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6.41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物理八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的?传播的介质有哪此?声音传播的快慢 与哪些因素有关?‎ ‎3、什么是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二、自学教材 三、互助学习:‎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以 形式传播。‎ ‎2、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和 ,‎ ‎ 不能传声;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快慢还与 有关。‎ ‎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被 回来的现象。要听到回声的条件是 。‎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 ‎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词中,声音是由 、 和 振动产生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4、一首名为《小儿垂钓》的诗中写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 中传播。临街的房屋人们都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古代的侦察兵为能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对此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大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此”,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六、学后反思 ‎1.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一、本节应掌握的内容 ‎1、人耳的结构及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骨传导?什么是双耳效应?‎ 二、自学教材 三、互助学习 ‎ 1、人耳由 组成。‎ ‎ 2、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 3、声音由 传到听觉神经,再传到两耳的。‎ ‎ 4、双耳效应是人的两耳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不同而产生的听觉效果。‎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 ‎1、第年世界各地均有大大小小的地震发生,致使许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下面是关于被埋在废墟下人的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下面大声呼救 B. 静静地等待营救人员来拯救你 C.用硬物敲击周围的自来水管或墙壁 ‎ D. 见缝隙就拼命向外钻,可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 2、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是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 这是一种巧合 ‎ C.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六、学后反思 ‎1.3、声音的特征 一、本节应掌握的内容 ‎1、音调指声音的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 ‎2、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4、响主指声音的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 ‎5、音色指声音的什么?‎ 二、自学教材 三、互助学习:‎ ‎1、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 。‎ ‎2、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 ,符号是 。‎ ‎3、人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 把低于错误!链接无效。的声音叫做 。‎ ‎4、声音的强弱叫做 ,物体的 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 。‎ ‎5、乐间的三个特性分别影响很响度、 和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他声音的 较高。‎ ‎6、在“小白兔与狼外婆”的故事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7、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 ‎ ‎8、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 ‎1、‎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面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生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其原因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迅速逃离,而人听到。‎ ‎2、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音叉,响度不同,与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时,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明显不同。这说明: ;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此有关外,还与 有关。‎ ‎3、实验探究:‎ 请你利用文具盒中的直尺设计实验验证声音的高低跟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振动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尺长度的 尺长度的 结论 ‎4.小琦在学习古筝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有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工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正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几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50‎ ‎0.96‎ B 铜 ‎50‎ ‎1.26‎ C 铜 ‎50‎ ‎1.62‎ D 铜 ‎90‎ ‎1.26‎ E 铜 F 铜 ‎120‎ ‎1.26‎ G 钢 ‎90‎ ‎1.62‎ H 尼龙 ‎90‎ ‎1.62‎ I 尼龙 ‎120‎ ‎1.6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了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了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琴弦的规格还没填完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琴弦的数据。请在表中填上所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琦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还不错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 六、学后反思 ‎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本节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是噪声?噪声来源哪几个方面?有哪些危害?‎ ‎2、什么是分贝? 3、减弱噪声的方法?‎ 二、自学教材 三、互助学习。‎ ‎1、物理学角度,噪声指物体 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 ‎ ‎ 。‎ ‎2、 叫分贝。‎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 、 。‎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 ‎1、图甲和图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中可知: ‎ 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 ‎ 方法: 。‎ ‎2、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3、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了你的学习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 ‎ ‎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6、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 交通噪声: 。‎ 六、学后反思 ‎1.5、声的利用 一、本节应掌握的内容:‎ ‎1、声音有哪些利用 ‎2、超声波和次声波有哪些利用?‎ 二、自学教材 三、互助学习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下面是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有的与信息有关,有的与能量有关 A、隆隆的雷声 B、爆竹升空 C、超声波碎石 ‎ D、骨传导 E、回声定位 F、超声波探伤 G、蜜峰飞行的声音 H、使用“B超” I、超声波干扰信号 J、超声波测速 请写出声音信息有关的例子: ;(只填序号)‎ 请写出声音与能量有关的例子: 。