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65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初二物理上册单元复习练习题: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20·江苏初二期末)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
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 、2.36cm 、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41 cm
【答案】A
【解析】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 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 2.57cm 记录错误,故应
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L= 2.35m+2.36cm+2.36cm
3
≈2.36cm。
故选 A。
2.(2020·宝鸡市清姜路中学初二期中)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人步行速度 1cm/s B.教室的高度 3m
C.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 120m/s D.课桌的高度 70dm
【答案】B
【解析】A. 人步行速度 1.1 m/s,A 错误.
B. 教室的高度约 3 m,B 正确.
C. 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约 120 km/h,C 错误
D. 课桌的高度约 80 cm,D 错误.
故选 B.
3.(2019·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初二期末)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答案】B
【解析】甲以乙为参照物时静止的,说明甲与乙的运动的状态时完全相同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
静止;当以丙为参照物时,甲是运动的,那么与甲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乙,选择丙为参照物时的运
动状态时相同的,即以丙为参照物乙也是运动的。
故选 B。
4.(2019·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初二月考)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老师让同学
们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教室的黑板长约 4m B.中学生的脉搏平时跳动每分钟约 70 次
C.中学生的身高约 1.6m D.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
20m/s
【答案】D
【解析】A.教室的黑板长度小于教室的宽度,约为 4m,故 A 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0 次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0cm=1.6m 左右,故 C 不符合题
意;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 10m/s,中学生百米速度一般在 7m/s 左右,故 D 符合题意。
5.(2020·全国初二课时练习)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B.测量长度时,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测度尺面垂直
D.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答案】D
【解析】A.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此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B.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
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 0
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此说
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6.(2020·全国初二课时练习)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态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
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0.001 秒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运动路程长 B.乙球的运动路程长
C.甲球的速度越来越快 D.乙球的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0.001 秒。那么在甲图中,包括了 5 个时间
间隔,即甲运动了 0.005 秒;乙图只有 3 个时间间隔,即乙运动的时间为 0.003 秒。由于随着时间
的推移,由图可知甲乙运动时间虽然不同,但运动路程相等,故 A. B 错误;
C. 由甲图所示的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球做的是匀速直
线运动,速度不变,故 C 错误;
D. 由乙图所示的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乙球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乙球速度越来越快,故 D 正确。
7.(2020·陕西初二期末)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
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运动的
B.“云不动”是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
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榆树”为参照物
【答案】D
【解析】A.船与诗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静止的,故错误;
B.云与两岸“飞花”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故错误;
C.船与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故错误;
D.以两岸“榆树”为参照物,云与船和两岸都发生了相同的位置变化,因此表现为“云与我俱东”,
故正确.
8.(2020·广西初三)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
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河岸 D.山上的树木
【答案】A
【解析】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
退”,故 A 项符合题意;
B.山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 B 项不符
合题意;
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D.以山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山与树木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山是静止的,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9.( 2020·福安市赛岐中学初二月考)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答案】C
【解析】A. 物体通过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所以速度大但如果时间短,路程也不一定长,不
符合题意;B. 在相等的时间内,只有两个物体速度相同时所通过的路程才相等,不符合题意;C. 通
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符合题意;D.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如果速度较大,所用
的时间可能也会很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2019·江苏初二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
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 1.2m 处
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甲乙的 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经
过 t=6s,甲运动了 1.6m,乙运动了 0.8m,由 v= S
T
可知,v 甲>v 乙,故 A 错误;因甲、乙两物体同
时同地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前面 1.2m−0.6m=0.6m,故 B 错误;因为 v 甲>v 乙,甲、
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故 C 正确;,甲在乙车
