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床铺 B.铺床 C.平铺直叙 D.铺垫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铺”读pù,其他都读pū。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
A.凹凼 门槛 涎水 (dàng kǎn xián)
B.胡茬 挪到 蹿上高空 (chá nuó cuàn)
C.胯骨 撬动 磕烟灰 (kuà qiào kē)
D.憋住 晌午 硌了一硌(biē shǎng gè )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蹿”应读cuān。其余正确。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凹凼( ) 尴尬( )( ) 门槛 揩一把( ) 撬( ) 往下挪( )
A.dàng gān gà kǎn kāi qià nuó
B.dàng gān gà kǎn kān qiào nuó
C.dàng gān gà kǎn kāi qiào nuó
D.dàng gān gà kǎn kāi qiào nó
答案:C
解析:
分析:A.“撬”读qiào ;B.“揩”读kāi ;D.“挪”读nuó;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鞭炮cuān 上了高空。(窜)
B.沟里qiàn 着沙子和泥土。(嵌)
C.我流着一大串xián 水。(涎)
D.这种nián 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黏)
答案:A
解析:
分析:A.窜——蹿。其余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用法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D.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言环境判定。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
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虽然有“仿佛”一词,但缺少本体、喻体,构不成比喻。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理解使用。
7.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误的是( )
A.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指牵牛花在阳光下发懒,不开花)
B.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关大道。(这里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广)
C.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此处形容生活美好,形势喜人。)
D.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处指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答案:A
解析:
分析:“偃旗息鼓”这里指牵牛花在烈日的暴晒下停止开花。并没有发懒的意思。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妄自菲薄。
B.《白杨礼赞》一文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C.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D.一提到环城河这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余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之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用在句中不合适。所以应该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B.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北京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C.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王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D.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A语序不当,应为: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C项去掉“讲座”。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句子最后加“服务”。
点评: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10.选择下面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凹凼(dàng)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
B.泥浆(jiāng) 着落(zhuó) 淌汗(tǎng) 烟瘾(yǐn)
C.旺盛(shèng) 黏性(nián) 尴尬(gān) 胯骨(kuà)
D.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嘎叽(gā) 扁担(dan)
答案:C
解析:
分析:A“涎”应读xián。其余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拼写。
1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烦燥醒悟 宽敞 荫凉
B.一起一浮 高低不齐 耀眼 兴奋
C.大庭广众 失去生机 黏性 筹划
D.低眉顺眼 经力旺盛 尴尬 瞬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应为“烦躁、阴凉”;B项应为“一起一伏”;D项应为“精力旺盛”。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字形的掌握。
1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dàng) 涎水(yán) 嵌入(qiàn)
B.揩汗(kāi) 着落(zháo) 摔跤(jiāo)
C.黏性(nián) 烟瘾(yǐng) 扁担(dān)
D.尴尬(gān) 嘎叽(gā) 淌汗(tǎng)
答案:D
解析:
分析:A“涎”应读xián;B“着落”应读zhuó;C项“瘾”应读yǐn。故选D。
点评:考查汉字的拼音。
13.下列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
①沃壤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星光灿烂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文“破旧的花架、漆黑的夜空、贫瘠的土地”横线处应对应的是“繁花似锦、星光灿烂、沃壤千里”。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词语的运用。
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疆反动集团在分裂道路上一意孤行,必然会失败。
B.刚建成的三峡大坝真令人叹为观止。
C.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雨如晦,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
D.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答案:C
解析:
分析:“风雨如晦”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用在这里不合适故答案选C。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应改为“建立和完善”。故选B。
点评:考查病句的辨析。
二、填空题
16.当父亲坐在新屋的台阶上时,反而觉得不自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长期艰难的生活,特别是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解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感到不习惯,不自在。
解析:
分析: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父亲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旦实现梦想反而有些不适应。
点评: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7.“父亲”的形象特点 。
答案:勤劳简朴,老实厚道,又争强好胜,有志气,不甘人后。
解析:
分析:父亲是一位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在他的身上,有着一个农民所应有的美德。他勤劳简朴,老实厚道,又争强好胜,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为了造屋,他不怕千辛万苦,常年奋斗。同时,父亲身上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全面评价人物。。
18.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端|发展|发展|结局
解析: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分为四部分,熟记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小说知识的掌握。
19.本文是以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答案:台阶
解析:
分析:找出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句,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分析。
20.父亲老是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解析:
分析:“台阶”高低,代表社会地位的高低,父亲老实本分,却不甘落后,想改变命运。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着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枝烟,又给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1)选段部分采用了什么顺序?其中后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时间顺序;第②自然段是总说,③④自然段是具体说。
解析:
分析:“造屋”这一节运用了时间顺序,三个自然段之间是总分的关系。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段落结构的分析。
(2)从建造台阶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体现他这种心情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高兴、激动;起得早,独自一人踏黄泥特有劲。
解析:
分析:梦想就要实现,父亲自然是兴奋,干活也是很卖力。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2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牵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做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道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是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分三点加以概括。(每点不能超过7个字)
答案:(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
解析:
分析:通读原文基础上,找出事件,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点评:考查学生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轻点关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的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呢?”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的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地,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鞠了一个躬,半晌,头也没有抬起来。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 。”
(1)李先生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次: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第二次: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其病父的关照。
解析:
分析:通读原文基础上,找出李先生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并加以概括。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联系全文,在第⑥自然段划线处补写一句能够揭示文章中心的话。
答案: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解析:
分析:补上该句需要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