(只填序号)‎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电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控制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4、“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5、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波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优美的流行音乐不是噪声 C、地震前会发出人耳的不见的次声波,次声波对人本是有害的 D、在医院做“B超”检查时,人不能听到超声波,是因为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7、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8、写出下列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1)在扬声器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将扬声器的音量开大一些,可以看见摇晃的火焰; 结论: ‎ ‎(2)用去底的可乐瓶,在开口处蒙上一层橡皮膜,对着火焰敲橡皮膜,膜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使蜡烛熄灭。‎ ‎ 结论: ‎ ‎9、如图、为了测量某一海域的海底深度,勘察船从海面向海底发射了速度为‎1450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06s,则该海底的深度为多少千米?‎ 六、学后反思 ‎ 2.1光的传播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什么是光源,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 ‎2、光是如何传播的?‎ ‎3、光线怎么表示?‎ ‎4、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5、归纳的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快慢的一般规律。‎ ‎6、什么叫光年?它是一个什么单位?‎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 1、蜡烛、月亮、萤火虫、灯泡、太阳不属于光源的是 。‎ ‎2、我们在语文书中学过很多成语,有许多和物理知识相关联,如“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可以用 来解释。‎ ‎3、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变化情况是 。‎ ‎4、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的准,即枪上标尺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 。‎ ‎5、人类为了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放在月球上的装置发射激光,经2.56s后在地面上接受到返回的激光信号,那么可以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m。‎ ‎6、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 ‎7、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 ______,数值是_________米/秒。‎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灯光下的人影         B.河水中群山的倒影     C.平静湖水中的月影     D.人看到鱼缸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9、阳光是以__________米/秒的速度传到地球上的.日食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 。 10、下面哪个事实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的(  ) A.影子的形成                    B.从平面镜里看见自己的像 C.司机从观后镜中看行人和车辆    D.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 11、一根50厘米长的木杆,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影子的长是40厘米,与此同时,一个旗杆的影长16米,则这旗杆的高是(    ) A.16米     B.20米    C.20.8米     D.16.8米 ‎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 __ m/s,一通讯卫星距离地球约3.6×104km,一束光从卫星射向地球约需________s。‎ 六、学后反思 ‎2.2 光的反射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 1、光的反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2、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4、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 1、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很清楚,而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 不清楚,其原因是 。‎ ‎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我们应该 月光走(填 ‎“迎着”或“背着”)。因为 。‎ ‎3、列举生活中的光污染: 。‎ ‎4、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5、一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是35°,那么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    )     A.35°        B.55°         C.70°        D.110°‎ ‎6、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这是由于光线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的缘故。‎ ‎7、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射到平滑的表面上,反射光线也是_________的,这种反射叫_____________。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_________这种反射叫_________黑板桌面等对光的反射,属于__________,平静水面的反射属于___________。‎ ‎8、在较小的室内给学生测视力,校医把一块平面镜竖直挂在距视力表‎3m远的对面墙上,用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测视力,从而解决了测视力距离是‎5m 的难题.当测你的视力时,你应该站在平面镜正前方 ‎2 m处,视力表在镜中像的大小与视力表的实际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9、在右图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 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 ‎10.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光滑镜子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光滑镜子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六、学后反思 ‎2.3平面镜成像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定义虚象?‎ ‎3、什么叫球面镜?球面镜分为哪两类?其对光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球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个人与平面镜里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 竖直放置的镜子 m,人向镜前进1 m,人和像间的距离为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 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一只大鸟在水面上方10 m处的空中飞行,水深1 m。则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像与大鸟的距离是 m。‎ ‎3、汽车驾驶室旁的 镜经常用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 光射出去。‎ ‎4、“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与山 (填“变大”“变小”或“等大”)的 像(填“虚”或“实”)。‎ ‎5、光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如果入射角是60°,那么反射角等于______度。‎ ‎6、身高1.6米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米,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虚像,像高______米。‎ ‎7、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    )     A.镜中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B.镜中像是越来越大的     C.镜中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D.