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教案5 4页

  • 23.0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生物教案5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  【课前准备】‎ ‎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  4、放大镜 ‎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  【课时安排】:两课时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导入:‎ ‎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4‎ ‎ ‎ ‎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  主要教学过程:‎ ‎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  学生:蛋白胨、盐。‎ ‎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 ‎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第2课时:‎ ‎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4‎ ‎ ‎ ‎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4‎ ‎ ‎ ‎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  教学反思 ‎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