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10-26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 ‎1. ‎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来已经消过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A.二组,温度、空气 B.二组,温度、消毒棉球 C.二组,温度、细菌 D.三组,温度、空气、细菌 ‎ ‎ ‎ ‎2. 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如右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光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5、8、12、14‎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14、11、8、6‎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6‎ D.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亮视野 ‎ ‎ ‎3.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细胞中①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B.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甲图中的⑥‎ C.遗传的控制中心是图中的④‎ D.甲、乙细胞中的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 ‎ ‎4. 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植物类群知识,正确的是( ) ‎ A.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供食用及药用 B.石花菜和地钱都有茎和叶的分化 C.桫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均属孢子植物 ‎ ‎ ‎5.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 B.人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①使细胞数目增加,②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 ‎ ‎ ‎6. 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⑦③⑥⑤④⑤①‎ B.步骤⑥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C.步骤⑦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D.步骤①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 ‎ ‎7.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 ‎ ‎8. 下列是几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描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蝗虫、虾和蟹体表都具有外骨骼,都有蜕皮现象 B.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有口无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C.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游泳时的动力来自鳍 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飞行时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 ‎ ‎9. 下列四组生物,有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这些生物是( ) ①骆驼、蛇、鹰、螳螂 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 ③黑根霉、酵母菌、噬菌体、木耳 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 ‎ A.螳螂、蜘蛛、木耳、柳树 B.螳螂、蜗牛、噬菌体、松树 C.鹰、蜈蚣、黑根霉、梧桐 D.骆驼、蝗虫、噬菌体、葡萄 ‎ ‎ ‎10. 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 ) ‎ A.骨 骨骼肌 骨连结 B.骨 肌腹 骨连结 C.骨 骨骼肌 关节 D.骨 肌腱 关节 ‎ ‎ ‎ ‎1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只公鸡格斗属于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因素有关 C.惊弓之鸟、鹦鹉学舌、黄牛耕地均属于学习行为 D.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传递信息的行为 ‎ ‎ ‎12. 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C.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D.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学会了用火 ‎ ‎ ‎13.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 A. B. C. D. ‎ ‎ ‎ ‎14. 某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编号 加入物质 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水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A.此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变蓝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D.37℃改为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不变蓝 ‎ ‎ ‎15. 小李同学善于整理和反思,下面是他针对消化系统图整理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 A.图二中Y曲线应该是肥肉的主要成分的消化曲线,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B.图二所示的消化类型属于化学性消化,E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C.其中胰液是由图一中的③分泌的,④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D.图一 ②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 ‎ ‎16. 当人体处于如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舒缩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 ‎ A.收缩,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收缩,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C.舒张,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舒张,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 ‎ ‎17. 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a→b时: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 ‎ ‎ ‎18. 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 C.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 ‎ ‎ ‎19. 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被毒蛇咬伤小腿的b处,应立即扎紧c处,并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 ‎ ‎20. 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关于表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 ‎ 成分 液体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0.15‎ ‎0.1‎ ‎0.02‎ ‎0.9‎ 乙 ‎7.5‎ ‎0.1‎ ‎0.02‎ ‎0.9‎ 丙 ‎0.0‎ ‎0.0‎ ‎1.8‎ ‎1.1‎ A.甲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 B.从肾单位的肾小囊腔处可以提取到乙 C.乙液体是血浆,与甲相比多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人体排出丙的通道是肾脏→肾盂→膀胱→尿道 ‎ ‎ ‎21. 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 ‎ A.[2]内流动的血液中与[3]比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4]内有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C.[6]内流动的血液中与[1]比较氧气和代谢废物均减少 D.[5]肾小管能重吸收大部分葡萄糖、部分水和全部无机盐 ‎ ‎ ‎22. 下列关于疾病及其病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等都有可能传播该病 B.幼年时期饮食中长期缺碘容易导致侏儒症 C.不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容易患坏血病 D.婴幼儿时期饮食中缺钙易患佝偻病 ‎ ‎ ‎23. 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C.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 ‎ ‎24. 下列关于急救和安全用药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D.面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立即抱起病人去医院抢救 ‎ ‎ ‎25. “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B.