镜中像与人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8、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9、球面镜分两种,凹镜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凸镜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 ‎10、伞式太阳灶是利用____________镜对光线的__________作用制成的。‎ ‎11、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为了扩大视野,汽车上用 镜 做观后镜。‎ ‎1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蜡烛A,还要在玻璃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的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卫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13、一束平行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下传播,欲用一平面镜使光反射后竖直向上传播,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______.‎ ‎14、平面镜镜面与水平平面成120°角,若使反射光线沿平行水平面的方向传 播,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应为___________度.‎ ‎////////////////////////////‎ ‎30o ‎15、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其反射角为 ‎_______.如果将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5°,光的入射角为________.‎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是_______。为了使这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 射出,必须把平面镜与水平面成_______度角或    度角的方向 放置.‎ ‎16、在下面右边的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 A B 六、学后反思 ‎2.4 光的折射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光的折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2、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折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是什么?‎ ‎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 造成的。‎ ‎ 2、如右图所示,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发生了反射 和折射,请判断:法线是 ;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 是 ;反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折射角 是 ;如果界面是水和空气组成的,则 侧是水。‎ ‎ 3、一把插入水中的勺子变得向 弯折;站立在游泳池旁看到的池水比实际的 ,这都是光 的缘故。‎ ‎ 4、‎2005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的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5、在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天上的白云,小刚对小明说:“你看!鱼在云中游呢!”他们看到的是光的 、 现象的结果。‎ ‎ 6、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 A.一定逐渐增大               B.一定逐渐减小 C.一定不变                  D.其变化取决于光的传播方向 ‎ ‎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有灯光时墙上会有人的影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     D.人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 ‎ 8.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     A.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  9、往脸盆里倒水,会看到盆底的深度变 ,潜水员从水下观察岸边的树,看到的树变 。‎ ‎  10、如图所示,能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情况是:(  )‎ ‎                   A         B         C         D ‎  11、潜入水中的人,如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 A、变矮的人的实像;    B、变高的人的实像;   ‎ C、变矮的人的虚像;     D、变高的人的虚像。‎ ‎  1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能在光屏中呈现,虚像不能;‎ ‎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   C、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  1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某种介质表面,光线与界面夹角为30°,经界面反射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  A、30°,60°;  B、60°,30°; C、30°,30°;  D、60°,60°。‎ 六、学后反思 ‎2.5光的色散 ‎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白光由哪些色光混合而成?‎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哪三种?‎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其中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2、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光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效应。探究时,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的作用是 。‎ ‎3、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红苹果,这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_的缘故,看见红苹果说明红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色的光。‎ ‎4、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 )‎ ‎ A.人的视觉出现了偏差 B.光的色散 C.彩虹是光源 ,自己发出的 D.空气透过的色光不同 ‎5、光的三基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 ‎6、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 ‎ 7、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中,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4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光,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他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原因。若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花很少。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兰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六、学后反思 ‎2.6 看不见的光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 1、红外线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2、紫外线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________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2、 ‎ 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_______。‎ 3、 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5、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________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_______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_______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6、 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 )‎ 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γ光线 7、 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8、 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 A.