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10-26 发布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共计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木块长度 ‎ B.‎ 测木块质量 ‎ C.‎ 测液体体积 ‎ D.‎ 测液体温度 ‎2.2015年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PM2.5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A.nm B.μm C.mm D.cm ‎3.质量为100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  )‎ A.110g B.100g C.90g D.10g ‎ ‎ ‎4.2015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了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孙可 B.地面 C.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D.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B与C C.C与D D.A与C ‎6.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黄恕伯老师在《欢乐课堂》节目中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如图,他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声音的(  )‎ ‎[来源:Z,xx,k.Com]‎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回声 ‎7.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墙上“孔雀” ‎ B.‎ 缸中“游鱼” ‎ C.‎ 湖面月影 ‎ D.‎ 雨后彩虹 ‎8.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9.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11.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种现象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D.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12.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沥青属于晶体 B.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C.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 D.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13.下列图能正确表示“灰小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5.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水未从杯中溢出,水面升高较少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铝块的杯子 C.放铁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高度相同 ‎16.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7.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80℃‎ B.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约为30m/s D.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为25kg ‎1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C.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1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C.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20.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A.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 C.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如图是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辆共同收割水稻的图片.请你从相对运动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2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 ‎ ‎2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 ‎ ‎24.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 ‎25.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时具有      ,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医院里用      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 ‎ ‎26.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目的防止水发生 ‎      (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低.‎ ‎ ‎ ‎2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2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30.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1.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      cm3,此液体的密度是      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大题共5个小题,第32、33小题各3分,34小题5分,35小题6分,36小题7分,共24分.‎ ‎32.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3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试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34.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小军同学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6.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来源:Zxxk.Com]‎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 ‎37.如图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 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共计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木块长度 ‎ B.‎ 测木块质量 ‎ C.‎ 测液体体积 ‎ D.‎ 测液体温度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 ‎(2)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中;并且用镊子加减砝码.‎ ‎(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柱凹面相平.‎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 ‎【解答】解:‎ A、使用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不能倾斜,故A错误;‎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要“左物右码”,不能用手取放砝码,故B错误;‎ C、量筒读数时,读数时视线与液柱凹面相平,故C错误;‎ D、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实验规则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在平时要积极参与,规范操作,正确读数.‎ ‎2.2015年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PM2.5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A.nm B.μm C.mm D.cm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对PM2.5含义,然后结合对长度单位大小要有所了解,还要结合对生活实际的了解,可解答.‎ ‎【解答】解:‎ 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3.质量为100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  )‎ A.110g B.100g C.90g D.10g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专题】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 ‎【解答】解:‎ 质量为100g的水结成冰后,只是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仍然是100g.‎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的特点,熟悉质量的决定因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 ‎ ‎4.2015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了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孙可 B.地面 C.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D.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解答】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孙可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孙可.主席台相对于地面、看台上坐着的观众、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告诉了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时,要以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参照物.‎ ‎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B与C C.C与D D.A与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6.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黄恕伯老师在《欢乐课堂》节目中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如图,他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回声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声现象.‎ ‎【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 ‎【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 ‎7.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墙上“孔雀” ‎ B.‎ 缸中“游鱼” ‎ C.‎ 湖面月影 ‎ D.‎ 雨后彩虹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墙上“孔雀”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缸中“游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湖面上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8.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③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最好,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差.‎ ‎【解答】解:‎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船体振动产生声音.此选项错误;‎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信息,希望被困者做出回应.