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体液中的溶菌酶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吸烟可以使血管管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 ‎ ‎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迄今为止,生物圈中已被发现和命名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每种生物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下面是五种不同的生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B草履虫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上与其它四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_______。‎ ‎ ‎ ‎(2)某同学将图中的A归为一类,B、C、D、E归为另一类,请问将A单独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 ‎ ‎ ‎(3)图中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________生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产生图中呈青绿色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 ‎ ‎ ‎(4)自从青霉素被发现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治疗细菌 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有些病菌不再“害怕”抗生素了,人们就称那些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为“超级细菌”,如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从进化的角度看,此“超级细菌”形成是由于长期使用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选择的结果。‎ ‎ ‎ ‎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看到的几幅图象。请据图回答: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 ‎ ‎(1)图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 ‎ ‎(2)步骤C和D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 ‎ ‎ ‎(3)图中①~⑤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 ‎ ‎ ‎(4)当出现图象③时,可能是显微镜的哪些结构没有调节好导致的?________。(填数字,漏填不得分)‎ ‎ ‎ ‎(5)该同学又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的下表皮,看到了如图所示图象。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移动玻片标本 E.调节反光镜 ‎ ‎ ‎(6)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所选择的物镜及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 ‎ ‎(7)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图乙中的2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 ‎ ‎ ‎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小明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 ‎(1)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图一中的5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填数字),水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对________的运输。‎ ‎ ‎ ‎(2)图三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三中过程[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这一过程主要在图一中[__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图三中③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填代号)。‎ ‎ ‎ ‎(3)图四中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后,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了图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 ‎ ‎ 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如图为某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某类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 ‎(1)该同学早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肠内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消化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 ‎ ‎ ‎(2)消化终产物被送达组织细胞,在图中气体[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图中气体进出肺泡的生理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 ‎ ‎(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_______的功能障碍有关。‎ ‎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4)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________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 ‎ ‎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图一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二为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中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他们都是通过________完成的。‎ ‎ ‎ ‎(2)图二心脏结构图中四和③间有________结构,若紧扎②,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________(填序号)流出。‎ ‎ ‎ ‎(3)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________。‎ ‎ ‎ ‎(4)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 ‎ ‎ ‎ 小方最近身体不舒服,医生建议指尖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采血时,小方的无名指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如左图)。右图为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图。请根据下面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结合血液的知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 ‎(1)此反射活动的①位于皮肤的________层中。图中的②是________,可以接受神经冲动,产生相应的动作。如果左图中甲处被阻断,用针刺指尖,小方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 ‎ ‎(2)小方的无名指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如左图),事后他竟然不知针刺及缩手动作的产生,说明其脊髓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可能受损。图中③和④结构的相同点是:都由________构成。‎ ‎ ‎ ‎(3)下面是小方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数据。 ‎ 代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男)‎ RBC 红细胞 ‎4.8×10‎​‎‎12‎/L ‎(4.0~5.5)×10‎​‎‎12‎/L WBC 白细胞 ‎12×10‎​‎‎9‎/L ‎(4~10)×10‎​‎‎9‎/L HGB 血红蛋白 ‎90g/L ‎120~160g/L PLT 血小板 ‎210×10‎​‎‎9‎/L ‎(100~300)×10‎​‎‎9‎/L ‎ 医生通过小方的化验单判断其可能患有炎症,原因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数量增多。‎ ‎ ‎ ‎(4)从化验单可以看出小方的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含________较多的食物。‎ ‎ ‎ ‎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来获取的。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折射,形成物像,刺激[________]_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 ‎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形成听觉。‎ ‎ ‎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变凸,甚至________,形成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答案】‎ C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食品的腐败原因 ‎【解析】‎ 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解答】‎ 解: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此实验设计中一共有两组对照实验,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 故选:C。‎ ‎2.‎ ‎【答案】‎ A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1、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 2、图中,1镜座、2镜柱、3镜臂、4细准焦螺旋、5粗准焦螺旋、6目镜、7镜筒、8转换器、9物镜、10载物台、11通光孔、12遮光器、13压片夹、14反光镜。