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 M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唐诗五首 野 望 王 绩 课文讲解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野 望  王 绩 东 皋 薄暮望, 徙倚 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 犊 返,猎马带 禽 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ɡāo xǐ yǐ dú qín 野 望  王 绩 东皋 / 薄暮 / 望,徙倚 / 欲何 / 依。 树树 / 皆秋色,山山 / 唯落晖。 牧人 / 驱犊返,猎马 / 带禽归。 相顾 / 无相识,长歌 / 怀采薇。 齐读诗歌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东皋 薄暮 望, 徙倚 欲何依。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 徘徊。 归依。 诗意: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 。 落日。 诗意: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牧人驱 犊 返,猎马带 禽 归。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诗意: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画面。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 相顾 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视,互看 比喻隐居不仕。 诗意: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 《 诗经 》 中“采薇”的诗句。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 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崔 颢 课文讲解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 萋 鹦鹉 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qī yīnɡ w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齐读诗歌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昔人 已乘黄鹤 去 ,此地 空余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只剩下,仅留下。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意: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 日暮 乡关 何处是? 烟波 江上使人愁。 晴日里的原野。 分明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故乡。 诗意: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烟霭笼罩江面。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 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2. 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使至塞上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 边, 属国 过居延。 征蓬 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 。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 品析 】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欲:要。 问:慰问。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课文解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意: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大漠 孤烟 直, 长河 落日圆。 萧关 逢 候骑 , 都护 在 燕然 。 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轻烟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 品析 】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出了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后两句为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的频繁。 黄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得知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镇守。 1. 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2.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荆门送别 渡 远荆门外,来 从楚国 游。 乘船。 【 品析 】 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课文解读 诗意: (我乘船) 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往。 山随 平野 尽,江入 大荒 流。 月下 飞天镜 ,云生 结海楼 。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飞天镜:(如同)飞下的天镜。 结: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诗意: 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比喻 仍怜 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仍然,依旧。 怜:喜爱。 思乡之情 1. 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再读古诗,讨论思考: 2. 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3.《 渡荆门送别 》 一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着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如海市蜃楼。着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4.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课文讲解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 贾 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 暖 树,谁家新燕 啄 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 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堤 。 jiǎ nuǎn zhuó mò d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齐读诗歌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 贾亭 西, 水面初平 云脚低 。 即贾公亭。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诗意: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 早莺 争暖树 ,谁家 新燕 啄 春泥。 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衔取。 诗意: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乱花 渐 欲 迷人眼 , 浅草 才能 没 马蹄。 各种颜色的野花。 副词,将要,就要。 使人眼花缭乱。 诗意: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遮没,盖没。 最爱 湖东 行不足 ,绿杨 阴 里 白沙堤 。 以孤山为参照物。 百游不厌。 同“荫”,指树阴。 指西湖的白堤 , 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诗意: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1.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合作探究 2.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 初春 3.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行”? 颈联写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4.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5. 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 行 ”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