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4.55 KB
  • 2021-10-26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5分)“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和县猿人 ‎2.(2.5分)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 ‎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 ‎③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5分)每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是因为(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 B.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 C.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D.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4.(2.5分)《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 A.禅让制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第27页(共27页)‎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 D.夏朝时,天下为公 ‎5.(2.5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 C. D.‎ ‎6.(2.5分)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7.(2.5分)商周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够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的是(  )‎ A.细腰爵 B.毛公鼎 ‎ 第27页(共27页)‎ C.司母戊鼎 D.铜冰鉴 ‎8.(2.5分)制度创新是政台文明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9.(2.5分)《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材料说明(  )‎ A.周平王建立了新的王朝 ‎ B.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 C.诸侯崛起导致周王室衰微 ‎ D.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10.(2.5分)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1.(2.5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开始使用牛耕 ②最早使用天然漆 ③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④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27页(共27页)‎ ‎12.(2.5分)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3.(2.5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4.(2.5分)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15.(2.5分)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6.(2.5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7.(2.5分)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第27页(共27页)‎ A.夏朝 B.唐朝 C.秦朝 D.商朝 ‎18.(2.5分)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中央集权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5分)刘欢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商鞅、秦孝公 B.李斯、蒙恬 ‎ C.项羽、刘邦 D.陈胜、吴广 ‎20.(2.5分)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如图几个时间,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A.动荡和变革 ‎ B.国家分裂 ‎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D.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27页(共27页)‎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是孔子哪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孔子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战国时期,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A   ‎ B   ‎ C   ‎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 D   ‎ E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F   ‎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G   ‎ 韩非子 H   ‎ 材料三 ‎ 第27页(共27页)‎ ‎ 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搜寻到诸子百家思想的痕迹。比如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素质教育;依法治国、与时俱进;难得糊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团队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何影响?‎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1)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秦国位于图中   处(填写字母)图中E、F、G代表战役地点,经此战役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   (填写字母)‎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其主要措施。‎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三,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一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网将韩非送往秦国。‎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施 政治 第27页(共27页)‎ 经济 文化 交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27页(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5分)“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和县猿人 ‎【分析】本题以“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2.5分)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 ‎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 ‎③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27页(共27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比北京人进步,需要全面对比.‎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题目给出的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这些技能北京人都没有掌握,因此它们都是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A。‎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3.(2.5分)每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是因为(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 B.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 C.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D.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分析】本题以每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隆重举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27页(共27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4.(2.5分)《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 A.禅让制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 D.夏朝时,天下为公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识记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史实。‎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史实。‎ ‎5.(2.5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以考古文物图片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知识。‎ 第27页(共27页)‎ ‎【解答】选项C是甲骨文的图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说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甲骨文图片。‎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考古文物图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2.5分)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更迭。‎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才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7.(2.5分)商周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够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的是(  )‎ A.细腰爵 B.毛公鼎 ‎ 第27页(共27页)‎ C.司母戊鼎 D.铜冰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青铜器的相关史实。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题干中能够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的是司母戊鼎。‎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8.(2.5分)制度创新是政台文明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应熟练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解答】材料中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就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指的是分封制度。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材料阅读、辨析能力.‎ ‎9.(2.5分)《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材料说明(  )‎ A.周平王建立了新的王朝 ‎ B.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 C.诸侯崛起导致周王室衰微 ‎ 第27页(共27页)‎ D.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分析】本题以《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有关内容。‎ ‎10.(2.5分)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斧和石锛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奴隶社会时期大量使用青铜器,代替磨制石器,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题干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 故选:C。‎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的相关史实。‎ ‎11.(2.5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开始使用牛耕 ②最早使用天然漆 ③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④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在浙江省发现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会使用天然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12.(2.5分)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灭亡,知道周武王通过牧野大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军和商军在牧野大战,商军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战国时期的战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朝灭亡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第27页(共27页)‎ ‎13.(2.5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春秋战国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5分)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据“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及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15.(2.5分)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子思想的知识点。‎ ‎【解答】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老子的思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2.5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间战争不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建议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表现及影响.‎ ‎17.(2.5分)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第27页(共27页)‎ A.夏朝 B.唐朝 C.秦朝 D.商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要注意题干中“最早”、“全国统一使用”等关键词。‎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来圆形方孔钱。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 ‎18.(2.5分)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中央集权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19.(2.5分)刘欢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商鞅、秦孝公 B.李斯、蒙恬 ‎ C.项羽、刘邦 D.陈胜、吴广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 ‎【解答】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可知,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0.(2.5分)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如图几个时间,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A.动荡和变革 ‎ B.国家分裂 ‎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D.统一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几个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奴隶社会开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夏商周时期我国古代文明勃兴,农业经济发展,青铜文明辉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初步确立时期,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变革。‎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是孔子哪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孔子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战国时期,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第27页(共27页)‎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A 儒家 ‎ B 孟子 ‎ C “仁政”,“民贵君轻” ‎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 D 墨子 ‎ E “兼爱”“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F 道家 ‎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G 法家 ‎ 韩非子 H 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 材料三 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搜寻到诸子百家思想的痕迹。比如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素质教育;依法治国、与时俱进;难得糊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团队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何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孔子、百家争鸣。‎ ‎【解答】(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以德治国是“仁”思想的具体体现。‎ ‎(2)由“荀子”可知,A儒家;由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可知,BB孟子;C“仁政”,“民贵君轻”;由墨家可知,D墨子;E“兼爱”“非攻”;由庄子可知,F道家;由韩非子,可知,G法家;H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故答案为:‎ ‎(1)治国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思想:“仁”。‎ 第27页(共27页)‎ ‎(2)A儒家;B孟子;C“仁政”,“民贵君轻”;D墨子;E“兼爱”“非攻”;F道家;G法家;H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3)影响: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点评】本题以孔子、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1)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秦国位于图中 D 处(填写字母)图中E、F、G代表战役地点,经此战役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 E (填写字母)‎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其主要措施。‎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第27页(共27页)‎ ‎(3)依据材料三,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仔细观察“战国形势图”可知,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秦国位于图中D处;图中E是长平,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据材料“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 ‎(3)据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D;E。‎ ‎(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主要措施: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 ‎(3)做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网将韩非送往秦国。‎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施 政治 经济 第27页(共27页)‎ 文化 交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四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秦灭六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有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秦王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准备等。‎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钱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思想上,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军事上,他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开发南疆修灵渠,以巩固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交通上,秦始皇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便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得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故答案为:‎ ‎(1)原因: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求贤若渴。‎ ‎(2)‎ 项目 措施 第27页(共27页)‎ 政治 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便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得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和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8 18:11:5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