的前面向北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C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2019·郁南县连滩中学初二期中)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
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________是静止的。
【答案】云 月亮 地球
【解析】[1]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躲进云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云和月亮之
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云为参照物;
[2]乌云遮住了月亮,被研究的物体是乌云,乌云遮住了月亮,说明乌云是运动的,乌云和月亮之间
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月亮为参照物;
[3]同步卫星运转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所以相对地球位置没有改变,始终在地球的上方,
所以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12.(2019·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初二月考)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
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 2s 内____跑得更快(选填“小明”“小华”),在 0-8s 时间内小明的
平均速度___小华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小华 等于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可以看出,在前 2s 内,小华所走的路程多,所以小华跑的快;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 0 ~ 8s 内,小华和小明经过的路程都是 40m,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都是
v= s
t
= 40m
8s
=5m/s。
13.(2019·连江县凤城中学初二期中)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
果分别是:5.33cm、5.34cm、5.35cm、5.5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最接近该物体的长
度应记为_______cm。
【答案】5.53cm 5.34
【解析】[1]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长度测量要求有一位估读值,在 4 个测量结果中,5.53cm
与其它有效数值相比偏差较大,所以是错误值;
[2]物体的长度为 L= 5.33cm 5.34cm 5.35cm
3
=5.34cm。
14.(2020·北京初二课时练习)如图,长为 3 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
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已知 20 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中点,30 千克的乙小
孩位于板的左端.现两个小孩均以 0.1 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_____ 秒时间后平板开始转
动.(g=10 牛/千克)
【答案】9
【解析】由题知,平板相当于一个杠杆,杠杆不转动时平板与地面夹角一定,甲小孩走时间 t 后当
杠杆恰好转动时,此时甲、乙走过的距离为 s=vt=0.1m/s×t,乙小孩的力臂 L 乙=cos30°×( 1
2
×
3m−0.1m/s×t)=cos30°×(1.5m−0.1m/s×t),甲小孩的力臂 L 甲=cos30°×0.1m/s×t,根据杠杆
的平衡条件:m 乙 gl 乙=m 甲 gl 甲,即:30kg×cos30°×(1.5m−0.1m/s×t)=20kg×cos30°×0.1m/s
×t,解得:t=9s.
15.(2020·吉林初二期中)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其路程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则
根据图像可知______(甲/乙)的速度更大,则在 8s 时甲与乙相距_______m.
【答案】甲 0.8
【解析】由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较多,由 sv t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由图可知经过 8s,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分别是 1.6ms甲 , 0.8ms乙
因为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方,距离为:
1.6m 0.8m 0.8msss甲 乙 .
16.(2020·四川初三)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 18km/h 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
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是坚直下落状态.那么,此时刮的是_____风,风速是______m/s.
【答案】西 5
【解析】由题意知,当小明的速度和风速相等且运动方向相同时,二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就相当
于在无风时小明站着不动,所以雨滴是坚直下落状态,说明此时刮的是西风;
小明的速度,即风速为: 18km/h5m/sv .
17.(2019·利辛第二中学初二月考)误差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若甲、乙、
丙、丁四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 8.53cm、8.37cm、8.38cm、8.36cm,
则该物体的长度为___
【答案】不可以 8.37
【解析】[1]误差是指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
避免的;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8.53cm 与其它数值偏差太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体
的长度
8.37cm8.38cm8.36cm 8.37cm3L
18.(2020·上海初二期中)一辆小车后面拖着纸带,在平板上向右运动,如图(a)所示。打点计
时器每秒钟打点 50 次。从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上截取一部分,如图(b)所示,A 为第一个计时
点。
(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 的工具;
(2)A、B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秒;
(3)由图 16(b)可知,小车的运动是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
【答案】(1)时间;
(2)0.1;
(3)快
【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2)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 50 次,所以每次打
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A、B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5×0.02s=0.1s;(3)在相同的时间内,每相邻两
点的长度增大,但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此可知小车的运动是越来越快。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19.(2020·全国初二课时练习)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
测量的结果分别为:①18.23cm.②182.35mm.③17.72cm.④0.1825m,⑤182.2mm 其中 ________
和 ________同学的测量肯定是错误的.若要求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其平均值应是 ________
【答案】②;③;18.23
【解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 4 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
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
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比较①18.23cm.② 182.35mm=18.235cm.③17.72cm.④0.1825m=18.25cm,⑤ 182.2mm=18.22cm,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82.35mm 和 17.72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 182.35mm 和 17.72cm 是错
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 =18.23cm.
故答案为②;③;18.23.
