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饮酒》(其五)——赏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记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2、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全诗;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诗歌四读法(读背景、通读、精读、诵读);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质,树立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自号()。是()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性格:爱好:喜爱的花卉:理想追求:潜元亮五柳先生东晋陶渊明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世外桃源
一、读背景青壮年时,诗人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归隐之后的他常一醉方休,醉酒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文抒感慨。《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二、通读请大家花上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全诗,结合上一节课的翻译,大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情感。
三、精读思考1、“人境”与“而无车马喧”似乎有些矛盾,诗人为何会如此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百姓来往干活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物之间的交往,本句意在说明诗人虽身处俗世,却能免于尘俗的纷扰,古语有云,“大隐隐于市”,体现出诗人的大隐风范。
三、精读思考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此句采用了什么方式揭开谜底?尔:这样,指代第一句的内容。此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心境高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就显得偏僻安静,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这里强调个人生活情趣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三、精读思考3、此句为千古名句,“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悠然”一词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它把悠然自得的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南山即庐山,是历代高士隐者栖居的地方,可见南山无论是在现实还是人的精神世界中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4、四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深意?三、精读思考景物描写。实写南山暮景,紧承上句,本句既可看做是诗人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化身,又可理解成诗人从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三、精读思考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全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结。“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即人的自然本性,他本想说明白,但逻辑语言又不足以表达,正所谓言不尽意。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欲望。
总结: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四、诵读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全诗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2-03-312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不求甚解 (12)_鲁2022-03-314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庄子》故事两则2022-03-312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日 (8)2022-03-3121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心声 (7)_鲁教版2022-03-311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五柳先生传 (5)_2022-03-313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陈涉世家 (6)_鲁2022-03-3141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9-2平行线分线2022-03-312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明月2022-03-3122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扁鹊见蔡桓公 (152022-03-3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