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4 MB
  • 2021-11-01 发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23愚公移山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寓言 愚公移山 23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 愚公移山 》 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 ?” 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点击播放歌曲 愚公移山 3.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 法的表达效果。 1.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 重点 ) ( 难点 )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 《 列子 》 一书,有八篇: 《 天瑞 》《 黄帝 》《 周穆王 》《 仲尼 》《 汤问 》《 力命 》《 杨朱 》《 说符 》 。 本文选自 《 列子 》 。 《 列子 》 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 愚公移山 》 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寓言的分类 听起来是奇闻 , 讲起来是笑谈 ,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 凭着是一身肝胆 ,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 , 谈起来不是笑谈 。 望望头 上天外天 , 走走 脚下一马平川 ,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 , 了却了心中祈愿 。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 愚公移山 歌词 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定音 法 : 行列;兄弟姐妹的次弟;步行的阵列;某些营业所;行业;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少数时候也用做动词,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如“~棉袄”其余读 xíng 。 指 通豫南 魁 父 投 诸 渤海之尾 荷 担者 智 叟 无穷 匮 一 厝 朔东 无 陇 断焉 太 行 zhí fǔ zhū hè sǒu kuì cuò lǒng háng 一 读一读字音 chéng ( ) 山北之 sè ( ) 始 chèn ( ) shuāng ( ) 妻 一厝 yōng ( ) 南 万 rèn ( ) jī běn ( ) 惩 塞 龀 孀 雍 仞 箕畚 二 写一写字形 ( 一 ) 通假字 1. 始一 反 焉 ( “反”通“返”,返回 ) 2. 汝之不 惠 ( “惠”通“慧”,聪明 ) 3.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 “亡”通“无”,没有 ) 三 记一记词义 ( 二 ) 古今异义 1. 太行、王屋二山, 方 七百里 古义:方圆。今义:四个角都是 90° 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 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 何苦 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4. 惩 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5. 寒暑 易 节 古义:变换。今义:容易。 6.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 鸟类的羽毛。 ( 三 ) 一词多义 1. 且 : 年 且 九十 ( 将要,快要,副词 ) 且 焉置土石 ( 况且,连词 ) 2. 焉: 且 焉 置土石 ( 哪里,疑问代词 ) 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 ( 呢,语气词 ) 无陇断 焉 ( 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了”,语气词 ) 3. 以: 以 君之力 ( 凭借,介词 ) 河曲智叟亡 以 应 ( 来,连词 ) 不 以 物喜 ( 因为,介词 ) 必 以 分人 ( 把,介词 ) 4. 其 : 其 妻献疑曰 ( 他的,代词 ) 其 如土石何 ( 语气词,放在“如 …… 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 其 一端 ( 其中的,代词 ) ( 四 ) 词类活用 1. 吾与汝毕力平 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2.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3. 聚 室而谋曰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 聚,相当于“把 …… 召集在一起” ( 五 ) 文言句式 1. 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句首省略主语“二山” ) 2. 倒装句 告之于帝。 ( 介宾短语“于帝”后置,是“于帝告之”的倒装 ) 且焉置土石。 ( 疑问代词“焉”提前 ) 3. 被动句 帝感其诚。 ( 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 4. 固定句式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 “如……何”固定结构,表示 “把……怎么样” ) ( 六 ) 成语积累 愚公移山: 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 七 ) 名句积累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甚矣,汝之不惠。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导思 1. 愚公、家人、智叟对“移山” ' 、 这件事,各是什么样的态度? 导思 2: 愚公和智 叟 对待困难,分别、 持有怎样的观点? 移山速度 处事观点 导思 3. 文章结尾安排神仙搬走这两座大山有何目的? 神仙移山 导思 4.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美好愿望 移山 关键词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愚公移山》朗读。 圈点要求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 ( 或写得好的语句 ) 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原文: 太行 、 王屋 二山, 方 七百里,高万 仞 。本在 冀州 之南, 河阳 之北。 太行: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 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 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仞: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 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 河阳: 黄河的北岸。河,黄河。 注释: 第一段 翻译课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译文: 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面 山而居。 且: 将要,快要。 面: 面对。 注释: 第二段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译文: 原文: 惩 山北之 塞 ,出入之 迂 也,聚 室 而 谋 曰:“吾与 汝毕 力平 险 , 指 通 豫 南,达于 汉阴 ,可乎?” 惩: 苦于。 迂: 曲折,绕远。 谋: 谋划,商量办法。 毕: 尽,全。 险: 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豫: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黄河以南。 注释: 塞: 阻塞。 室: 家人。 汝: 你,这里指你们。 指: 直。 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 使道路 ) 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译文: 原文: 杂然 相 许 。其妻献疑曰:“ 以 君之力, 曾 不能 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 土石?” 杂然: 皆,共同。 许: 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以: 凭借。 曾: 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 削减。 魁父: 山名。 注释: 焉: 哪里。 置: 安放。