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27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兴办开端于(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
关于中国近代教育与近代文化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
府
B.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C.1872
年以后,人们可以通过《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查找对自己有用的
信息
D.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
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如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
辛亥革命的成果
D.
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4.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中
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它的作者是( )
A.
冼星海
B.
严复
C.
詹天佑
D.
侯德榜
5.
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 )
A.
《山乡巨变》
B.
《边城》
C.
《家》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
抗战时期,在重庆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激励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由郭沫若创作、
1942
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
轰动的著名戏剧是( )
A.
《屈原》
B.
《春秋战国》
C.
《四世同堂》
D.
《法西斯细菌》
7.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初中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8.
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它的前身是
A.
太学
B.
京师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燕京大学
9.
《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
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
( )
A.
英国侵略者
B.
日本侵略者
C.
法国侵略者
D.
泛指一切侵略者
10.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中国近代思想界出现的进步思潮。如图所示选
项中,可以查阅到这一思潮的是( )
A. B. C. D.
11.
文艺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
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屈原》②《狂人日记》③《小二黑结婚》④《黄河大合唱》⑤《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②③
12.2006
年颠沛海外
60
余年的油画《愚公移山》在北京以
3300
万元被拍卖
成交。下图是名画《愚公移山》,其作者是美术大师
( )
A.
吴昌硕
B.
张大千
C.
徐悲鸿
D.
齐白石
二、材料解析题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不断进步.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
初中历史试卷第
3
页,共
3
页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材料三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
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
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
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
1
)材料一中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的?
(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时艰”反映了废除科举制的背景是
什么.“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反映了清政府什么样的思想?
(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除了废除科举制之外的其他教育改革措
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看法.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二 “《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自己背着因袭
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
请完成:
(1).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
作者当时思想的基点是什么?“救救孩子”指什么?
(3).
鲁迅说的“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指什么?
(4).
对毛泽东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