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 MB
- 2022-04-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月水母海葵
海葵腔肠动物
珊瑚腔肠动物
珊瑚腔肠动物
海蛰
桃花水母
腔肠动物大约有1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这类水生动物身体中央生有空囊,因此整个动物有的呈钟形,有的呈伞形。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
学习指导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形态如何?3.水螅的结构如何,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性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基本特征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观察与思考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水螅纵切面示意图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内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同。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腔肠动物多与水螅相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水螅水母海葵
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芽体水螅-芽体
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1、水螅纲;2、钵水母纲;3、珊瑚虫纲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
扁形动物绦虫涡虫
代表动物——涡虫一、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二、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前端: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猪带绦虫-头节
米猪肉
华枝睾吸虫枝子宫卵巢精巢显微镜下的
代表动物——日本血吸虫1、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2、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3、中间宿主:钉螺4、感染状态:幼虫解放前,我国长江以南省份大约有1000多万人患此病,受此病威胁1亿多人。
日本吸血虫生活史:终寄主:人和牲畜中间寄主:钉螺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两侧对称,2背腹扁平,3有口无肛门
1、图2-2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注明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外胚层内胚层消化腔芽体⑧________⑨________触手口
2、比较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涡虫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左右对称运动能力较弱较强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22-04-0142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上册生物课2022-04-0121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5-4-5 人类对细菌2022-04-0123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5-1-3 软体动物和2022-04-0125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上册生物课2022-04-0146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5-1-6 鸟 (共30张2022-04-0130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22-04-0123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上册生物课2022-04-0136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5-4-2 细菌 (共282022-04-0128页
- 八年级上生物课件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22-04-0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