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鲁迅
读准下列字音。
阴晦( ) 祭祀( ) 五行( )
秕谷( ) 鹁鸪( ) 獾猪( )
颧骨( )伶仃( )愕然( )
嗤笑( ) 瑟索( ) 寒噤( )
廿年( ) 折本( ) 惘然( )
潺潺( ) 恣睢( )装弶( )
猹( ) 髀( ) 吓( ) 黛( )
bǐ bó gū
quá
n
shé
chán
líng dīng
zì suī
huì
chá
huān
jiàng
bì
è
chī sè
dài
wǎng
sì
jìn
niàn
xíng
hè
鲁 迅
谈谈小说
n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n 小说按篇幅长短分类:长篇、中篇、短篇
n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n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
n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n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
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
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
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
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
了这篇小说。
提示:根据“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划分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 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
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
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 故乡:写“我”在故乡
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
悲 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 故乡:写“我”怀着深
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
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回
在
离
《故乡》第二课时
n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
一、走进故乡:
q 全班默读1-3段
q “我”带着二十年的期盼回到故乡时,发出了
怎样的感慨?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情感复杂(眼前的明明是故乡却不愿意相信)
请在第二段中分别找一个词形容眼前故乡的景象和“我”此时的
心情.
n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
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
起来了。
n 故乡的景象:萧索
n “我” 的心情:悲凉
二、品读课文,赏析人物
n 1、二十年过去,儿时的伙伴在相貌上肯定发生了变
化,请在文中勾画圈点出有关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
的外貌描写,并用这样的形式回答:
少年闰土,_______;中年闰土,_____。
少年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圆脸,中年闰土的脸是灰色
的,还增加了很深的皱纹;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
,中年闰土的手又粗要又笨,像松树皮;少年闰土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
年闰土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饱经风霜的农民形象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闰土的变化
n 2、让“我”感受最深的好像还不是相貌上的
变化,那究竟又是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在文
中分别画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语言描写中使
用的省略号并说说它的意思。
这里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n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
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
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n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
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
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
胡叉,轻轻地走去……”
n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
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
毛是油一般的滑……”
n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
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n 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表示他有善于言谈,
有说不完的趣,道不完的奇。
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活泼可爱、纯朴天真,
“我“心目中的小英雄,
思想是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活力的
n 二十年后中年的闰土语言中的省略号与少年时
的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
这里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n 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
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n 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
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
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
闪闪……”
n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
爷回来……”闰土说。
n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
事……”闰土说着,
n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
的,请老爷……”
n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
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
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
只能烂掉……”
n 阔别了20多年闰土见了我只说了两个字,别的
什么也没说,是什么原因呢?请文中找出一句
话来回答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封建的等级观念
n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
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
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
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
n 原本说话很流畅的闰土为何现在却断断续续地
诉说自己的苦处?诉说时表情如何?请同学们
在下文中找一找
n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
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
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
的吸烟了。
n 表情:脸上“全然不动”,为何会有这种表情
?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
像一个木偶人了
小结:
n 麻木的闰土可能活了大半辈子都没弄明白自己
为什么那么苦,在当时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农
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而且是一层压一层“多
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七块
巨石,压在这么一个老实八交的农民身上,
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何止是闰土一个人,当
时的广大农民都处在这种重压下,这是一个
社会现象。闰土的悲苦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那
时的农民日趋贫穷的生活。鲁迅用对比的手
法和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把一切都描绘了出
来,却留给我们无限的深思。
n 4、杨二嫂出场时,鲁迅对她哪一方面进行了
描写?往往这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选择一处你觉得最能体现杨二嫂性格特点的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读一读,品一品(进行
小组展示)。
眼
前
的
杨
二
嫂
二十
年前
二十
年后
外
貌
描
写
语
言
描
写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
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
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
好”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
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
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
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
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
说明杨二嫂
年轻漂亮,
安分守己。
说明杨
二嫂老
丑而瘦
表现杨
二嫂势
利、尖
刻
二
十
年
后
语言
描写
动作
描写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
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
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表现杨二嫂
贪婪的性格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
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表现杨二嫂
的自私、尖
刻、贪婪。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
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
贪婪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
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
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
去”
贼
喊
捉
贼
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
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
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
跑得这样快。”
表现杨二
嫂自私、
贪婪
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
贪婪的圆规
小结
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
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
贪婪、势利的性格。杨二嫂是一个被侮
辱、被损害的庸俗小市民的代表,是
“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
拓展练习:
n 借鉴文中以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的
写法,描写一个熟悉人物的外貌变化
,100字以上。
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
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
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
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
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
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
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
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
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
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
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
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
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
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
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
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
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
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
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形象。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
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记忆与故
乡的现实相去甚远,故乡没有给
“我”留下好印象。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句中的
“高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
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
所未经生活过的”句中的“新的生活”
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为什么“害怕”?
因为鲁迅当时还是个进化论者,
这种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
“我”的理想,但怎么实现,“我”
无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
自然便害怕起来。
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
的愿望茫远罢了。”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
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
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
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
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
表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
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
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
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
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
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
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小结
整体把握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
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人民的
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
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
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他思
想冢的敏锐,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在他许多
的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进行了
形象的剖析、透视。《故乡》一文,从闰土、
杨二嫂二十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
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纪念伏尔泰逝世一2021-10-2718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实数3-2立方根2021-10-2724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最后一次演讲 (132021-10-2722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22021-10-272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岳阳楼记 (18)_鲁2021-10-2727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塑生命 (18)_鲁2021-10-2721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不求甚解 (1)_鲁2021-10-279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心田上的百合花开2021-10-2721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云南的歌会 (17)_2021-10-272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山坡2021-10-2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