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85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面的认识。
第一课时
作者档案
关于《孟子》
字词积累
文言知识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
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
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称四书。
作者简介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
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
“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
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
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
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
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
了他的治国理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听读课文录音
1.朗读课文。(注意停顿、正音)
2.试译课文。先对照课下注释自己试着翻译课
文,然后小组合作互相翻译、互相纠正,并记下自
学中不能处理的疑难问题,待全班讨论解决。
3.质疑解惑,疏通文意。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
guō
sù
yù
pàn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3、城 非 不 高 也 。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
/
/
//
/
阅读第一部分讨论:
解释字词
天时
地利
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等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讨论问题
[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阐述“人和”
是克敌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这两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
素有哪些?
3、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内城 外城 包围
语气词 这样看来
第二段
第二段:译文
•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
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
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
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
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
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呀。
第三段: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
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
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第二部分:
1、第二、三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
来论述的?
2、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
论点?怎样论述?
第二部分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作者列
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从哪两个角
度提出的?
• 例一: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
(从进攻一方而言)
• 例二: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从防守一方而言)
第四段:译文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
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
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
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
已,战就一定胜利。
第三部分
1、域民、固国、威天下的关键是
什么?为什么?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3、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4、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6、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7、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理清结构:本文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本文按是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
论”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层次的。
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一方而言)
↓
↓
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对比论证)
思考: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举
例
论
证
论
↓
“仁政”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论据: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 顺
失道寡助 叛 “人和”的实质
小城环而攻之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不守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
不如
人和
攻方失利 天时不如地利
守方失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
多助
失道
寡助
“仁政”
板书设计
举例
道理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战争
治国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
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
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
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
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
如何治国平天下。
• 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原因是:施行仁政,取得民心
总结全文
拓
展
研
究
1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
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
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
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
离;美国公然发动伊拉克战争,
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谴责。
这正应证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①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
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②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不能靠
“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
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③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
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④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
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
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
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
念。
我的启示
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
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
与国际事务.
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
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
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
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2021-11-0120页
-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2021-10-2718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隆中对 (7)_鲁教2021-10-2731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2021-10-2723页
- 2019秋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一章一2021-10-2720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塑生命 (7)_鲁2021-10-27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不求甚解 (13)_鲁2021-10-2716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2021-10-272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不求甚解 (6)_鲁2021-10-272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鱼我所欲也 (19)_2021-10-27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