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85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9月,中国各方面的代表600余人齐聚北平热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
A. 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 一届人大会议 D. 中共八大
2.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意思是
A.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4.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28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5.“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6.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
A.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 土地革命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改革开放时期
7.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8.观察下面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28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1.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28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1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
A. 解放了人们思想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4.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设立经济特区
1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 D. 文化大革命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 城市 B. 农村 C. 沿海地区 D. 国有企业
17.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从左图到右图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28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 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 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28
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1.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
——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推断,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水泥厂在建国初期,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28
(1)依据材料一,建国初期上海水泥厂面临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后上海水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的国有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的审批权,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2)依据材料二分析“天桥百货”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寻找新出路解决诸多困难的?概括“天桥百货”其在改革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个企业都通过改革走出了困局,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改革”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28
材料二: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28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2)材料二中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
28
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八下历史 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9月,中国各方面的代表600余人齐聚北平热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
A. 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 一届人大会议 D. 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群众,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故B符合题意;A项七届二中全会的时间是1949年3月;C项一届人大会议的时间是1954年;D项中共八大的时间是1956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志愿军”“
28
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来了很多英雄人物,如邱少云:为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等潜伏在山脚下,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到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意思是
A.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上述话。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28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显示的数字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
5.“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因此题干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故选A。
6.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
28
A.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 土地革命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7.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
28
依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和平赎买是方式和手段,公私合营是最终目的和结果。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伟大创举。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观察下面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56年”及表格中“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因此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故选B。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28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0.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8年”“大炼钢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故选C。
11.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28
D.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英雄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提到“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十一二年”拉大了同世界的差距,我国因为某些原因在在这个时间段的十一二年内,都没有致力于追赶世界的发展,导致落后,联系课本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影响我国发展的事件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8
1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
A.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泛滥,为了纠正这一问题,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时间“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底;B项“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是1976年;D项设立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28
C. 人民公社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革命”“混乱、破坏和倒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他认为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延续了十年,给党、国家、人民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因此题干中的反思主要是基于文化大革命,故选D。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 城市 B. 农村 C. 沿海地区 D. 国有企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早在1978年我国安徽、四川首先试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农村。所以答案选B。
17.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28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股份公司制股份制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因此小云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 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
28
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只好限制购买,实行的粮票和布票等,图二是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商品不再按计划生产而是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代,A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描述的是图一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是1958年以后的探索时期,不属于“新时代”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故D符合题意;A项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共十三大上;B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上;C项“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上;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 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28
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图片很明显是台阶状图形。显示了中国在一个一个台阶的上升。从辛亥革命时期被压迫被奴役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独立,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我国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所以答案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1.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
——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8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推断,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人民当家做主(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图一:西藏和平解放;图二:抗美援朝;图三:土地改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当家做主(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因此,题干中图一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题干中图二反映了抗美援朝;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地主的土地,拔去原先地主土地上的地界碑。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因此,题干中图三反映了土地改革。
28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想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又率领人民在对内、对外两方面进行了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因此研究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又率领人民在对内、对外两方面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水泥厂在建国初期,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1)依据材料一,建国初期上海水泥厂面临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后上海水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的国有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的审批权,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2)依据材料二分析“天桥百货”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寻找新出路解决诸多困难的?概括“天桥百货”其在改革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个企业都通过改革走出了困局,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改革”认识。
【答案】(1)解决:公私合营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给分)
28
变化: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大幅提高;生产资料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2)解决:进行股份制改革或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变化: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或实行股份制,由缺乏自主经营权变为有经营自主权,规模和效益提升。)
(3)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通过公私合营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给分)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大幅提高;生产资料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2)根据材料二“……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股票300万元股票。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可知,“天桥百货”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革(或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诸多困难。经过对国有企业改革,使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或实行股份制,由缺乏自主经营权变为有经营自主权,规模和效益提升。)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及上述分析可知,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还要符合本国国情,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对企业进行的两次成功的改革,都使企业恢复了应有的活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说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还要符合本国国情,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28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材料二: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
28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原因。
【答案】(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2)政策:对外开放;窗:经济特区或深圳
28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引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安徽凤阳小岗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因此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 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中“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是: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对外贸易(进出口)”“引进外资”数字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经济特区或深圳。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引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言之有理即可)。因此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
2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