医学上的“B超” B。探照灯 C.电视机遥控器 D。手机 9、 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10、 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六、学后反思 ‎3.1 透镜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透镜分为哪两类?‎ ‎2、什么叫?什么叫?它们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是怎么定义的?‎ ‎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4、归纳得出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____,它能使光线____;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____,它能使光线____.‎ ‎2.下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 ‎ ‎ ‎ ‎3.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 ‎4、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    A.甲图    B. 乙图   C.丙图    D.丁图 ‎   ‎ ‎5、作出光通过图(甲)中三棱镜后光的大致传播方向,根据光路图可知,光通过三棱镜后向_________(填“顶点”或“底边”)偏折。图乙和丙是两种透镜可近似看作三棱镜和玻璃块的不同组合放置,因此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 ‎ ‎6.如图所示,画出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 ‎   ‎ ‎ ‎ ‎ ‎ ‎7、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9.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 六、学后反思 ‎3.2生活中的透镜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胶片上成一个什么样子的像?‎ ‎ 2、说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在工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 3、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像是什么样的?‎ ‎ 4、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都是: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六、学后反思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1min)‎ ‎ 说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1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成的像是__________立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时不成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 ‎ 4、.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______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______.‎ ‎5、如图3—27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 ‎ 图3—27‎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6、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7、.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图3—28‎ ‎(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8、小华有三个同样的凸透镜,把其中一个做了照相机模型,把其中另一个做了一台投影仪,还有一个做放大镜用,三个凸透镜的焦距都是‎20 cm ‎.小华用照相机模型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用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昆虫.方框中提供了几个长度数据,选择合理的长度和左边的有关距离用线连起来.不需要的数据可以空着.‎ 六、学后反思 ‎3.4 眼睛和眼镜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1min)‎ ‎ 1、眼球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 2、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 ‎ 3、近视眼、远视眼是怎么产生的,怎样矫正?‎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 ‎4、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1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1‎ ‎5、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2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2‎ ‎6、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40 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7、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3‎ 六、学后反思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 一.本节课应掌握内容:(2min)‎ ‎1、显微镜由哪几部分构成?目镜、物镜是用什么做成的,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 2、望远镜由哪几部分构成?目镜、物镜是用什么做成的,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二.自学教材(5min)‎ 三、互动学习……(8min)‎ 四、教师点拨(10min)‎ 五.典型例题:(15min)‎ ‎1、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2、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3、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1989年11月13日‎,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河北省北部兴隆县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台天文望远镜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望远镜。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为‎2.16米,筒重26吨,镜身重92吨,两根可转动的轴重44吨。整个镜总体包括光学、机械驱动、自控、探测等装置。它可以自动跟踪星体,测定银河系天体恒星的活动、星体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望远镜上装有先进的CCD照相机,它比普通照相机底片要灵敏30倍,还装有先进的光导纤维摄谱仪,可以同时拍照20颗星体的光谱,测定星体的化学成份、温度、压力和速度等。这样可使望远镜的使用效率提高10倍。探测到的星体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还可以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用计算机进行各种计算、分析和处理。由于镜面大,聚光能力强,可以观测到很暗的星体,相当于在‎200km以外一根火柴燃烧的亮度的星,也逃不掉它的“眼睛”。‎ 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在资料缺乏,技术较差的条件下,从1974年开始,历经15年终于制成了世界先进的大型望远镜。使我国天文观测技术进入世界前列,这是值得中华儿女自豪的。‎ 六、学后反思 ‎ ‎ ‎4.1 温度计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 温度的概念.(什么是温度?)‎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 阅读课文了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摄氏温度的单位和表示字母各是什么?‎ 5. 观察课本4.1-3图中各温度计的刻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它们各自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6.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7. 体温计中的特殊结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理解使用体温计时为什么要甩一甩.‎ 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课堂练习(20分钟)‎ ‎ 1.物体的_______是用温度来表示的,可用_______来测量.‎ ‎2.一般物体都是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___,温度降低时体积_________.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_________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填“能”或“不能”)‎ ‎4.