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知道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能力目标
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学会独自分析得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坚持到底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①是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②革命形势的要求。即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满足解放区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2)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作用(意义):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意义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1948年9月到11月。
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的起止时间、意义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平津战役的起止时间、意义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2
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发起渡江战役的时间和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949年4月。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二、合作探究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1)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2)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3)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4)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师生共同找出答案:
解放军首先选择在东北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原因是:第一,东北战场解放军有百万雄兵,而敌军只有55万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而当时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撤军举棋不定。第三,东北解放区面积大,又连成一片,并且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政权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2)北平为什么选择和平解放?
学生认真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共同组织答案: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率部倒戈、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政权更加巩固,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三大战役是国共双方的总较量,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四、课后作业
完成下表
开始时间
战役名称
主要成果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__解放了东北全境__
1948年11月
__淮海战役__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__华北全境基本解放__
1948年11月
__渡江战役__
国民党政权覆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