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注音和节奏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ú guō sù guă qī pàn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作战的地理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
三 里 之 城,七 里 之 郭,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然 而 不 胜 者,是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也。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
四面包围
得到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为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内城 郭:外城 环:包围
而:表转折 夫:语首助词,无实义
是:这
者…也:判断句标志
城 非 不 高 也,池 非 不 深
也,兵 革 非 不 坚 利 也,米 粟
非 不 多 也;委 而 去 之,是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兵器 革:甲胄 坚:坚固利:锋利米粟:泛指粮草
委:放弃 去:离开
故 曰,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得 道 者 多 助,
失 道 者 寡 助。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强大。
故:因此 以:凭借、依靠 封:限制 疆:疆域
固:巩固 国:国防 威:威慑
道:好的政治、仁政
寡:少
寡 助 之 至, 亲 戚 畔 之; 多 助
之 至, 天 下 顺 之。以 天 下 之
所 顺, 攻 亲 戚 之 所 畔, 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帮助他
顺他的条件,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人 畔:同叛,背叛
以:凭借
之:无实义
君子:行仁政的君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论点
论证
结论
事实
论据守方失利
城高池深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
要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道理
论证
治国需
要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施行仁政
才能人和
→顺
→畔
顺攻畔
战必胜
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析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攻
城
:
守方
守
城
:
城
高
池深
兵
革
利
米粟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而言)
战
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
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论点范围
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论证思路:
合作探究
l 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l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
作战胜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
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
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
文章内容及特色
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善用排比、对偶,加强语势。
内容:借论战来论“仁政”的重要性,体现
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人和
6、域民
7、固国
8、威天下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11、亲戚畔之
代词,这(就是)
护城河
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
委:放弃 去:离开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巩固
威慑
到
通“叛”,背叛
他,指寡助之君
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亲戚畔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
动词:到、去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义
代词:它,指代驴子
1
2
3
4
5
6 久之,目似瞑 语气助词,无义
一词
多义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古今异义:
亲戚:
词类活用
l环:名词作状语 围
l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l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l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l 震慑 征服
一词多义
利
之
以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三里之城: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多助之至: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以天下之所顺:用
返回
古今异义
郭 池 去
委 域 是
所以
亲戚
古:外城
今:姓氏
古:护城河
今:池塘
古:离开
今:到……去
古:放弃
今:委任
古:界限、限制
今:地域
古:这
今:判断动词
古:用来、借此
今:连词,表因果关系
古: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返回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用,威慑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用,使……
巩固
返回
名词作动词用,限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的
外城。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
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l 1、作者孟子,战国人,是孔子以后_______思想的代表
人物。
l 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l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l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l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l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儒家
C
l 3、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 )
l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l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l C、能懂得统治方法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l D、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l 4、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
l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l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线,管理百姓。
l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l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震慑天下。
D
A
4、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
素是___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______ 的政
治思想。
5、全文论述的中心论点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和 民贵君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1-0120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1-0110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1-0136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1-0131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2021-10-2726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0-273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0-2713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0-2736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2021-10-2714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2021-10-27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