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将手伸进水中觉得不冷不热,水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应把温度计的_________全部浸入水中的中间部位,直到液柱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_________.‎ ‎5.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6.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7.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8.用温度计测出某物体的温度为-‎12℃‎,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十二度 B. 负十二度 C.负十二摄氏度 D.零下十二度C 六、学后反思 ‎4.2 熔化和凝固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有哪几种状态?‎ ‎2.物质由什么态变成什么态叫熔化?什么叫凝固?‎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又如何变化?‎ ‎4.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概括出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点。‎ ‎5.知道晶体、非晶体的概念和熔点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 ‎6.阅读课本84页上的小资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通过阅读课本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拓展练习(20分钟)‎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  C有些水凝成冰使冰增加.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 ()‎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5.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六、学后反思 ‎ ‎ ‎4.3 汽化和液化 一.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 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异同点?通过阅读试试能否完成下表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发生部位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1. 什么叫做沸点?阅读课本87页的小资料,了解几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说说实验用温度计的液体能否用酒精?为什么?‎ 2. 通过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3. 什么叫蒸发?为什么蒸发可以制冷?‎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学生练习(20分钟):‎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喝开水时.为降低它的温度,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法加快蒸发,使水温很快降低.‎ ‎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_,使火箭温度_____________.‎ ‎4.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组(填组别字母)‎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文,回答:‎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 ‎6.盛夏,打开冰糕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 A.冰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 B.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C.冰熔化后,先蒸发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D.冰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7.盛夏,打开冰箱门常看到白雾,这是()‎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8.严冬,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房间,镜片上会雾蒙蒙的,这是因为()‎ A.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附着在镜片上 B.空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空气附着在镜片上 C.热气附着在镜面上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若‎100℃‎的水蒸气穿过‎100℃‎的水,则()‎ A.水蒸气不会液化 B.一部分水蒸气被液化 C.全部被液化 D.无法确定 ‎10.甲、乙两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先后各做了一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后,依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个坐标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实线为甲同学的,虚线为乙同学的.由此下述结论错误的是()‎ A.两同学计时开始时水的温度相等 B.两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相等 C.两同学实验时水的质量相等 D.两同学实验时加热条件相等 ‎11.关于汽化的两种方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 B.蒸发无需吸热,而沸腾则需吸热 C.蒸发仅发生在液面,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D.蒸发较缓慢,而沸腾则是很剧烈的 ‎1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两个试管里,再将两试管放于正在沸腾的‎100℃‎的水中,则()‎ A.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B.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C.两液体都会沸腾 D.两液体都不会沸腾 六、学后反思 ‎4.4 升华和凝华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能举一至生活中两个常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3. 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需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4. 总结出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分别是什么?哪些需要吸热哪些需要放热?‎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拓展练习(20分钟)‎ ‎1.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2..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__________.‎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 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 ‎7.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 ‎8.“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空间.”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升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放热 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了.‎ 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水蒸发放热 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六、学后反思 ‎5.1 电荷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有哪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怎样?‎ ‎3.电荷的定义及单位。‎ ‎4.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 ‎5.原子结构是怎样的?电荷从哪里来的?金属导体中存在的电子叫什么电子?‎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小组讨论(5分钟)‎ 四、教师点拨(10分钟)‎ 五.学生练习:‎ ‎1.自然界只有_______________两种电荷,中性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_________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__电.‎ ‎2.如果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荷 B. 带负电荷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 ‎3.甲乙丙丁4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丁带正电荷,那么甲带电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甲必定带正电荷 B. 