20.(2020·江苏初二期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 打雷时,常
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
返回地面共需 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答案】340;光速大于声音的速度;3.84×108 m
【解析】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由于光速大于声音的
速度,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s=vt=3×108 m/s×2.56s=7.68×108 m,
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s′=s/2=7.68×108 m/2=3.84×108 m
三、作图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21.(2020·江苏初三月考)(1)正方体物块重 0.2N,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
边长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cm.请画出正方体物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2.00cm
【解析】长度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所以物块的边长为
2.00cm;正方体物块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正方体的中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0.2N,见答案.
(2)请在图乙中按光路图作出蜡烛 AB 在屏上所成的像 A’B’(要求标出 A’、B’).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蜡烛 AB,A 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照射到屏幕的下端,B 点发
出的光经过小孔照射到屏幕的上端,见答案;
22.(2020·全国中考模拟)请把与甲图对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乙图中画出
【答案】
【解析】由甲图可知,0-4 s 物体为匀速直线运动,4-6 s 为静止.所以画出的图形为:
四、实验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23.(2020·合肥新康中学初二月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v1 会偏_____。
(4)图中停表的 1 格表示 1 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
s1=90cm,小车长 10cm,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_____m/s。
(5)由计算得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v=s/t 小 小 0.225 变速
【解析】(1)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原理为平均速度的公式,即 sv t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
(3)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根据 分析速度的变化;
(4)确定对应的路程与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5)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 分析速度的变化,判断运动状态。
【详解】
(1)测平均速度时,分别测量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计算速度,即原理为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由 分析可知,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v1 会偏
小;
(4)全路程 s1=90cm=0.9m,下半程 s3=0.45m;由图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2s,
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
3
3
0.45m 0.225m/s2s
sv t ;
(5)观察图可知,上半程运动时间为 3s,上半程平均速度为:
2
2
2
0.45m 0.15m/s3s
sv t ;
可见 23vv ,即下半程平均速度大,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24.(2020·阜阳市第九中学初二期中)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
(1)此图象为_____(填 A 或 B)
A.路程﹣时间图象 B.速度﹣时间图象
(2)甲物体做的是_____直线运动,乙做的是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
3s 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m.
(3)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
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是正确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
前 4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乙在前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米.
【答案】B 匀速 加速 9 1.5 6
【解析】
(1)根据图形可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所以此图象为速度﹣时间图象,故 B 正确;
(2)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 3m/s 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速度
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直线运动;甲物体在 3s 内通过的路程为 S 甲=v 甲 t 甲=3m/s×3s=9m;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在前 4s 内通过的
路程 S 乙= 1
2
×3×4m=6m,乙在前 4s 内的平均速度 v 乙=
S
t
乙
乙
= 6m
4s
=1.5m/s。
五、计算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25.(2019·郑州市第三中学初二期中)十一假期小菲一家到南京自驾旅游,下图是她在高速公路
上某处看到的交通标志牌.
(1) 说出左侧(小客车道)指示牌上的“120”、“100”表示什么含义?
(2) 若此处距南京的高速出口还有 80km,在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下,求她家小汽车从此处到达南京
出口的最短时间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1)车速保持在 120Km/h 至 100Km/h 之间(2)40min
【解析】(1)左侧(小客车道)指示牌上的“120”、“100”表示的含义是:小客车在此路段车速保
持在 100km/h 至 120km/h 之间;
(2)小汽车在此路段的最大速度为 120km/h,由 v= s
t
可得,她家小汽车从此处到达南京出口需要的
最短时间:t= s
v
= 80km
120/kmh
= 2
3
h= ×60min=40min.
26.(2020·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初二期末)一位同学从家中坐车上学,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距离
为 15 千米,他上车的时间是 7: 2 0 ,学校要求到校的时间为 7: 4 0 ,若车速一直如看到的如图所示,
试问:
(1)如图中该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该同学乘车上学需要多少时间?
(3)该同学上学会迟到吗?
【答案】(1) 60 千米/小时; (2) 15 分钟;(3)不会迟到
【解析】(1)如图的车速表,车速为:60km/h;
(2)同学乘车上学需要的时间为: 15 0.25 15min60 /
s kmthv km h
(3)学生上车时间 7:20,路上用时 15 分钟,所以到校时间为:7:35,所以上学不会迟到。
答案:(1) 60 千米/小时; (2) 15 分钟;(3)不会迟到
27.(2020·河北初二期末)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 0.4s,超
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_______?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
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
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威海
________.
【答案】68m 45min
【解析】(1)由 sv t 计算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可;
(2)由乙图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先计算速度大小然后画出 v-t 图象;
(3)根据交通标志牌上每一个符号的含义,由 st v 计算需用的时间即可.