‎ ‎【解答】‎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转动反光镜,眼睛注视目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所以对光时,需调节的结构是5、8、12、14,A正确;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14反光镜、11通光孔、9物镜、6目镜,B错误;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9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很高,所以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错误。‎ ‎3.‎ ‎【答案】‎ C ‎【考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 ‎【解答】‎ A、甲细胞中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溶解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所以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甲图中的⑤液泡,B错误; C、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C正确; D、⑦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共生命活动需要,D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植物的分类 ‎【解析】‎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解答即可。‎ ‎【解答】‎ A、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无果实,“白果”是种子,可供食用及药用,A错误; B、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B错误; C、桫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蕨类植物,C错误;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属孢子植物,D正确。‎ ‎5.‎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裂 ‎【解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 A、图中①过程只是细胞数目增多,没有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②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人体由小长大依靠细胞的分裂、生长和细胞的分化,B正确; C、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C正确; D、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因此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6.‎ ‎【答案】‎ D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解析】‎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 A、“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②黑暗处理、⑦选叶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⑥酒精脱色、⑤清水漂洗、④碘酒显影、①观察变化。所以,该实验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⑦③⑥⑤④①.正确;B、步骤⑥是酒精脱色,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正确;C、⑦是选叶遮光,目的是进行遮光处理,形成对照实验,正确;D、①是观察,本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错误。‎ ‎7.‎ ‎【答案】‎ B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 ‎ 解:A.图示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不是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C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正确。 D.光照强度大于D时,表明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D正确。 故选:B。 ‎ ‎8.‎ ‎【答案】‎ A ‎【考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解析】‎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 A、蝗虫、虾和蟹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A正确; B、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 C、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和尾的摆动及各种鳍的协调游泳,C错误; D、家鸽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肺,气囊只是暂存气体的作用,D错误。‎ ‎9.‎ ‎【答案】‎ B ‎【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解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 ‎【解答】‎ ‎①骆驼、蛇、鹰、螳螂中螳螂是无脊椎动物,其他三种为脊椎动物; 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中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其他三种为节肢动物;③黑根霉、酵母菌、噬菌体、木耳中噬菌体属于病毒,其他三种为真菌; 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中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他三种属于被子植物;‎ ‎10.‎ ‎【答案】‎ C ‎【考点】‎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解析】‎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解答】‎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骨骼肌、关节,如图所示: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解答】‎ A、两只公鸡格斗属于攻击行为,A错误;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因素有关,B正确; C、惊弓之鸟、鹦鹉学舌、黄牛耕地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正确; D、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它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属于用分泌物交流信息,D正确。‎ ‎12.‎ ‎【答案】‎ B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解析】‎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 ‎【解答】‎ 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有力证据,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有的变异则是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的,错误。 C、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正确; D、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这个阶段的人学会了用火,正确;‎ ‎13.‎ ‎【答案】‎ B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等都属于糖类。‎ ‎【解答】‎ A、萝卜和白菜是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A错误; B、米饭、馒头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B正确; C、牛奶、鸡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C错误; D、核桃、葵花籽中含油脂比较多,D错误。‎ ‎14.‎ ‎【答案】‎ A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A、表中①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 B、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B错误; C、①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①号试管不变蓝,C错误; D、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改为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变蓝,D错误。‎ ‎15.‎ ‎【答案】‎ C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一中①口腔,②胃,③胰腺,④大肠,⑤小肠,⑥肝脏。 (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表示脂肪的消化。‎ ‎【解答】‎ A、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由于胃内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最终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成氨基酸,肥肉的主要成分脂肪,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A不正确; B、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D小肠,B不正确; C、③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有消化作用;大肠不具备消化功能,可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C正确; D、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②胃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和麦芽糖,但不含脂肪酸,D不正确。‎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16.