此选项错误;‎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求救的信号,但不是超声波.此选项错误;‎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更容易发现信息.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作用、声音的分类及不同介质的传播特点,涵盖的规律较多,难度不大.‎ ‎9.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考点】温度;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①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 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此选项错误;‎ B、全天最高气温是3℃.此选项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10.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1.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种现象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D.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液体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即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蒸发时会从手上和蛋壳吸收部分热量,所以手不会感到太烫;‎ 当水全部蒸发后,由于鸡蛋依然温度很高,所以手便会感到很烫.据此可知,C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大胆进行分析,要学以致用,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 ‎ ‎12.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沥青属于晶体 B.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C.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 D.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根据物质熔化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吧固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解答】解:‎ A、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 BC、沥青被烤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错误;‎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认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3.下列图能正确表示“灰小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1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漫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来源【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5.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水未从杯中溢出,水面升高较少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铝块的杯子 C.放铁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高度相同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大小比较;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先判断出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的体积大小,因放入三只相同杯子里,水未从杯中溢出,体积大的水面升高多.‎ ‎【解答】解:铜、铁、铝的密度关系:ρ铜>ρ铁>ρ铝,三者质量相等,根据V=,三者体积关系V铜<V铁<V铝,放入相同的杯中后,水未溢出时铜的水面升高较小.‎ 故选A.‎ ‎【点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这一原理还能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16.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明确题意,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分析即可.[来源:学.科.网]‎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知,此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凹透镜和凸透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80℃[来源:学#科#网Z#X#X#K]‎ B.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约为30m/s D.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为25kg ‎【考点】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约为40℃左右,不可能达到8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升高在170cm左右,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低约为16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最快速度约为10m/s,但不可能达到30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10m、7m、3.5m,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1.29kg/m3×10m×7m×3.5m≈300k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1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C.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解: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不是凹透镜,故A说法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B说法正确.‎ C、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ACD.‎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在照相机实际拍照时经常出现,也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定要掌握.‎ ‎1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C.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就要认真分析,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0.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 ‎3‎ A.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 C.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A、固态物质的密度不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如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银的密度大于铜和铝的密度,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故B正确;‎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故C错误;‎ D、由ρ=可知,质量m=ρV,‎ 因为ρ铜>ρ铝,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公式时要结合具体物理量来进行.‎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如图是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辆共同收割水稻的图片.请你从相对运动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 回答: 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与联合收割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开放题;参照思想;图析法;运动和力.‎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主要看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问题1: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回答: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与联合收割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问题2: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回答: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在收割水稻过程中,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输车与联合收割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点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 ‎ ‎2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3.84×108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计算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又知时间2.6s,根据s=vt可求出光传到月球到返回的总路程s,除以2得到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由v=得光在2.56s内传播的距离:‎ 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7.68×108m=3.84×108m.‎ 故答案为:3.0×108;3.84×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0.1.‎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4.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音色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音调 .‎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 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及乐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25.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时具有 能量 ,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医院里用 紫外 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考点】声与能量;紫外线.‎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2)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我们可以使用红外线制成红外夜视仪和电视机的遥控器;‎ 在紫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紫外线灭菌、验钞等 ‎【解答】解:‎ ‎(1)生活中所用的超声波加湿器,即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故答案为:能量;紫外.‎ ‎【点评】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并熟悉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6.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目的防止水发生 凝固 (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凝固点 低.