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1 KB
  • 2021-10-26 发布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一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内容 ‎《短文两篇(日,月)》‎ 课时 ‎3‎ 课 型 略读课 授课班级 日期 教 学 目 标 活动 指导 思想 教学 重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导学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 用具 板 书 设 计 ‎   日                 月 ‎    发光、发热            冰冷、死光 ‎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姮娥奔月 ‎      死       不如       生 ‎     轰轰烈烈            寒冷、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对生者的期望)‎ 评 价 与 反 思 ‎ ‎ 时 间分配 教师 活动 教 学 过 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二、交流古诗词 三、初读感知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2.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3.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 (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探讨交流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 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默读全文 朗读 同学自读 分组朗读全文 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五、小结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