甲必定带负荷 C.甲必定不带电 D.甲可能带正电 ‎4.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做“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通草球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哪一图中的一对通草球一定都带电?‎ ‎5.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玻璃”或“丝绸”)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所以电子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7.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8.验电器是检验物体_____________的仪器,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由于带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张开,若另一个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再次张开,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1库?‎ 六、学后反思 ‎5.2 电流和电路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3.知道各种电学元件的符号,并会画电路图。‎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5.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会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6.电流方向的定义。会判断电流方向。‎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学生练习(20分钟)‎ ‎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电路图是用_________代表实物画出来的电路 ‎2.金属里面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这些电子平时运动方向_________,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_________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_________才能形成电流.电流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流动的 ‎4.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_________的装置,能够维持通过电路的_________.常用的电源有_________.用电器是在电路中消耗_________的装置,如_________.输送电能的是___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是_________.‎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如_________.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如_________‎ ‎6.电流通过半导体二极管时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_________流动,电流流过时能发光的二极管叫_________,可用来做指示灯.‎ ‎7.干电池的锌筒是_________极,碳棒是_________极.‎ ‎8.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图形符号:(1)电灯_________;(2)开关_________;(3)电池_________;(4)交叉相连接的导线_________.‎ ‎9.在使用电源时,不允许将电源的_________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否则将出现事故.‎ ‎10.请把以下中间方框中的词与左、右方框中有关联的词用线连起来.‎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内的电子都是自由电子 B.自然界中的物质不是导体就是绝缘体 C.非金属物体中有导体也有绝缘体 D.通常情况下的液体是导体 ‎12.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导电的 ‎ B.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C.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D.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是可以导电的 ‎ 5.3 串联和并联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在实际的电路中,用电器有多个时,怎样将它们接入电路?并有几种连接接法?‎ ‎2.把电学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什么电路?把电学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什么电路?‎ ‎3.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有哪些?‎ ‎4.会画串、并联电路。‎ ‎5.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6.能分辨串、并联电路图。‎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学生练习:(20分钟)‎ ‎1.将两个小灯泡_________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将两个小灯泡_________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 ‎2.人体心脏的跳动是由_________来控制的.医生在人的胸部和四肢连上电极,就可以在仪器上看到心脏跳动的_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就是通常说的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可以了解心脏的工作是否正常.‎ ‎3.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1、L2是_________ 联,开关S1控制灯_________,S2控制灯_________.‎ ‎4..当我们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_状态.‎ ‎5..如下图所示,L1、L2,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B、C、D是四个接线柱,若用导线将AB和CD分别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_ 联的;若用导线只将BD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AC连接起来,则会发生_________.‎ ‎6..某同学安装电路时,想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下列各种设计方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将两盏灯并联 B.只能将两盏灯串联 C.两盏灯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7.下图中,是几位同学画出的三个小灯泡连接的电路图,你认为三个小灯泡属于串联接法的是 三、作图题 ‎1..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形成串联电路并标出电流的方向.‎ ‎2..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形成并联电路并标出电流的方向.(要求每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 六、学后反思 ‎5.4电流的强弱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知道电流有强弱,电流的单位,主要常用单位是哪个?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2.认识电流表的作用,学生用电流表有几个量程,分别是多少?各量程的分度值是多少?‎ ‎3.通过使用电流表归纳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拓展练习(20分钟)‎ ‎1.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有_________个接线柱,_________个量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10.某同学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该同学所用的接线柱是“-”和“‎0.6”‎,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_ ;如果该同学所用的接线柱是“-”和“‎3”‎,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_.‎ ‎3..已知I1=‎0.017 A,I2=25 mA,I3=1.8×104 μA,I1、I2、I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4.要测量电路中通过某个元件的电流,必须把电流表与这个元件_________联起来,并且要使电流从电流表的_________接线柱流进,从_________接线柱流出,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__,务必要防止不经过电路中的用电器,而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到_________‎ ‎5.电流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__代表,它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 ‎6.0.6 A‎=__________ mA;360 μA=_________ A;450 mA=_________ A=_________ μA.