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50 KB
  • 2021-10-26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2分)参观遗址、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址、遗迹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农耕社会生活的是(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 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3.(2分)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2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6.(2分)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 第14页(共14页)‎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7.(2分)如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8.(2分)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9.(2分)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10.(2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 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11.(2分)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于(  )‎ A.齐桓公称霸 B.陈胜、吴广起义 ‎ C.黄巾起义 D.晋楚争霸 ‎12.(2分)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  )‎ A.文景局面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第14页(共14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3.(2分)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进行的争夺帝位的战争。   (判断对错)‎ ‎14.(2分)秦始皇统治时期,重视对东南、岭南地区的开发,兴修了都江堰,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判断对错)‎ ‎15.(2分)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即把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9分,第18小题4分,共20分.)‎ ‎16.(7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二)‎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图三、四)‎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17.(9分)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探究以下资料,走进百家争鸣。‎ 第14页(共14页)‎ ‎(1)分别说出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创办的学派。‎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材料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何人?说出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 ‎18.(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一一《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泰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一一李白 ‎(1)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14页(共14页)‎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分)参观遗址、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址、遗迹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农耕社会生活的是(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 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农耕社会生活的是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 第14页(共14页)‎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知识点。‎ ‎【解答】选项ABD都是正确的。C、传说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传说的内容有一定的人工加工的成分。有关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并非全部都是真实的历史,也有人工加工的成分。‎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黄帝和炎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和炎帝传说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题干中“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文字、制造陶器和青铜器”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根据“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这是商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商朝的社会状况。‎ ‎5.(2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人物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14页(共14页)‎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人物②③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人物的相关史实。‎ ‎6.(2分)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1)依据“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可知,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众诸侯拱卫京师,形成京师的中心地位,故称“中国”。“何尊”的出土,有助于研究西周的分封制度(适用性),作为第一手材料,印证了文献典籍的记载(可信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选:A。‎ ‎【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7.(2分)如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 第14页(共14页)‎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量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商鞅铜方量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重要的珍品。故该文物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的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这些重要信息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和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B项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C项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只有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出当时出现的郡和县,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得出印证的是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9.(2分)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分析】本题以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首创的制度。‎ ‎【解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14页(共14页)‎ ‎10.(2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 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 ‎【解答】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题干材料强调了“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而且特别说明了“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这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2分)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于(  )‎ A.齐桓公称霸 B.陈胜、吴广起义 ‎ C.黄巾起义 D.晋楚争霸 ‎【分析】本题以“揭竿而起”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战争。‎ ‎12.(2分)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  )‎ A.文景局面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分析】‎ 第14页(共14页)‎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3.(2分)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进行的争夺帝位的战争。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解答】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分)秦始皇统治时期,重视对东南、岭南地区的开发,兴修了都江堰,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渠。秦始皇时期修建灵渠是秦始皇在边疆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是灵渠,不是都江堰。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第14页(共14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2分)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即把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高祖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解答】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时期,让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9分,第18小题4分,共20分.)‎ ‎16.(7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二)‎ 第14页(共14页)‎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图三、四)‎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及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相关史实。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解答】(1)据图一“周初形势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亲属、功臣、前代贵族后裔为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的灾难。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可知,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这导致了社会上地主和农民阶级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现象:诸侯争霸。影响:消极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地主和农民阶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及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相关史实。‎ ‎17.(9分)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探究以下资料,走进百家争鸣。‎ ‎(1)分别说出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创办的学派。‎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第14页(共14页)‎ 材料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何人?说出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 ‎【分析】(1)本题考查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创办的学派。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2)本题考查分别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人物和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 ‎【解答】(1)图1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图2是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图3是韩非,韩非是法家学派创始人。‎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名言;孟子主张“仁政”治国。“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墨子的名言。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庄子的名言;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故答案为:‎ ‎(1)孔子创办儒家学派;老子创办道家学派;韩非子创办法家学派。‎ ‎(2)孟子:“仁政”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点评】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一一《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泰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一一李白 第14页(共14页)‎ ‎(1)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可知,材料一的内容是按军功授爵,鼓励耕织。‎ ‎(2)据材料二“泰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 ‎(3)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按军功授爵;鼓励耕织。‎ ‎(2)秦统一中国。‎ ‎(3)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9:50;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