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之六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创意开场白 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曲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 二、预习检测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柯(kē) 畔(pàn) 暂(zàn) 折(zhé) 戟(jǐ) 戈(gē) 寥(liáo) 絮(xù) 惶(huáng)‎ ‎2、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3.作者链接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 ‎4.背景链接 ‎(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 ‎(2)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5.文体常识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 ‎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三、设问导读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闻笛小曲,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 ‎【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学习《赤壁》‎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读通诗意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二)文本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做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 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学习《过零丁洋》‎ ‎(一)整体感知 ‎1. 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读通诗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二)文本探究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交流点拨】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 抗元。‎ ‎2.颔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交流点拨】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 四、板书设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典故:闻笛赋 烂柯人 名句:沉舟 病树 ------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代替 思想:坚定 乐观 赤壁 咏故:折戟-------前朝 感叹:生不逢时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 ‎              颔联——追忆过去 国破家亡 丹心垂史 ‎《过零丁洋》                              ‎ ‎(述怀诗)    颈联——映照千古 悲愤忧惧 感叹眼前 ‎                         ‎ ‎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五、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积累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