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节
生物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浙教版 九
年级科学
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
.
(
中考
·
宿州
)
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 ℃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D
.
空气
C
2
.
(
中考
·
宿州
)
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他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
共生
A
3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请填写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
。
生物
大豆
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
细菌
杂草
与水稻
猎豹
与羚羊
蚂蚁
搬家
关系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合作
【
点拨
】
大豆与根瘤菌体现了共生关系,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大豆提供水、无机盐;噬菌体与细菌体现了寄生关系,噬菌体从细菌内获取营养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最终造成细菌裂解死亡;杂草与水稻体现了竞争关系,二者相互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猎豹与羚羊体现了捕食关系,猎豹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蚂蚁搬家体现了合作关系,需要较多蚂蚁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4
.
(
中考
·
株洲
)
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
.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B
.骆驼刺根系发达
C
.蚯蚓使土壤疏松
D
.骆驼尿液非常少
C
5
.枯叶蝶和黄蝶的体色分别属于
(
)
A
.拟态、保护色
B
.保护色、保护色
C
.拟态、拟态
D
.警戒色、
拟态
A
6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
肥沃
D
7
.
(
中考
·
云南
)
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B
.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
.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
.北极熊的体色是
白色
B
8
.下列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A
9
.
(
中考
·
青岛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影响
B
10
.“地衣能在岩石表面上生长,同时,地衣的生长又会风化岩石。”这说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
(
)
A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B
.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
C
.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能适应环境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
环境
D
11
.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
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12
.
(
中考
·
潍坊
)
深秋季节,临朐石门坊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
.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逐渐变为红色
B
.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花青素增多,液泡中的叶绿素减少
C
.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减少,液泡中的花青素增多
D
.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变,液泡中的花青素
增多
C
【
点拨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
13
.
(
中考
·
盐城
)
在我国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甜,其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B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C
.南方地区苹果树呼吸作用弱
D
.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水分
少
B
【
点拨
】
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所以北方地区的苹果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
14
.
(
中考
·
宁波
)
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
A
.不需要氧气
B
.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
.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
.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
减少
D
【
点拨
】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环境,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有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肺鱼在夏眠过程中,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15
.
(
中考
·
张家界
)
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是
(
)
B
【
点拨
】
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动物,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耳朵较小,体型较大,毛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能抵御寒冷的环境。而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的动物,耳朵较大,体型较小,尾巴长,毛很少,有利于散热,能抵御炎热的环境。因此,比较图示不难看出,只有图
B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寒冷环境相适应。
16
.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实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
(%)
的变化如下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
)
A.
种
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竞争
D
.
寄生
C
仓库条件
赤拟谷盗
杂拟谷盗
高温高湿
100
0
高温干燥
10
90
中温高湿
86
14
中温干燥
13
87
低温高湿
3
97
低温干燥
0
100
【
点拨
】
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所以不存在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从两者数量变化看,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它们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说明它们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17
.如图所示为物种
a
和物种
b
的相互关系,
a
和
b
最可能是
(
)
A
.水稻和稗草
B
.食草昆虫和草
C
.兔和鼠
D
.衣藻和甲
藻
B
【
点拨
】
由曲线可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
b
先达到波峰为被捕食者,
a
后达到波峰为捕食者。
18
.如图表示
a
、
b
两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和共同培养时个体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单独培养的草履虫存在着种内斗争,对种群的生存有利
B
.单独培养时,在
t
点以后,
a
种群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
.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捕食关系
D
.两种
草履虫
生活
在一起
,
形成
竞争
关系
C
【
点拨
】
据图分析,
a
、
b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均能正常生长,但共同培养时,
a
种正常生长,
b
种却增长一段时间后又下降了。草履虫以培养液中的有机物质生活,因此
a
、
b
两种草履虫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
a
种与
b
种草履虫在营养、氧气的争夺中,
a
种获得优势,两者形成竞争关系。
第
2
节 种 群
浙教版 九
年级
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
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
1
平方千米
D
.种群是生物
分类单位
B
2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________(
多选
)
。
A
.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D
.一个院子中的全部昆虫
E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F
.一位农民种的全部
水稻
A
、
C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
A
.年龄结构
B
.性别比例
C
.水平结构
D
.
