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回忆我的母亲
語文
朱德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受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
《
回忆我的母亲
》
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情境导入
1.
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回忆录的写作特点。
2.
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
学习目标
朱德(
1886-1976
),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佃
农
祖
籍
溺
死
任劳任
怨
和
蔼
妯娌
和
睦
衙
门
仪
陇
县
慰勉
聊
叙
甥
diàn
nì
ǎi
mù
lǒng
liáo
jí
yuàn
zhóu lǐ
yá
wèi miǎn
shēng
任劳任怨:
和蔼:
妯娌:
和睦:
周济:
为富不仁:
聊叙:
安息: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兄的妻子和弟的妻子的合称。
形容相处融洽友爱。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姑且谈谈。
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1
段),开篇点题,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第二部分(
2-13
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
14-17
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自己继续革命的决心。
自主探究
1.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
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
2—7
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
8—13
段)。
2.
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第
2
、
3
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
4
、
5
段写“母亲是个劳动好手”,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
6
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
7
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8—13
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
(1895
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
1900
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第三件事,
1905
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
1908
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4.
请同学们阅读第
11
、
12
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
11
段写作者
1919
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
12
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
1927
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5.
请学生朗读第
13
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
1944
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
1.
大家齐读第
14
、
15
段。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研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2.
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3.
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
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4.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本文在记叙中穿插一些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探究
(1):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
探究
(2):
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探究
(3):
课文第
14
、
15
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给“我”的宝贵财富,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课文小结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蝉2021-11-0126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一着惊2021-11-0124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唐诗五2021-11-0157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三峡2021-11-0120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散文二2021-11-0120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苏州园2021-10-2732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中国石2021-10-2717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列夫`2021-10-2725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与朱元2021-10-2626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周亚夫2021-10-2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