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5.0分)
1.(1.5分)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1.5分)打着“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号令诸侯并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3.(1.5分)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秦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秦国逐步富强起来
C.贵族特权得以保留
D.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提高
4.(1.5分)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楚、燕、齐、秦 B.燕、楚、齐、秦
C.齐、秦、楚、燕 D.燕、齐、秦、楚
5.(1.5分)“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6.(1.5分)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第38页(共38页)
7.(1.5分)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陈胜、吴广 B.商鞅、秦孝公
C.刘邦、项羽 D.李斯、蒙恬
8.(1.5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
9.(1.5分)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10.(1.5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1.(1.5分)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司马迁 B.蔡伦 C.张衡 D.张仲景
12.(1.5分)“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第38页(共38页)
13.(1.5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14.(1.5分)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15.(1.5分)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16.(1.5分)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7.(1.5分)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是隋朝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B.图2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这里的许多洞窟开凿于北魏
C.图3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D.图4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18.(1.5分)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
第38页(共38页)
A.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 C.文化成就 D.中外交往
19.(1.5分)下图连环画《黄袍加身》的主人公夺取了后周大权,建立北宋。他是( )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20.(1.5分)“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科学技术发达
C.海外贸易繁盛 D.政治重文轻武
21.(1.5分)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22.(1.5分)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如图中的( )
第38页(共38页)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1.5分)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24.(1.5分)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25.(1.5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①明朝灭亡
②设立军机处
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④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⑤努尔哈赤建立金国
A.①⑤③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①⑤④②③ D.⑤③①④②
26.(1.5分)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第38页(共38页)
27.(1.5分)我国历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是( )
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乾隆平叛→伊犁将军。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28.(1.5分)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9.(1.5分)结合如图,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 )
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30.(1.5分)“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
第38页(共38页)
31.(8分)同学们,完成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后,你对古代历史发展脉络有哪些认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统辖之下,还是建立独立政权时期,不管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都是中国的民族。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契丹人建立的西辽(1125﹣1211年),回纥人建立的哈拉汗朝(840﹣1211年)等,他们生活和控制的区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他们建立的政权,都是属于中国的不同民族的政权。虽然在分裂时期,不同的民族政权可以互相视为异域或外国,但从整个历史看,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暂时分裂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他们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的“年代尺”,说出我国历史上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王朝都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综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统一和分裂的交替中向前推进,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2.(10分)本学期,小华同学阅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为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些学习秦朝历史的资料,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38页(共38页)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是秦国的领导人。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地处边远地区的位置也使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备状态。事实上,秦人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使秦与其他列国的关系有点如同早先马其顿与诸希腊城邦的关系那样。最后,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秦国能成功“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了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原秦国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并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最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3)为巩固统一,秦朝除统一文字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点。
材料四:秦王朝的这些改革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就文人学士而言,情况尤其如此,因为法家的学说和政策是他们最憎恶的。因此,始皇帝决定下令“焚书”,使文人学士丧失知识方面的靠山。于是,所有的经典都被付之一炬,只有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学、农业和卜筮方面的书,给保存了下来。……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抑了周时期所特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秦始皇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将疆界向南扩展到现在的越南。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至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而诅咒皇帝。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评价秦始皇,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33.(17分)某班同学举行“中国近代历史”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38页(共38页)
开场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请挖掘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将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时间和事件)标注在时间轴上,并概括出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
通过上述事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
材料二:
侵略者
条约
条约内容
英国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军费2100万银元;进出口货物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英、法
增开南京、汉口、天津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司给英国,给予英、法巨额赔款。
第38页(共38页)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日本
《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重、苏、杭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英、美、法、德、俄、意、日、奥
《辛丑条约》
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列强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请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归纳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民族崛起之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人物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时间和事件)在时间轴上标注出来,并概括出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
材料四: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4)为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38页(共38页)
,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请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材料五: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5)以史为鉴可以照亮未来的路,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本次交流活动写一份结束语,总结自己在学习这一部分历史的收获,表达对祖国屈辱历史和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的感慨。
34.(10分)“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王尽美)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当家作主】
材料二:
(2)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探索前行】
第38页(共38页)
史实
结果
例: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②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不忘初心】
材料三:我们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
(4)回顾历史,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的哪些崇高精神,更好的担负起青少年的责任?