出生率
C
4
.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时,主要是根据该国人口的
(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年龄结构
D
.性别
比例
C
5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
20
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
15
只,蚂蚁
100
只,蜗牛
5
只,蜜蜂
21
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
)
A
.
蝗虫
B
.蚂蚁
C
.蜜蜂
D
.
蜗牛
D
6
.某中学初三
(1)
班于
2014
年对学校所在的乡镇进行了人口情况的调查,得到了下列数据:
2014
年年初该镇人口数为
21 200
人,年出生的人数为
336
人,年死亡的人数为
124
人。问
2014
年该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
A
.
15.85‰
B
.
5.85
‰
C
.
10‰
D
.
4.26
‰
C
7
.如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为
(
)
A
.衰退型和增长
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
型
D
.稳定型和增长
型
B
8
.关于“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
.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培养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
正确
C
9
.某同学用一容器培养某种酵母菌,每隔
4
小时统计容器中酵母菌的个体数,结果如下表:
(
1)
在
4
~
8
小时,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最快,是由于这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缘故
。
营养充足、种内斗争不激烈
小时
0
4
8
12
16
20
数量
/
个
10
65
356
585
656
670
(2)
容器内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可能是
________
。
C
小时
0
4
8
12
16
20
数量
/
个
10
65
356
585
656
670
(3)
实验中发现,酵母菌在容器里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增长,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空间和营养有限,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小时
0
4
8
12
16
20
数量
/
个
10
65
356
585
656
670
增大
生存空间,及时补充食物和氧气等
10
.下列关于种群和个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一只苍蝇是一个个体
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金鱼藻是一个种群
D
.生物个体具有性别、年龄、出生率等
特征
D
【
点拨
】
由于个体与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生命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混淆。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11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按下表完成了相关实验。
(1)
比较
________
两组实验,是
为了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
动态
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A
、
B
试管编号
5%
的
葡萄糖培养液
(mL)
无菌水
(mL)
新鲜酵母
菌
(g)
温度
(℃)
A
20
10
1
28
B
20
10
1
5
C
0
10
1
28
(
2)
如图是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图。请你预测一下试管
A
中
6
天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减少
,培养液中的营养
被
试管编号
5%
的
葡萄糖培养液
(mL)
无菌水
(mL)
新鲜酵母
菌
(g)
温度
(℃)
A
20
10
1
28
B
20
10
1
5
C
0
10
1
28
消耗完毕,导致酵母菌减少
12
.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
3
种:
直接观察法: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间接观察法:通过寻找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来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海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
(
一个样本
)
,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
__________
法,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在大兴安岭中,由于植物数量和种类较多,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都不太容易确定数目,只有通过取样法来确定数量。
取样
因为
落叶松数量过于庞大无法直接观察,也没有比落叶松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和标记。
13
.
(1)“
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若在被调查的一个池塘中,捕获一部分鲫鱼
(
数量为
M
)
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
时间后
重捕,重捕的鲫鱼数为
n
,其中标记的鲫鱼数为
m
,则可计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种群的数量
为 。
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2)
请根据
(1)
中的计算公式帮小敏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
40
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
24 h
后,她又捉了
40
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
16
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
24 h
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请你估算:鼠妇种群数量是
________
只。
100
14
.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渔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
____________%
最合适。
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
33
【
点拨
】
据图可知,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网眼越小,种群相对数量越少。当渔捞强度为
33%
时,鳕鱼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第
3
节 生物群落
浙教版 九
年级
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
.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
.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
.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
D
.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
生物
D
2
.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
)
A
.一个种群
B
.一个物种
C
.一个生物群落
D
.以上都
不是
C
3
.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③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不同的自然区域内
A
.③④
B
.②
④
C
.①③
D
.①
②
C
4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
植物
B
.细菌和真菌
C
.动物
D
.落叶和
土壤
A
5
.森林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
土壤
D
6
.生物群落中的所有生物是
(
)
A
.偶然的组合,彼此间不存在联系
B
.有规律的组合,彼此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C
.随意的组合,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
D
.固定的组合,彼此间互相制约使得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不会发生
变化
B
7
.下列生物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最复杂的是
(
)
A
.一块农田
B
.塔里木盆地
C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
D
.内蒙古
草原
C
8
.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
)
A
.一个群落
B
.一个种群
C
.一个种
D
.一片
植被
D
9
.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
A
.种群的
密度
B
.种群的水平结构
C
.群落的垂直
结构
D
.群落的
水平结构
C
10
.森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高到低,属于第二层的是
(
)
A
.