‎ ‎7.请读出图5—17中电流表的读数:‎ 图5—17‎ 左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右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 六、学后反思 ‎5.5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出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 2.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出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 3. 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并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二、自学(5分钟)‎ 三、互学(5分钟)‎ 四.教师点拨讲解(10分钟)‎ 五、学生练习:(20分钟)‎ ‎1.如图5—26所示的电路中,将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a、b ‎、c三处,测出通过各处的电流为Ia、Ib、Ic,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的位置对测量结果__________影响 图5—26 图5—27‎ ‎2.如图5—27所示,将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a、b、c三处,若三次测得的电流分别为Ia、Ib、Ic,则三个电流值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在图5—28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是‎1.2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7 A,则流过灯泡L2的电流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开关S闭合,灯、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当他用导线边接两端时,两灯仍不亮;当导线连接两端时,亮、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A.灯断路 B.灯断路 C.灯短路 D.灯短路 ‎5.如图所示,哪一个电路图中的三个灯泡是并联的?‎ ‎6..某同学家中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两盏照明灯,它们是并联着的.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200 mA、‎1 A、300 mA和250 mA.如果干路中的电流不许超过‎3 A,这些用电器是否可以同时使用?‎ ‎7..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20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 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多大?‎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声的现象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振动、波 。 2、固体、液体、气体、真空、固体、气体、温度。3、障碍物、反射、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17m。‎ 训练 ‎1、风、马的声带、黄河水。2、振动。3、空气。4、水中、真空。5、B。6、D。7、D。‎ ‎1.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2、听小骨、其他组织。‎ 训练 ‎1、C。2、D。3、骨能传声。‎ ‎1.3声音的特征 互助学习 ‎1、高、低。2、频率、赫兹、HZ。3、超声波、次声波。4、响度、振幅、越大。5、音调、音色、音调。6、B。7、A。8、B。‎ ‎5训练 ‎1、       次声波。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的距离。3、(1)ABC、BDF。(2)拉紧琴弦,用同样的力拨动,听声音。(3)控制变量法。‎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互动学习 ‎1、不规则振动、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2、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训练 ‎1、甲、在路旁种树。2、D。3、C。4、C。5、C。6、机器的摩擦声、发动机的声音。‎ ‎1.5声的利用 训练 ‎1、AEFH、CF。2、B。3、D。4、D。5、D。6、C。7B。‎ ‎8、(1)声音由振动产生。(2)声音能传递能量。‎ ‎9、解:S=1/2vt=1/2×1450m/s×0.6s=0.435Km ‎2.1光的传播 ‎1.月亮 2.光沿直线传播 3.先长后短再变长 ‎4. 光沿直线传播 5. 3.84×‎108 m 6.影子、月食、日食、皮影戏等 ‎7.直线、快、3.0×108 8.B、C ‎9. 3.0‎×108 、直线传播 ‎10.A 11.B ‎12. 3.0‎×108、0.12‎ ‎2.2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2.背光 光的反射 3.玻璃幕墙 4.C 5.D 6.漫反射 7.平行、镜面反射、四面八方射开、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 8.2、相等 ‎ ‎9.‎ ‎10.D ‎2.3平面镜成像 ‎1.3、4、不变 2.虚、20 3.后视、凹、平行 4.等大、虚 5.60‎ ‎ 6. 3、正、1.6 7.C 8. 50度、120度 9. 会聚 、发散 ‎ ‎10. 凹面、 会聚 11. 发散、 凸面 12.⑴ 等大、 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⑵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⑶ (增加跳棋的亮度即可) 13.30度 14. 60、 15、 60度、 75度、 150度、 60度或30度 ‎ ‎16.‎ ‎ ‎ ‎2.4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2.CD 、 BO、 OF/、OD 、60度 、 ∠DOF、右 3.上、浅、光的折射 4.光的折射、 5.反射、光的折射 6.A 7.C 8.C 9.浅、高 10.B 11.D 12.A 13.B ‎ ‎2.5光的色散 ‎1.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2.红光、红外线、热、吸收热量 3.漫反射、红 4.B ‎ ‎5. 红、绿、蓝 红、黄、蓝 6. 红、黄、蓝 ‎ ‎ 7.(1)红、其他 (2)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 (3)白花反射所有色光,‎ ‎2.6 看不见的光 ‎1.七 红外 紫外 2.强 3.杀菌、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对荧光物质敏感 4.太阳 5.越短、越长、最短 6.C 7.B 8.C ‎ ‎9.B 10.A ‎3.1 透镜 ‎1.凸透镜 、会聚 、凹透镜、 发散 2.D、E、F 3.焦点、焦距 ‎ ‎4.甲 ‎ ‎5. ‎ ‎6‎ ‎7‎ ‎8.B 9.C ‎.‎ ‎3.2生活中的透镜 ‎1.凸透镜 2.倒立、缩小、实 倒立、放大、实 3.大、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4.D. .5.D 6.C 7.A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大于二倍焦距 、二倍焦距 、 倒、相等 2.小于二倍焦距、 等于焦距、 小于焦距 3.倒立、缩小、实、物体、远 ‎ ‎ 4.倒立、放大、实、下、远 ‎ ‎ 5.D ‎ ‎6.B ‎ ‎7.(1)D. (2)A (3)D (4)C ‎8.‎ ‎3.4 眼睛和眼镜 ‎1.(1)甲:近视眼 (2)乙:远视眼 (3)丙:正常眼 ‎2.C 3.视网膜、 晶状体 4.树、 晶状体、视网膜 5.甲、乙、丙、丁 丙丁 ‎6.2.5‎、 250、 7.乙 ‎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望远镜 2.多、 凸透镜、 凸透镜 3.D 4.C ‎ 4.1 温度计 ‎ ‎1.冷热程度、温度计 2.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3.不能 ‎4.37℃‎、玻璃泡、相平 5.C 6.负35摄氏度、-35℃、负275摄氏度、零下275摄氏度、15摄氏度、15℃ 7.乙、丙、甲 8.C ‎4.2 熔化和凝固 ‎1.B 2.D 3.放热、液体、凝固、固液共存、凝固点、固体 4.D 5.B ‎4.3 汽化和液化 ‎1.液、气、蒸发、沸腾 2.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 3.液化、汽化、吸热、降低 4.(1)C (2)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5.(1)利用水的蒸发吸热 (2)加快水的蒸发 6.D 7.D 8.A ‎9.A 10.C 11.C 12.A ‎4.4 升华和凝华 ‎1.固、气、吸、气、固、放 2.卫生球先升华后凝华附在树枝上 3.B 4.D 5.D 6.A 7.D 8.B 9.B 第五章 5.1 电荷 ‎1.正、负、正、负 2.C 3.D 4.甲图 5.丝绸、玻璃转移到丝绸 6.D 7.B 8.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物体与验电器带的是不等量的异种电荷 ‎9.6.25‎×1018个 ‎5.2 电流和电路 ‎1.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符号 2.杂乱无章、定向 3.有电源、电源正极、验电器、电源负极 4.电压、电流、干电池等、电能、小灯泡、导线、开关 5.导体、各种金属、绝缘体、橡胶 6.反向、发光二极管 7.负、正 8.略 ‎ ‎9.两极 10.略 11.C 12.D ‎5.3 串联和并联 ‎1.首尾相连、并排 2.电流、快慢、心电图、心电图 3.并、L1、整个电路 ‎ ‎4.断开 5.并、串、短路 6.C 7.C ‎5.4电流的强弱 ‎1.3、2、0-0.6A、0-3A ‎2.0.52A、2.6A 3.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