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鱼我所欲也 (17)_鲁教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 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 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 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 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 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 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 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 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 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 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 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 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 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 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贵君轻”的思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 可不从。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的 “舍生取义”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的说理方 法。 一箪食 蹴尔 不辟也 所恶 妻妾 弗受 苟得 不屑 dān sì cù bì wù qiè fú gǒu xiè 阅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1、生,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命也是我喜爱的。欲:想要,喜欢。 译: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 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可得:同义复词, 能够;兼:同时得到。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译:但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 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6、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有的 灾祸我不躲避。 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 那么一切能够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 用呢? 译:采用某种手段 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 人)却不肯采用(它)。 7、非独 贤者 有 是 心,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译:不仅 有道德的人 有 这种 本性(信念), 而且人人都有这种本性,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不 丧失罢了。 之:代词,指代本性、信念。 思考: 1、哪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 2、第一段是如何阐述的?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一、论述羞恶之心人皆,说明“义重于命” 的道理。 1、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鱼与熊掌—舍鱼取掌 生与正义—舍生取义 2、分析人能舍生取义的原因。 义:有甚于生;有甚于死 不为苟得,舍生取义 义:莫甚于生;莫甚于死 何不为也,舍义取生 3、贤者不丧舍生取义之心。 比喻论证 正面 反面 正 反 对 比 论 证 阅读第二段,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1、一箪 食,一豆 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一筐 米饭,一碗 汤,有了它就能活下去, 没有它就会死去。 译: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 会不屑一顾。 蹴尔:用脚踢的样子。 译: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是否合乎礼义 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 好处 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华 美的住宅而接受 它。 译: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 受它。 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 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的天性。 思考: 1、第二段是如何阐述的?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2、你能举出哪些舍生取 义的例子? 二、篇末点题:不为物所惑, 应为义所守。 1、“义重于生”的事例。 一豆:行人弗受, 乞人不屑。 2、不应为物所惑而失义。 一豆:从前不受 万钟:今天受之 3、总结照应:不失我本性。 义重 于生 失其 本性 (对比 论证) ( 举 例 论 证 ) 中心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 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应 选择“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批 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写作特点: 1、说理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口腹之欲——道德之美。 2、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富有论辩性。 古汉语小结: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得:通德”,恩惠,感激.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虚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 ( 介词: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词:对)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连词: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连词:所以)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的) 人皆有之. (代词:指代前面的想法)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连词,转折关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同上) 呼尔而予之(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而:同上) 向为身死而不受(而:连词,递进关系,尚且) 5、贤者能勿丧耳(耳:句末助词,罢了)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连词,采用某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