‎ ‎【答案】‎ D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①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②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解答】‎ 对比AB两图,A胸廓大于B,所以A图表示吸气,B图表示呼气,B图呼气是,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其路线为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17.‎ ‎【答案】‎ B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解答】‎ A、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A错误; B、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B正确; C、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上升,C错误; D、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D错误。‎ ‎18.‎ ‎【答案】‎ D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 ‎(1)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2)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答】‎ 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C是肺静脉,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左心房,A不正确。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而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不正确; C、若b为肾小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只发生了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作用,因此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C不正确; D、若a为入球小动脉,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19.‎ ‎【答案】‎ D ‎【考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血流方向为: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2、将心脏内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全身各处的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解答】‎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若被毒蛇咬伤小腿的b处,应立即扎紧a处,防止毒液流回心脏,并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C错误; D、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b部位的上方(近心端)a处,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D正确。‎ ‎20.‎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答案】‎ A ‎【考点】‎ 尿液的形成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液体甲中含较少蛋白质,是原尿;液体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是血浆;液体丙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只含有尿素等物质,是尿液。‎ ‎【解答】‎ 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A正确; B、乙为血浆,从肾单位的肾小囊腔处可以提取到甲原尿,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甲原尿与乙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C错误; D、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错误。‎ ‎21.‎ ‎【答案】‎ C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的形成 ‎【解析】‎ ‎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肾小静脉。‎ ‎【解答】‎ A、肾小球仅对血液进行过滤,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2]内流动的血液与[3]比较气体含量无变化,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4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B错误; C、[6]肾小静脉内流动的血液是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之后的血液,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所以[6]内流动的血液中与[1]比较氧气和代谢废物均减少,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D错误。‎ ‎22.‎ ‎【答案】‎ B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微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很少,但作用都很大,一旦缺乏就会患相应的疾病。‎ ‎【解答】‎ A、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等都有可能传播该病,A正确; B、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乏含碘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症,B错误; C、新鲜的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不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容易患坏血病,C正确; D、婴幼儿时期饮食中缺钙易患佝偻病,D正确。‎ ‎23.‎ ‎【答案】‎ C ‎【考点】‎ 免疫的主要功能 ‎【解析】‎ ‎(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6)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解答】‎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C、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所以,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C中的“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24.‎ ‎【答案】‎ B ‎【考点】‎ 安全用药的常识 常见的急救方法 ‎【解析】‎ 本题涉及到安全用药和急救的一些知识。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逐一分析解决。‎ ‎【解答】‎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应先使病人仰卧、衣带宽松;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A错误;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方后再进行抢救,B正确; C、带有OTC标识的为非处分药,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C错误; D、面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立即搬运送往医院抢救,D错误。‎ ‎25.‎ ‎【答案】‎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C ‎【考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吸烟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我们要拒绝吸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喝酒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答】‎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要少吃,错误; B、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C、体液中的溶菌酶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D、长期酗酒,会造成血管管腔变窄,血压上升,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然后会通过循环系统影响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对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答案】‎ 细胞壁 其无成形的细胞核 出芽,1,孢子 定向 ‎【考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E青霉菌:1、孢子;2、菌丝。 ‎ ‎【解答】‎ 从分析栏表中比较得出,B草履虫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上与其它四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无细胞壁。‎ 某同学将图中的A鞭毛杆菌(细菌)归为一类,B、C、D、E归为另一类,将A单独归为一类的依据是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B、C、D、E几各生物都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图中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产生图中呈青绿色的[1]孢子进行的。这些生殖方式都没有生殖细胞参与,为无性生殖。‎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青霉素不断地选择病菌,那些具有抗药性的病菌逐代积累,最后形成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因此从进化的角度看,此“超级细菌”形成是由于长期使用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 ADBEC 碘液、清水 ‎③②⑤④①‎ ‎3、5、6‎ C ‎②⑤‎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 ‎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擦、滴、撕、展、盖、染。