乔木层
B
.灌木层
C
.草本植物层
D
.苔藓地衣
层
B
11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草原,这主要是因为
(
)
A
.森林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B
.森林中有很多树木
C
.森林中动物类型多
D
.森林中没有
微生物
A
12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森林群落的结构复杂,植物种类多
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利用
B
13
.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一片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地衣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某山地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色,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D
.水库中的种群密度随着水的深度而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水平结构
D
14
.在自然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__________
,因为它们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下列叙述中涉及哪些生态学概念?请选择。
A
.个体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1)“
文昌书院”旁边的那棵古树:
__________
。
(2)
校园中所有的樟树:
__________
。
(3)
校园中所有的生物:
__________
。
绿色植物
A
B
C
【
点拨
】
由于对种群与群落概念混淆不清,容易判断错误。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15
.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
A
.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
.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
.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
不同
D
【
点拨
】
池塘中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混合放养鱼类是由于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16
.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表
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
.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
.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组成种群
D
.土壤中只有这几种小动物,没有其他
生物
A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
~
5 cm
11
79
5
~
10 cm
4
20
10
~
15 cm
3
13
17
.如图所示为某淡水湖泊内部分生物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
1)
图中属于种群的生物有
__________
种,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此群落中生物分布
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芦苇、浮萍、金鱼藻、河蚌
生物出现分层分布现象
(3)
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那么河虾的食物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
。如果在群落中增加一个生活在水中又长出水面的植物种群,那么它最有可能与图中哪种生物出现生存斗争
?
_________
。
浮游生物
浮萍
18
.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下表所示:
从
表中可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
________
有关。请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试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食性
鸟类
活动空间
主要食物
黄雀
上层
高大乔木的种子
柳莺
中层
昆虫
血雉
下层
苔藓和昆虫
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
.如图表示从南极
(90°S)
经过赤道
(0°)
到北极
(90°N)
纬度梯度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分析说明:
(
1)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
。这表明某个地区物种的多少主要
取决于
_____________
。
(2)
试推断: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物种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试推断:受污染的环境中
物种
多样性
的变化趋向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逐渐增多
温度等条件
逐渐减少
污染程度越大,物种越少
【
点拨
】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温度会越来越高,则群落中物种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由此可推断,某个地区群落中的物种多少取决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因素。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开始下降,相应的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也下降。外界环境的污染也会引起物种的变化,会使许多物种灭绝或面临灭绝的危险。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
1
课时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
成分
浙教版 九
年级
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
.
(
中考
·
自贡
)
下面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
.一块农田
B
.一片小麦
C
.一群大雁
D
.一堆
蘑菇
A
2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生物圈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水和空气
D
.温度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而是自古就有
的
A
3
.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看到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这个美丽图案实质上是
(
)
A
.海洋
B
.森林和原野
C
.云彩
D
.
生物圈
D
4
.
(
中考
·
百色
)
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淡水
生态系统
B
5
.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
统
C
6
.
(
中考
·
垫江
)
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
)
A
.生产者与分解者
B
.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
C
.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
.生产者、分解者和
消费者
C
7
.
(
中考
·
自贡
)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动物属于消费者,原因是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C
.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中的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
D
.阳光、空气和水与生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
B
8
.
(
中考
·
济宁
)
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无机
环境
C
9
.