【详解】
(1)由 知道,超声波传播的距离是:s1=vt=340m/s×0.4s=136m,
由于声音发生了反射,所以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22
111366822ssmm ;
(2)由乙图知道,物体运动 3s 时,通过路程为 90m,所以,由 sv t 知道,汽车运动的速度是:
90 30/3
smvmsts ,故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是:
(3)由图知道,交通标志牌上的“60”表示限速 60km/h,“威海 45km”表示从标志牌到威海的距
离为 45km,
由 知道,匀速行驶的汽车从标志牌到威海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45t0.754560/
skm hminvkmh
28.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从同一地点出发作同向运动。甲速度为 2 米/秒,乙速度为 5
米/秒。当甲运动 15 秒后乙开始运动,求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及相遇处离出发点的距离。
【答案】10s 50m
【解析】设乙用的时间,即甲乙相遇的时间为 t,则甲用的时间为 t+15s,由题知,二人从同一地点
出发,相遇时走的路程:
s=s 甲=s 乙,
即:
v 甲 t 甲=v 乙 t 乙,
2m/s×(t+15s)=5m/s×t,
解得:t=10s,相遇处离出发点的距离
s=v 乙 t 乙=5m/s×10s=50m。
答: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为 10s,路程为 50m。
六、综合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9.(2020·湖北初三期中)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领域的
重点,某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
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车速与所受阻力的
关系如图所示。在某次测试中,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为 5.12×l08J,由 内燃机提供能量,汽车以 5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 0.5h,同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 10%。图甲表示这种车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
的油量表(实际上是电流表改装而成),滑动变阻器 R,金属杠杆的右端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油
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R0 为定值电阻。求:
(1)图甲中 R0 的作用是_________,当油箱油面上升时,油量表的示数将变________。
(2)如果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油量表,图中的乙图已出部分电路,请在乙图中完成电路的设计。(要
求: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时,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__________
(3)若此次测试过程中消耗 12kg 燃料(假设燃料完全燃烧),若所用燃料的热值为 4. 5×l07J/kg
则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____________?
(4)求内燃机工作时的效率__________。
【答案】保护电路,避免短路 大 5.4×108J 28%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中如果没有定值电阻 R0,则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滑到下端时,电
路会短路,会损坏油量表与电源,由此可见,定值电阻 R0 的作用是:保护电路,避免短路;当油箱
中的油面上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会变小,根据 I= U
R
可知,油量表(电流表)的示数
会变大;(2)如果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油量表,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时,滑动变阻器滑片 P 滑到
上端,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此时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可知油量表(电压表)并在滑动
变阻器两端。如图所示:
(3)12kg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q=12kg×4.5×107J/kg=5.4×108J;(4)由 v= s
t
得
汽车行驶的路程:s=vt=50km/h×0.5h=25km=2.5×104m,由图象可知,汽车速度为 50km/h 时,
所受阻力 f=4000N,由于汽车匀速行驶,汽车的牵引力:F=f=4000N,牵引力做功:W=Fs=4000N
×2.5×104m=1×108J;增加的电能:W 电=5.12×108J×10%=5.12×107J,有用能量:W 有用=W+W 电
=1×108J+5.12×107J=1.512×108J,内燃机的效率:η=
W
Q
有 用
放
×100%=
8
8
1.512 10
5.4 10
J
J
×100%=28%
30.(2016·江苏初二期末)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15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 1.8km,则该
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案】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 1s 内运动 2m.
【解析】解:
物体的速度:
v= = =2m/s,
其物理意义:物体在 1s 内运动 2m.
答: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 1s 内运动 2m.
相关文档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练习:机械运动2021-11-0124页
- 1机械运动总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1-11-0125页
-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2021-11-014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2021-11-0116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2021-10-2717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2021-10-2719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一章__2021-10-2764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2021-10-2719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2021-10-273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2021-10-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