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88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师八下数学测试卷第一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如图1,∠C=90°,DE垂直平分AB,DC=DE,则∠ADC的度数为( )
图1
A.40°
B.50°
C.60°
D.70°
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3,12,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78
D.不能确定
5.如图2,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图2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
6.如图3,已知∠MON=30 °,点A1 、A2 、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 上,△A1B1A2 、△A2B2A3 、△A3B3A4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 ,则△A6B6A7的边长为( )
图3
A.6
B.12
C.32
D.64
7.已知:在△ABC中,∠A=60°,如要判定△ABC是等边三角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现有下面三种说法:
①如果添加条件“AB=A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如果添加条件“∠B=∠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③如果添加条件“边AB、BC上的高相等”,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8.如图4,在△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ED并延长到点F,使DF=DE,连接FC,若∠B=70°,则∠F的度数是( )
图4
A.40°
B.70°
C.50°
D.45°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6 cm,8 cm,10 cm,则它的面积是 cm2.
10.若A、B、C为三个正整数,且A+B+C=12,则以A、B、C为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可以是:①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你认为以上符合条件的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1.如图5,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 .
图5
12.如图6,∠AOB=30°,OP平分∠AOB,PC∥OB,PD⊥OB,如果PC=6,那么PD等于 .
图6
13.如图7,MN∥PQ,AB⊥PQ,点A、D和点B、C分别在直线MN与PQ上,点E在AB上,AD+BC=7,AD=EB,DE=EC,则AB= .
图7
14.如图8,在△ABC中,AC=BC>AB,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个.
图8
15.如图9,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
求证:(1)PE=PF;
(2)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图9
16.如图10,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AD垂直平分EF.
图10
17.已知:如图11,在Rt△ABC中,∠A=90°,CD平分∠ACB交边AB于点D,DE⊥BC,垂足为E,AD=BD.求证:BE=CE.
图11
18.如图12,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13,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他条件不变.求证:△AEF≌△BCF.
图12 图13
19.如图14,△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4
20.(1)如图15是一个重要公式的几何解释,请你写出这个公式;
(2)伽菲尔德(1881年任美国第20届总统)利用(1)中的公式和图16证明了勾股定理(1876年4月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现请你尝试写出证明过程,说明:c2=a2+b2.
图15 图16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A
8.A
9.24
10.①②③
11.13
12.3
13.7
14.6
15.证明:(1)如图,连接AP并延长.
∵PE⊥AB,PF⊥AC,
∴∠AEP=∠AFP=90°.
又AE=AF,AP=AP,
∵在Rt△AFP和Rt△AEP中,
∴Rt△AEP≌Rt△AFP(HL).
∴PE=PF.
(2)∵Rt△AEP≌Rt△AFP,
∴∠EAP=∠FAP.
∴AP是∠BAC的角平分线.
故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16.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
∴DE=DF,∠AED=∠AFD=90°.
在Rt△AED和Rt△AFD中,
∴Rt△AED≌Rt△AFD(HL),
∴AE=AF.
∵AD是∠BAC的平分线,
∴AD垂直平分EF(三线合一).
17.证明:∵∠A=90°,DE⊥BC,CD平分∠ACB,
∴AD=DE.
∵AD=BD,
∴DE=BD.
在Rt△BDE中,∵DE=BD,
∴∠B=30°.
在Rt△ABC中,
∵∠A=90°,∠B=30°,
∴∠ACB=60°.
∵CD平分∠ACB,
∴∠BCD=∠ACB=30°.
∴∠BCD=∠B,
∴BD=CD.
∵DE⊥BC,
∴BE=CE.
18.证明:(1)∵AB=AC,D是BC的中点,
∴∠BAE=∠EAC.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E=CE.
(2)∵∠BAC=45°,BF⊥AF,
∴△A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F=BF.
∵AB=AC,点D是BC的中点,
∴AD⊥BC.
∴∠EAF+∠C=90°.
∵BF⊥AC,
∴∠CBF+∠C=90°.
∴∠EAF=∠CBF.
在△AEF和△BCF中,
∴△AEF≌△BCF(ASA).
19.解:AE∥BC.理由如下:
∵△ABC与△CDE为正三角形,
∴BC=AC,CD=CE,∠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BCD=∠ACE.
∴△BCD≌△ACE.
∴∠B=∠EAC.
∵∠B=∠ACB,
∴∠EAC=∠ACB.
∴AE∥BC.
20.解:(1)(a+b)2=a2+2ab+b2;
(2)∵Rt△DEC≌Rt△EAB,
∴∠DEC=∠EAB.
∵∠EAB+∠AEB=90°,
∴∠DEC+∠AEB=90°.
∴△AE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S梯形ABCD=SRt△ABE+SRt△DCE+SRt△DEA,
∴(b+a)(a+b)=ab + ab + c2,即(a+b)2=2ab+c2,
∵(a+b)2=a2+2ab+b2,
∴a2+2ab+b2=2ab+c2,
∴c2=a2+b2.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河南濮阳八年级上地2021-11-018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章 因式分2021-11-015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次函数52021-11-015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2021-11-016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整式的2021-11-013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整式的2021-11-016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2 第1课时 2021-11-012页
- 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思品2021-11-013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 平面2021-11-017页
-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能提升作业二十第2021-11-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