‎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被测物体的温度在液体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 ‎【解答】解:(1)拖地时地面上有一些水,水温度降低时,水变成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2)酒精温度计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所以酒精温度计能在南极使用.‎ 故答案为:凝固;凝固点.‎ ‎【点评】酒精的熔点等于凝固点,但是最后一个填空不能说成熔点,因为酒精此时是液态.‎ ‎2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4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不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参照思想;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2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2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故答案为:4;不改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升华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 ‎【解答】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暧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 ‎2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红外线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反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考点】红外线;光的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解答】解: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为:红外线;反射;绿.‎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30.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题目中给了两种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分别利用每种告诉的已知条件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来确定:物距的范围、像的性质.‎ ‎【解答】解: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工作的.因为焦距为10厘米,故应将凸透镜放在距手指小于10cm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小于;缩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31.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 500 cm3,此液体的密度是 0.8×103 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①已知容器质量和装满水的总质量,可以得到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水的体积,也就是容器的容积;已知容器质量和装满液体的总质量,可以得到液体的质量,液体体积与容器容积相等,已知液体质量和体积,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②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液体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体积没有关系.‎ ‎【解答】解:‎ ‎①水的质量为m水=m1﹣m0=700g﹣200g=500g,‎ 因为ρ=,‎ 所以容器的体积为V=V水===500cm3;‎ 液体的质量为m液=m2﹣m0=600g﹣200g=400g,‎ 液体的密度为ρ液===0.8g/cm3=0.8×103kg/m3;‎ ‎②液体倒掉一部分,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500;0.8×103;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物理意义及公式、公式变形的掌握和应用,注意单位换算.‎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大题共5个小题,第32、33小题各3分,34小题5分,35小题6分,36小题7分,共24分.‎ ‎32.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作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 ‎【解答】解:连接AB,此线即为反射光线,然后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作一条线段与法线垂直,该线段的位置即为镜子的位置.‎ 如下图:‎ ‎【点评】光的反射定律不仅要记熟内容,还要会灵活应用,会由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试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一束光线射到玻璃和空气分界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已知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发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然后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过O点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AO;‎ 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由此作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的画法,首先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内容,特别注意反射角与入射角及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在作图时,注意法线用虚线来画,若已知角度,要在图中标明.‎ ‎34.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缩小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正立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3)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4)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 由题意知:f=15cm,所以2f=30cm.‎ ‎(1)当物体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4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2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0cm,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4)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物距减小,则像和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些.‎ 故答案为:(1)缩小;(2)倒立;(3)正立;(4)远离;变大.‎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35.小军同学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温度计 ;‎ ‎(2)该实验应选用 碎冰块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由图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0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98 ℃,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题;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尽量选择碎冰块.‎ ‎(3)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解答】解:(1)由于冰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实验中,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尽量选择碎冰块.‎ ‎(3)由图BC段是冰熔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冰的熔点,为0℃.‎ DE段是水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是98℃,即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温度计;(2)碎冰块;(3)晶体;0;98;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熔点的判断以及冰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判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实验,总结规律.‎ ‎36.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0刻线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45 g,酱油的密度为 1.125×103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装满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ρ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①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②为使横梁平衡,无论是平衡螺母还是游码,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酱油的密度;‎ ‎(3)小明的方案中“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会使得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内,从而使密度出现很大的误差;‎ ‎(4)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酱油,称量水和酱油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酱油的密度.‎ ‎【解答】解:‎ ‎(1)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零刻度线的右边,说明左侧质量略大,应旋动衡量右端的螺母,使之向左移动;‎ ‎(2)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 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 酱油的密度为ρ===1.125g/cm3=1.125×103kg/m3;‎ ‎(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则水的质量m水=m1﹣m0,‎ 由ρ=可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ρ水.‎ 故答案为:‎ ‎(1)0刻线;左;‎ ‎(2)45;1.125×103;‎ ‎(3)偏大;‎ ‎(4)装满水; •ρ水.‎ ‎【点评】测量液体密度时,只有量筒没有天平,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质量相同进行测量;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相同进行测量.酱油体积的测量是本实验的难点,巧妙地利用等效替代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 ‎37.如图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 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1)因为已知玉石的体积和密度,故质量可用m玉=ρ玉V玉求解.‎ ‎(2)因银的质量需用m银=ρ银V银求解,故需先求出银的体积,而银的体积为V银=V﹣V金﹣V玉.‎ ‎【解答】解:‎ ‎(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m玉=ρ玉V玉=3.0g/cm3×5.4cm3=16.2g;‎ ‎(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V金==0.3cm3‎ ‎ 金牌中纯银的体积:V银=V﹣V金﹣V玉=23cm3﹣0.3cm3﹣5.4cm3=17.3cm3‎ ‎ 金牌中纯银的质量:m银=ρ银V银=10.5g/cm3×17.3cm3=181.7g;‎ 答:(1)需要玉石16.2g;(2)还需纯银181.7g.‎ ‎【点评】本题是密度公式的应用与生活场景的结合,要求计算金牌中金、玉、银的体积与质量,物理上的计算并不算困难,关键是要从题目当中理清相关的物理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