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论语》十二章
课题
《论语》十二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7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文体知识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三省吾身(xǐnɡ)
一箪食(dān) 四十而不惑(huò)
不逾矩(yú jǔ )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 )
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7
一词多义
课前预习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7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
【精读课文,探究内涵】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上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学习实际略谈体会就行。如学习要谦虚,学习要“学”与“思”相结合等。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
7
新课展开
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随心所欲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3.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门徒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一下做人的道理,100字左右。
7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
教学反思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新课标语)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方法指导: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2)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素材积累:
颜回好学
7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