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 M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饮 酒 田园诗: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 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 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 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 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 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 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 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 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 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 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 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 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 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 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 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 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 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背 景 链 接 读诗: 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 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 试一试。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 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 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 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 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 来表达。 通其意: 我会品 我会析 1、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 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 3、“此中有真意”中“此中 ”是指什么? “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 呢? 4、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 因。 1至4句为第一层 叙结庐之事 5至8句为第二层 描田园之景 9至10句为第三层 抒隐居之情 点明主旨,作者以为隐居生活 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林徽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 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是需要有心 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表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 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 “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 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耿介; • 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洁。 • 唐元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 志不阿的耿介品格。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画了诗人悠 闲自得的形象。 在南山那美好 的黄昏景色中, 飞鸟结伴飞返 山林,万物自 由自在,适性 而动,正像诗 人摆脱官场束 缚,悠然自在。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千言万语说渊明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 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 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 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 寒的代价。 ——叶嘉莹 他(陶潜)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 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 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 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 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从家丁脚上 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 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 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 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 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 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 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 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 护自己出处(出仕及退隐)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 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 * 他是真正为人间立下荣辱标准的人,千秋万代,令人永 远难忘。 * 他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的活着, 他不急不缓、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的生命之 车,并不留意于是否落在他人之后,正是由于不争先恐后, 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 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时隔千 年你想对陶渊明说些什么呢? 小练笔 千言万语说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