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由图可知:A擦、B撕、C染、D滴、E盖;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遮光器、6反光镜、7粗准焦螺旋、8细准焦螺旋、9镜臂、10镜座。‎ ‎【解答】‎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撕、展、盖、染。可见正确顺序是:ADBEC;‎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染色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滴是在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要先对光再观察,然后将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轻轻扭转细准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所以图中顺序为:③②⑤④①;‎ 显微镜的对光的步骤是: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①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⑤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若眼前当出现图象③时,可能是显微镜的3转换器、5遮光器和6 反光镜没有调节好;‎ 由图可知,由甲变为乙,物像变大,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不需转转动粗准焦螺旋;‎ 物镜和目镜的区分: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螺纹;上图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区分: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所选择的物镜及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应该是图中的②⑤,因为物镜越长,离玻片的距离较近。‎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2是保卫细胞,所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图乙中的2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答案】‎ 线粒体,8,水分和无机盐 甲,光合作用,2,叶肉,二氧化碳,乙、丙 乙,呼吸 ‎【考点】‎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解析】‎ 图一中,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下表皮,5是气孔; 图二中,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解答】‎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并不是所有叶片活细胞都有叶绿,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就没有;而所有叶片活细胞应该都有线粒体。所以,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与图二中的6表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7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图一中的5 对应图二中的8,都是指气孔,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图三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①②③分别表示氧气、水分和二氧化碳。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三中过程[甲]光合作用的效率,这一过程主要在图一中[2]叶肉细胞进行。因此,图三中③代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乙呼吸作用和丙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四中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后,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了图三中的[乙]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 肠液、胰液,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①,氧气,呼吸运动 ‎④,胰岛 一层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考点】‎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的形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 该同学早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肠内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消化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 消化终产物被送达组织细胞,在图中气体[①]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图中气体进出肺泡的生理过程属于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丁大爷的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异常,即不能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所致。‎ 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 动脉瓣,④‎ B 一、三、二、四 ‎【考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工作示意图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 图一: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图二:一右心房;二左心房;三右心室;四左心室;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 ‎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 ‎【解答】‎ 图一中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他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图二心脏结构图中四左心室和③主动脉间有动脉瓣结构,若紧扎②下腔静脉,从①上腔静脉向心脏灌水,水由①上腔静脉→一右心房→三右心室→④肺动脉,因此水将从④(肺动脉)流出。‎ 根据分析栏中的图示可知: A、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正确; B、心室收缩时,心房不能同时收缩,心房要舒张回收心室射出的血液,错误; C、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正确; D、左右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心房舒张回收血液,正确。 故B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 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的途径是:营养物质→②下腔静脉→一右心房→三右心室→③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⑤肺静脉→二左心房→四左心室→③主动脉→脑部毛细血管→脑细胞,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一、三、二、四。‎ ‎【答案】‎ 真皮,效应器,有 b,白质,神经纤维 B,白细胞 铁和蛋白质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 在图中的反射弧中,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⑤是神经中枢。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血小板。‎ ‎【解答】‎ 皮肤中的真皮中有感觉神经末梢,所以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肤的真皮层中;如果左图中甲处被阻断,就是传出神经受损,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仍能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所以用针刺指尖,就会有感觉。‎ 用针刺其指尖会立刻缩手,但其不知有针刺和缩手动作发生,则此人脊髓的b白质有可能受损。图中③传入神经和④传出神经结构的相同点是:都由神经纤维构成。‎ 由小方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可知: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而测定值为12×10‎​‎‎9‎/L,明显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B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在此过程中人体会出现炎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 人体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粘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血液中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加血止血的是血小板的功能。(1)根据血常规检验,血红蛋白少于正常值,因此得了贫血,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预防。‎ ‎【答案】‎ 条件,2,晶状体,4,视网膜,Ⅲ,视觉中枢 ‎②,耳蜗,Ⅰ,听觉中枢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听觉的形成过程 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解析】‎ 如图眼球结构模式图: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耳朵结构模式图:1是鼓室,2是听小骨,3是半规管,4是鼓膜,6是耳蜗;大脑皮层结构模式图:Ⅰ是听觉中枢,II是语言中枢,Ⅲ是视觉中枢;反射弧模式图:A是脊髓的白质,B是脊髓的灰质,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据此解答。‎ ‎【解答】‎ 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如果用眼不当,就会使晶状体的曲度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以戴凹透镜来纠正。‎ 第29页 共30页 ◎ 第30页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