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3.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2.(2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3.(2分)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
4.(2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第15页(共15页)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5.(2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6.(2分)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7.(2分)“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40多次。”这主要说明争霸战争( )
A.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
B.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D.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8.(2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9.(2分)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第15页(共15页)
10.(2分)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2分)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12.(2分)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二、材料分析题(共26分,13题13分,14题13分)
13.(13分)《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设立的。到2018年7月2日,我国世界遗产已增至53处,暂居世界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北京人遗址中,通过考古,科学家又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其中埋藏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 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因“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在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材料三
第15页(共15页)
孔庙、孔林和孔府不仅是东方建筑技能的优秀代表,也有深厚的历史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四 早在1987年,长城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秦始皇征用了40万人修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有学者据此感慨:秦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结果”违背了“初衷”。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遗址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并说明通过材料中的考古发现,我们能解读到什么有效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处遗存曾是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都城?从160号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归纳出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点“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具体史实阐述你对“‘结果’违背了‘初衷’”的理解。
14.(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材料三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第15页(共15页)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四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措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第15页(共15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2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分析】本题以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为依托,考查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解答】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15页(共15页)
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3.(2分)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
【分析】本题以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维护了周的统治,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史实。
4.(2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第15页(共15页)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地位与特点。
5.(2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铁犁牛耕的出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第15页(共15页)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
【解答】据“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此公”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7.(2分)“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40多次。”这主要说明争霸战争( )
A.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
B.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D.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40多次”可知,春秋争霸给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解答】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第15页(共15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9.(2分)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解答】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分)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治世局面。
11.(2分)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和东汉的建立。
【解答】
第15页(共15页)
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5年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故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226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和东汉的建立。
12.(2分)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
【解答】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共26分,13题13分,14题13分)
13.(13分)《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设立的。到2018年7月2日,我国世界遗产已增至53处,暂居世界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北京人遗址中,通过考古,科学家又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其中埋藏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 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因“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在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第15页(共15页)
材料三 孔庙、孔林和孔府不仅是东方建筑技能的优秀代表,也有深厚的历史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四 早在1987年,长城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秦始皇征用了40万人修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有学者据此感慨:秦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结果”违背了“初衷”。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遗址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并说明通过材料中的考古发现,我们能解读到什么有效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处遗存曾是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都城?从160号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归纳出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点“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具体史实阐述你对“‘结果’违背了‘初衷’”的理解。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孔子、明长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15页(共15页)
的理由是,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或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通过材料中的考古发现,我们能解读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北京人会了使用火,能保存火种,用火烤熟食物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遗存曾是我国古代商朝的都城,从160号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归纳出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信息是当时青铜器制作精美,青铜器出现了文字,种类多,数量大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以德治国”、“礼”等。
(4)据材料四“早在1987年,长城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秦始皇征用了40万人修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有学者据此感慨:秦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结果’违背了‘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长城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匈奴,巩固统治,但是长城的修建,其结果却也导致了徭役和兵役沉重,成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1)理由: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或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历史信息:北京人会了使用火,能保存火种,用火烤熟食物等。
(2)商朝;信息:当时青铜器制作精美,青铜器出现了文字,种类多,数量大等。
(3)“仁”、“以德治国”、“礼”等。
(4)秦朝修长城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匈奴,巩固统治,但是长城的修建,其结果却也导致了徭役和兵役沉重,成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孔子、明长城等相关史实。
14.(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第15页(共15页)
材料三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四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措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公元前221年。秦朝郡县制“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是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
(4)根据材料四“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
第15页(共15页)
的措施是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故答案为:
(1)时间:公元前221年。制度:郡县制。
(2)措施: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标准:品行(或孝廉、品德也可)。儒家思想。
(4)“推恩令”; 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7:59;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5页(共15页)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优秀教案2021-10-2695页
- 云南省文山州2018-2019学年八年级2021-10-2612页
-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2021-10-2644页
- 冀教历史七下明清时期的文化2021-10-265页
- 2019-2020学年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七2021-10-2614页
-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2021-10-268页
- 2019-2020年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2021-10-2637页
-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2021-10-266页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2021-10-2611页
- 河南省登封市2019--2020学年下期教2021-10-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