表现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愿做无名英雄;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6、下列有关四大名著的知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元末明初
B、《红楼梦》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清代
C、《西游记》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蒲松龄 明末清初
D、《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7、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②《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
8、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 (4分)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9、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其中的人物典故两个。(2分)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10、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1~13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14~18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B.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
C.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7、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18、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三)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激情澎湃的抒情 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2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2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23、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不能对调,原因是为什么?(2分)
答:
(四)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10分)
最后一堂课 潘 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②那时候,她教古汉语,那是我们中文系一门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赶写自己的稿子。
③一次,她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的一阵沉默后,她铁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甚至还发出了笑声,那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上。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⑤“有!”她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课你不用上了。”
⑥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思索地推门而去。
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份骄傲与不羁了。
⑧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⑨
她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她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不迭,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⑩那一堂课,她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⑪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她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她。
⑫ “几个月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她开门见山的表白让我无所适从,“几个月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⑬几个月前我走出教室之后,这是第一次听她“讲课”,也是最后一堂课,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读者》杂志2010年第16期
24、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25“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3分)
26、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27、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2分)
三、作文。(50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蒸阳中学七年级上册半期质量检测题
语 文(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 , 。
②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⑤ , 。
8、(1) 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分)
(2) 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答: (2分)
9、(1) 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其中的人物典故两个。(2分)
答:
(2) 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答:
(3) 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答:
10、答:青年是 , 。(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1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答: , 。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二)(12分)《伤仲永》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答: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答:
17、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18、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答:
(三)(10分)《回忆我的母亲》
1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2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2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23、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不能对调,原因是为什么?(2分)
答:
(四)(10分)《最后一堂课》
24、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答:
25“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6、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答:
27、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2分)
答:
三、作文(50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2、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3、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4、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第一学期半期质量检测题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C 3、A 4、D 5、D 6 C、
7、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天涯若比邻;⑤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8、①语言不得体,问得唐突,不礼貌;②“请问你父母有没有辅导你学英语?”或“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
9、①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②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0、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浪漫潇洒)。
二、阅读理解
11、B
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3、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船之侧,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14、A.
15、C.
16、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17、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18、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19、她勤劳一生。
20、C.
21、民族、人民。
22、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23、“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2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无助的孤独。
25、一是学习到了古汉语专业知识,二是当面向老师自己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
26、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27、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三、作文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山东菏泽七年级上语2021-10-266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演示文稿9_鲁教版2021-10-2522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社戏 (19)_鲁教版2021-10-252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下棋 (2)_鲁教版2021-10-25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单元写作——学会2021-10-251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桃花源记 (6)_鲁2021-10-2522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爱莲说 (7)_鲁教2021-10-25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021-10-253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名著导读——《朝2021-10-251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陋室铭 (1)_鲁教2021-10-25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