(
中考
·
成都
)
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
(
)
A
.分解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消费者和
分解者
C
10
.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
A
.湖中的细菌与
真菌
B
.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
.湖中的
南湖菱
D
.湖中的
鲫鱼
C
11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
(
)
A
.绿色植物和动物
B
.动物和微生物
C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D
.绿色植物和无机
环境
C
12
.小明中午在家里吃了米饭、草鱼、青菜、香菇、大豆、牛肉、蛇肉,请你把这些食物的来源按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分类。
(1)
生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初级消费者:
__________________
。
(3)
次级消费者:
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稻、青菜、大豆
草鱼、牛
蛇
香菇
【
点拨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指太阳能、空气、水、矿物质等;生产者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指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生动物。
13
.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
A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
.生态系统、种群、
群落
A
【
点拨
】
由于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混淆不清,容易判断出错。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同一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
14
.下列选项中的事物可能是我们在中央台
《
人与自然
》
栏目中看到过的,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
.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
.从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
.我国最早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解放军修建在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生长茂盛的黄瓜和
西红柿
C
【
点拨
】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
植物
)
、消费者
(
动物
)
、分解者
(
细菌和真菌
)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5
.科学研究具有层次性,如从生物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从群落到生态系统。人们之所以在生态系统这一层面进行研究,是因为
(
)
A
.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B
.同物种的许多生物组合在一起具有生物个体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C
.不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会产生
相互作用
D
【
点拨
】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16
.现在,人们已经在太平洋海底找到一些类似陆地火山口的热泉口。在这些热泉口生存着一些能够合成有机物的细菌,如硫细菌、氢细菌等,它们主要分布在热泉口的周围。尤其有趣的是,在它们的外面还有多种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环节动物、蟹、章鱼等。有一种管居环节动物,没有口,也没有消化管,但它们体内有共生的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菌,显然它们是靠这些细菌获得有机营养物质的。这里形成了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
请根据这段资料回答问题:
(1)
资料中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菌,类似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
成分。
(2)
在上述资料中充当消费者成分的动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中,生物获得的能量来自于
________
。
①阳光
②地热
③有机物
④
不明海洋生物
生产者
大海蛤、环节动物、蟹、章鱼
②
17
.“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试验人员收获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供自己食用,同时利用植物残枝落叶喂养的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生活所必需的氧气、水等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
2018
年
5
月
15
日,“月宫一号”志愿者封闭生存
370
天出舱。
(1)“
月宫一号”中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月宫一号”中的植物为该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生物成分
氧气和有机物
18
.如图所示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
1)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
30
米处开始
,
随着
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
数
量
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
主
要
非生物因素是
__________
。
生
产
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
__________
。
(2)
近海水域水深
________
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3)
生活在水深大于
100
米处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
________
者和
________
者。
太阳光
藻类
10
消费
分解
【
点拨
】
(1)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太阳能的,而水越深,所能穿透的太阳光越少,植物所能固定的太阳能也就越少,海洋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
(2)
通过观察图中的实线曲线可得知为
10
米。
(3)
水深大于
100
米处,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为零,因而没有固定光能的生产者,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浙教版 九
年级
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
2
课时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
(
中考
·
杭州
)
下列选项最符合下图图意的是
(
)
A
.生物群落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
D
2
.
(
中考
·
宿州
)
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表示此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
A
.乌鱼←鲫鱼←螺蛳
B
.水草→鲫鱼→乌鱼
C
.乌鱼←水草←草鱼
D
.水草→草鱼→
鲫鱼
B
3
.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
)
A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三级消费者、第三
营养级
B
4
.
(
中考
·
广东
)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图中共有
5
条食物链
B
.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
C
.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D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分解者
B
5
.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鱼类、浮游动物、绿色水生植物、真菌类等生物,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开始于
(
)
A
.绿色水生植物
B
.浮游动物
C
.鱼类
D
.真菌
类
A
6
.从生态上考虑,农民在农田里除草是为了调整
(
)
A
.作物和杂草间的生态平衡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方向
D
7
.生态系统中
C
、
N
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
)
①
单向的
②
循环的
③
逐级递减的
④
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A
.①④
B
.②
③
C
.①③
D
.②
④
D
8
.
(
中考
·
泰安
)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
成荫
C
9
.
(
中考
·
梅州
)
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
)
A
.浮游植物
B
.浮游动物
C
.肉食小型鱼
D
.肉食大型
鱼
D
10
.
(
中考
·
嘉兴
)
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
.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
密切相关
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
2
D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
光照
D
【
点拨
】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不清楚,容易造成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行交换,因此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的。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逐级递减流动。
11
.
(
中考
·
湘潭
)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食物链的联系正确的是
(
)
A. A
→B→C→D→E
B
.
E→D→C→B→A
C
.
D→A→B→E→C
D
.
C→E→B→A→
D
D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
体积农药含量
(
毫克
)
0.054
0.033
0.002
0.161
0.010
12
.