第38页(共38页)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5.0分)
1.(1.5分)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在周口店;A在云南,C在半坡,D在河姆渡,都不在周口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2.(1.5分)打着“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号令诸侯并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实现的。各大国为谋求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
【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争霸,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1.5分)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秦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秦国逐步富强起来
C.贵族特权得以保留
D.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答】
第38页(共38页)
依据所学,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ABD都是对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叙述,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因此C贵族特权得以保留不是对商鞅变法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1.5分)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楚、燕、齐、秦 B.燕、楚、齐、秦
C.齐、秦、楚、燕 D.燕、齐、秦、楚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方位,解题关键是掌握“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的口诀。
【解答】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的方位可以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来掌握,故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秦、楚。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战国七雄,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5.(1.5分)“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第38页(共38页)
【解答】A.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B.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在今陕西。
C.灵渠是秦始皇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在今广西。
D.大运河是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修建的,北至北京,南至杭州,沟通南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
6.(1.5分)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仁”的思想来自于孔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7.(1.5分)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陈胜、吴广 B.商鞅、秦孝公
C.刘邦、项羽 D.李斯、蒙恬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根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起义。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有关内容。
8.(1.5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
第38页(共38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的相关史实。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解答】面对梁王等诸侯势力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9.(1.5分)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路线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丝绸之路路线。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安息),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路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1.5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38页(共38页)
【解答】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A。
【点评】要注意《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二者容易混淆。
11.(1.5分)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司马迁 B.蔡伦 C.张衡 D.张仲景
【分析】本题以“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为切入点,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与蔡伦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
12.(1.5分)“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特点与交战地点。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以少胜多”和长江流域及大规模江河作战等内容可判断它评述的这次战役是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操,是我是历史上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以少胜多”和长江流域及大规模江河作战等关键信息,大胆联想。
13.(1.5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第38页(共38页)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分析】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发,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之统治者的重视,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因此导致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而北方经济衰落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即为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南方地区的开发与发展知识的掌握,学生应重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14.(1.5分)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解答】为了更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表达改革的决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发展。
故选:D。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以维护鲜卑族封建统治的改革。
15.(1.5分)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科学成就。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数》。
【解答】A.郦道元的科学著作是《水经注》。
B.贾的勰写的是《齐民要术》。
C.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D.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第38页(共38页)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祖冲之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
16.(1.5分)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
【解答】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所以科举制诞生于隋朝。
故选:C。
【点评】知识积累: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1)诞生于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废除于清末: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17.(1.5分)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是隋朝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B.图2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这里的许多洞窟开凿于北魏
C.图3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第38页(共38页)
D.图4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敦煌莫高窟、明长城、紫禁城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基础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图1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图2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这里的许多洞窟开凿于隋唐时期,不是北魏,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3是明长城,明长城是明朝为了防御蒙古骑兵,不是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因而C说法错误。
D.图4是紫禁城,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明朝时期开始营造的,“图4是清朝时开始营建”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图片和识读图片名称,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确定正确答案。把握隋朝大运河、敦煌莫高窟、明长城、紫禁城的相关知识。
18.(1.5分)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 C.文化成就 D.中外交往
【分析】本题考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中外交往的史实。
【解答】
第38页(共38页)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唐太宗在位时玄奘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D。
【点评】掌握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和影响。
19.(1.5分)下图连环画《黄袍加身》的主人公夺取了后周大权,建立北宋。他是( )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史称北宋。
故选:D。
【点评】理解黄袍加身和北宋建立的关系。
20.(1.5分)“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科学技术发达
C.海外贸易繁盛 D.政治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以“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材料“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即可知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但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故选:D。
第38页(共38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重文轻武政策的有关内容。
21.(1.5分)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
【解答】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上出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关系获得发展,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D。
【点评】理解和把握宋元时期的特点。
22.(1.5分)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如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
【解答】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所以上述图中A区域为宣政院辖地。
故选:A。
【点评】关于古代西藏地区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清朝时期,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1950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等。
23.(1.5分)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第38页(共38页)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
【解答】A.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宋朝是我国词创作的繁荣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4.(1.5分)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专制统治。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的评述,反映的是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负责对臣民进行监视和侦查,使得官员没了隐私权。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的有关内容。
25.(1.5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①明朝灭亡
②设立军机处
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④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⑤努尔哈赤建立金国
第38页(共38页)
A.①⑤③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①⑤④②③ D.⑤③①④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军机处的相关史实。注意相关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答】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之后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⑤③①④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军机处的相关史实。
26.(1.5分)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干的贵国指的是荷兰殖民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故选:A。
【点评】理解和把握郑成功的历史成就.
