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8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二)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雨后田间杂纪
杨万里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9.(1)说说一二句中“斗”“欢”两字的妙处。(3分)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三四两句所呈现的画面。(3分)
9.(1)“斗”字写出溪水在高高低低的田间流淌激荡时发出的声响;“欢”字写出溪水丰沛,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炼字各1分,修辞1分)
(2)一个小孩手拈一枝盛开的青梅花朵,来来回回地转动(1分),独自站在茅屋檐下(1分),好奇地盯着过往的行人(1分)。
2.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12.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3分)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3分)
12.(6分)(1)(3分)“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1分),这里的含义是“年”(1分)。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0.5分),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0.5分)。
(2)(3分)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答出一点得1分)
3.(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蓟(jì)庭,地名。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7.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分)
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分)
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4.阅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戴上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自己并不感到难为情。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7.(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2分)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4分)
①醉归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①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5. 赠别
【唐】赵嘏jia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参考译文:水边的秋草长得非常茂盛、杂乱,想留住西下的太阳使人忍不住恨起忽响起的马蹄声。曾经是一同喝醉,一起唱歌的同伴,在一曲歌后各奔东西。
9.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3分)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6.(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微茫镫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头两句描绘了长寿山村元夕的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这既不同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更不同于他二十三岁时在彰阳度过的“花影灯光一万重,青衫骢马踏东风”的元夕。这个元夕,他既未出游,又无人过访,他山居的处所,黄叶满山,积雪堆门,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荒村,黄叶,微茫的灯火,拥门的积雪,这都是传统的表现冷清、孤寂心情的景象,勾画出寒冬月夜山居的特有环境,并映衬出诗人冷清孤寂的心境。
如此元宵佳节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愁思百结?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三、四句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心中的郁积。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正大五年(1228),已度过三十九个年头。三十九年多少往事,如今只落得形单影只,独自和黄昏做伴。“何限事”三字中包含着诗人对国仇家恨苦辣酸辛的无限怅恨。黄昏,既表示诗人年龄的迟暮,也同时暗示金国的国运如日薄西山。诗人所忧所愁的不仅是自己的孤寂无奈,更是江河日下的国家和多蹇多难的人民的命运。 诗人三十七岁至四十二岁三为县令期间,既知“忧端扰扰力难任,世事骎骎日见临”(《谢邓州帅免从事之辟》),金朝大势已去,无可逆挽,但又不能毅然和经世济民的理想告别,心理矛盾的诗人只能“孤影伴黄昏”。
这首诗前两句写凄凉萧条的景色,这是诗人冷清孤寂心境的写照;后两句由景抒情,是外景与内情契合而激起的心灵的颤动。以景显情,情景交汇,使这首咏叹节令的绝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忧国忧民的情感是遗山诗歌的主旋律。“黄昏”是迟暮感、没落感的象征;与黄昏为伴,意味着诗人在独自为自己的迟暮、金朝的没落而深深地忧伤。在诗人的心目中,元夕时热闹也好,清冷也好,都排遣不了他浓重的家国之恨。这正是元好问的可贵之处,也是这首诗萧条冷落之中的积极内涵。
8.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7.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
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
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1)舟(2)送别
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答案】
1.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2. 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4-5题。(4分)
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站立岸边,听到鱼儿从水面跃起,在密林里,等待鹤鸟的归来。空中飘浮的云朵,不能凝聚成雨,所以只好傍着碧绿的山在那里飘荡。)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2分)
[备查答案]
4.黄昏时分,诗人站在小桥上,似乎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远望着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5.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以“闲云”自喻,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10.(一)阅读陆游的《初夏绝句》,回答8-9题。(7分)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注释:①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晚年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与世长辞。②红紫:红花与紫花,这里指春天开放的花;③夏令:夏季;(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8. 请简要描绘“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的画面。(3分)
9.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8.(3分)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9.(4分)对看到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的喜爱/眼前的自然美景的喜爱/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感伤(结合内容简析2分,情感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5.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6.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7.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5.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6.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7.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相关文档
- 初三语文文言虚词、阅读理解技巧2021-11-0611页
-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2021-11-0614页
- 2018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变脸》教案2021-11-0614页
-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考语文2021-11-068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2021-11-0629页
- 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语文中考试题2021-11-067页
- 2019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B2021-11-0619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2021-11-063页
- 2020中考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感叹2021-11-062页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202021-11-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