(
中考
·
青岛
)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
相对数量
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
.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
太阳能
D
【
点拨
】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据此解答。
13
.室温
20 ℃
左右的春季,在实验室的玻璃缸中放入含有单细胞绿藻的水、金鱼藻、小的扁卷螺、泥沙等,然后用一块玻璃板盖上,设法使玻璃缸完全密闭,将它放在窗台上,如图所示
(
扁卷螺以单细胞绿藻为食,必须吸收水中的氧气
)
,在密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整个装置
(
)
A
.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B
.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C
.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D
.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
增加
A
14
.图示为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若该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受到化学药剂
DDT
的污染,则在该生态系统中,体内
DDT
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
A
.浮游植物
B
.磷虾
C
.海豹
D
.
虎鲸
D
【
点拨
】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
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
)
,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
富集
)
。在图中虎鲸的营养级最高,所以虎鲸体内
DDT
含量最高。
15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请据图回答:
(1)
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________
,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________
。
(2)①
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
②
③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④
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
生产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点拨
】
本题从碳循环的角度来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与大气中的物质
(CO
2
)
是“互动”的,且能量又是从甲出发流动的,表明甲是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②为呼吸作用。另外,只有分解者既可以从生产者获得能量,又可以从消费者获得能量,因此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③为呼吸作用,④为分解作用。
16
.
(
中考
·
金华
)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①、图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①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________
(
填“老虎”
或
“兔子”
)
。
兔子
(2)
图②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
____________
。
(3)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
____________
。
肉食性动物
鼠和昆虫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浙教版 九
年级
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
.
(
中考
·
阜阳
)
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
①
生态平衡稳定性
强 ②
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
复杂 ④
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
种类繁多 ⑥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⑤
D
.①⑤
⑥
B
2
.
(
中考
·
云南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
(
自我
)
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
(
自我
)
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
.罗平油菜
田
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C
.香格里拉依拉
草原
D
.大理
洱海
B
3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
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
污染
B
4
.近些年,北方地区频现沙尘暴,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下列与沙尘暴的形成有关的是
(
)
A
.只是人为因素引起
B
.只是自然因素引起
C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丧失
C
5
.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例子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
)
A
.墨西哥原油泄漏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
.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
C
.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
.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
灭绝
C
6
.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最科学的是
(
)
A
.自然灾害不可预料,海啸受灾国应多填海,建防护堤
B
.人为因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C
.受灾国当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差
D
.人为因素会强化自然因素的
破坏力
D
7
.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地干预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
A
.稻田
养鱼
B
.围湖造田
C
.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D
.森林中修建一条
高速公路
A
8
.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各种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
A
.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
B
.生态瓶中生物数量的多少
C
.生态瓶中有机物的积累速度
D
.整个生态瓶的美观
程度
A
9
.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状态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
)
A
.恒温培养箱
里
B
.窗台上
C
.药品橱柜里
D
.冰箱冷藏室
里
B
10
.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
2
~
3
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太阳能
D
.足够的
有机物
C
11
.
(
中考
·
上海
)
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
.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
.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
.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
.减少捕食者的
数目
C
【
点拨
】
由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清楚,容易判断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复杂,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
12
.
(
中考
·
泉州
)
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
被
人类
大量捕杀
,一段时间
内乙的数量
变化
曲线是
(
)
C
【
点拨
】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的制约,其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13
.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
。
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距今
25
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11
个种群
B
.距今
25
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
.近
25
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
.近
25
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C
【
点拨
】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生物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因此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
4
个密闭的玻璃瓶,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
B
15
.如图是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该水晶球密封,内装有水、两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有一些水藻,妙在小鱼和水藻都是活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球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必须有段时间放在阳光下
B
.水藻是生产者,小鱼是消费者,且生态球内也必有分解者
C
.此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能持久维持生态平衡
,
说明
其中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
.该生态球中的食物链是水藻→小鱼,
其中
箭头
可表示能量从水藻流向小鱼
C
【
点拨
】
能量不可循环流动,这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三轮专题热2021-11-1018页
-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2021-11-1023页
-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课件PPT:第15课2021-11-1032页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课2021-11-1026页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题课件(112021-11-1013页
-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62021-11-1031页
-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18《机械能和功2021-11-1091页
- 江西省2020中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2021-11-1034页
- 江西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2021-11-1049页
-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6)2021-11-10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