27.(1.5分)我国历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是( )
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乾隆平叛→伊犁将军。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历代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措施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的事务。唐太宗时期,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故选:D。
第38页(共38页)
【点评】本题以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乾隆平叛、伊犁将军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历代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8.(1.5分)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知识点,应把握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清政府对于西藏的管辖;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于新疆地区的管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
29.(1.5分)结合如图,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 )
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38页(共38页)
【解答】材料中漫画反映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图中的“广州十三行”由当时清政府特许统一经营管理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与影响.
30.(1.5分)“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分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的识记。
【解答】D项不正确,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D。
【点评】掌握历代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生活年代、成就及别称。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
31.(8分)同学们,完成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后,你对古代历史发展脉络有哪些认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38页(共38页)
材料二: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统辖之下,还是建立独立政权时期,不管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都是中国的民族。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契丹人建立的西辽(1125﹣1211年),回纥人建立的哈拉汗朝(840﹣1211年)等,他们生活和控制的区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他们建立的政权,都是属于中国的不同民族的政权。虽然在分裂时期,不同的民族政权可以互相视为异域或外国,但从整个历史看,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暂时分裂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他们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的“年代尺”,说出我国历史上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王朝都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综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统一和分裂的交替中向前推进,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中国历史朝代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答】(1)根据材料中的年代尺可知,分裂走向统一的大统一王朝主要有: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的秦朝,结束三国鼎立的西晋,结束南北朝对峙的隋朝,结束宋、金、西夏对峙的元朝。
(2)由材料中“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都是中国的民族””他们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多民族,即中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
第38页(共38页)
(3)由年代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虽然有统一也有分裂,但主流是统一,所以总的发展趋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2)多民族。
(3)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32.(10分)本学期,小华同学阅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为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些学习秦朝历史的资料,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是秦国的领导人。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地处边远地区的位置也使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备状态。事实上,秦人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使秦与其他列国的关系有点如同早先马其顿与诸希腊城邦的关系那样。最后,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秦国能成功“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了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原秦国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并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第38页(共38页)
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最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3)为巩固统一,秦朝除统一文字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点。
材料四:秦王朝的这些改革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就文人学士而言,情况尤其如此,因为法家的学说和政策是他们最憎恶的。因此,始皇帝决定下令“焚书”,使文人学士丧失知识方面的靠山。于是,所有的经典都被付之一炬,只有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学、农业和卜筮方面的书,给保存了下来。……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抑了周时期所特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秦始皇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将疆界向南扩展到现在的越南。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至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而诅咒皇帝。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评价秦始皇,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分析】本题以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的部分文字为背景依托,考查了秦朝统一的有利因素、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如何评价秦始皇等知识,明确秦始皇不失为“千古一帝”。
【解答】(1)根据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地处边远地区的位置也使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备状态。事实上,秦人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使秦与其他列国的关系有点如同早先马其顿与诸希腊城邦的关系那样。最后,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可知,秦国能成功“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原因有秦地处渭河流域,难攻易守,战争意识强;秦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秦占领四川产粮大平原,扩大地盘,增强力量;秦统治者励精图治,野心勃勃,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建立集权制度。
(2)结合材料二“。……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第38页(共38页)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的政治制度是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一,秦朝除统一文字外,还采取的措施有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统一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要史论结合,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评价。解答本问,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你认为了不起的人物的史实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秦始皇不失为“千古一帝”。他统一六国,开创统一新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他在政治上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首创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交流;文化上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等等。但是,秦始皇在位期间,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社会恐怖;秦始皇在位期间,沉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等等。
故答案为:
(1)秦地处渭河流域,难攻易守,战争意识强;秦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秦占领四川产粮大平原,扩大地盘,增强力量;秦统治者励精图治,野心勃勃,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建立集权制度。(写出两点即可)
(2)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除统一文字外,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车,轨④开灵,渠⑤修驰道,⑥建长城。(写出两点即可)
(4)秦始皇不失为“千古一帝”。功:①统一六国,建立秦朝;②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④开灵渠,修驰道,建长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过:①焚书坑儒;②
第38页(共38页)
赋役沉重,严刑酷法;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秦朝短命而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秦朝统一的有利因素、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如何评价秦始皇等知识。
33.(17分)某班同学举行“中国近代历史”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开场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请挖掘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将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时间和事件)标注在时间轴上,并概括出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
通过上述事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
材料二:
侵略者
条约
条约内容
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军费2100万银元;进出口货物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38页(共38页)
《南京条约》
英、法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增开南京、汉口、天津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司给英国,给予英、法巨额赔款。
日本
《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重、苏、杭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英、美、法、德、俄、意、日、奥
《辛丑条约》
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列强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请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归纳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民族崛起之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人物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时间和事件)在时间轴上标注出来,并概括出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
材料四: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38页(共38页)
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4)为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请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材料五: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5)以史为鉴可以照亮未来的路,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本次交流活动写一份结束语,总结自己在学习这一部分历史的收获,表达对祖国屈辱历史和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的感慨。
【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图示、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等知识,重点掌握列强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签订的条约和影响、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以及特点等知识,明确我们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爱国、勇于变革的精神。
【解答】(1)根据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是列强的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8页(共38页)
(2)根据上述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去签订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事件所反应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或者救亡图存。据所学知,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图1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图2康有为、图3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图4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图5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些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据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始于经济上学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然后是学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再到学习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再到学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5)以史为鉴可以照亮未来的路,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身上,我们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爱国、勇于变革的精神。
故答案为:
(1)
(2)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8页(共38页)
(3)
(4)技术;制度;文化。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身上,我们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爱国、勇于变革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签订的条约和影响、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以及特点等知识。
34.(10分)“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王尽美)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当家作主】
材料二:
第38页(共38页)
(2)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探索前行】
史实
结果
例: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②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不忘初心】
材料三:我们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
(4)回顾历史,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的哪些崇高精神,更好的担负起青少年的责任?
【分析】本题以“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为切入点,以文字、图片、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明确当代中学生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答】(1)根据材料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王尽美)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第38页(共38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根据表格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作为21世纪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故答案为:
(1)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②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38页(共38页)
(4)作为21世纪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1 7:33:5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8页(共38页)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高考时政复习资料2021-11-105页
- 2020年黑龙江省鹤岗市 七台河市中2021-11-108页
- 2017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2021-11-1010页
- 2021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练2021-11-1026页
- 广东省2020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32021-11-104页
- 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基础知2021-11-103页
- 连云港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方案第2021-11-109页
- 2019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理试卷及2021-11-1016页
- 2019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Word2021-11-1027页
- 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2021-11-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