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竟不能削减魁父这座小土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 译文: 原文: 杂曰:“投 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 荷担者 三夫 , 叩石垦壤 ,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注释: 诸: 兼词,相当于“之于”。 子孙: 儿子和孙子。 三夫: 三个人。 叩石垦壤: 凿石头挖泥土。 箕畚: 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的意思。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译文: 原文: 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 有 遗男 ,始 龀 ,跳往助之。寒暑 易 节, 始 一 反 焉。 注释: 孀妻: 寡妇。 遗男: 遗孤,孤儿。 龀: 换牙。 易: 变换。 始: 才。 反: 返回,现在写作“返”。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译文: 原文: 河曲智 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 。 第三段 叟: 老头。 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甚,太,过分。惠,聪明,现在写作“慧”。 注释: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译文: 原文: 以 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 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 曰:“汝心之 固 ,固不可 彻 ,曾不 若 孀妻弱子。 残年余力: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毛: 草。 其:放在“如 …… 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 长叹。 固: 固执,顽固。 彻: 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 若: 像,比得过。 注释: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译文: 原文: 虽 我之死,有子存 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 加增 ,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虽: 即使。 焉: 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穷匮:穷尽。 加增: 增加 ( 高度 ) 。 何苦而不平: 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亡: 没有,现在写作“无”。 注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译文: 原文: 操蛇之神 闻之, 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 帝 。 第四段 操蛇之神 :神话中的山神,因为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拿。 惧其不已: 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帝: 神话中的天帝。 注释: 拿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译文: 原文: 帝 感其诚 ,命 夸娥氏 二子 负 二山,一 厝朔 东,一厝 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 焉。 感其诚: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夸娥氏: 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 背。 厝: 放置。 朔: 朔方,古地名。 雍: 雍州,古地名,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陇断: 高大的山。 注释: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大的山了。 译文: 1.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 答案 】 (l) 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 移山的人少,且老的老、小的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 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重点品析第三段 2.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 【 答案 】 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 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 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 ;“ 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 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 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 答案 】 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 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 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 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 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 答案 】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衬托效果分析 法。 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题,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本文用操蛇之神和天帝来衬托愚公。 阅读方法解密 5. 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 【 答案 】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重难点小结 如果前边说的是愚公与自然的斗争,那么,第 3 段实际是讲他与人的斗争。不过,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愚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成就了中华民族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将永远流传并发扬光大! 【 答案 】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 主题探究 】 这是一篇古代寓言,作者成功塑造的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愚 公 移 山 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太行王屋山高大 ( 体积 ) 本在冀州南河阳北 ( 位置 ) 愚公惩山塞出入迂 ( 原因 ) 毕力平险释疑难 ( 释疑 ) 残年余力太不惠 ( 讥讽 ) 山不加增后无穷 ( 反驳 ) 愚公精神感天帝 ( 感天 ) 夸娥二子移二山 ( 神力 ) 故事 背景 原因、决心 驳斥 智叟 神话 结尾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1. 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移山的艰巨具有烘托作用。 2. 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个神态上的细节“笑”,形象地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之态。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 《 劝学 》 【 译文 】 所以不积累一小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 也能走得很远, ) 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 如果 ) 刻几下就停下来了, ( 那么 ) 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 如果 ) 不停地刻下去, ( 那么 )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作业 1 :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 2 : 完成 《 点训 》 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