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全国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散文、小说阅读
(五)(16 分)
带着风声的花
刘成章
①半世纪前的某年某月,有一批血气方刚的艺术家,把“山丹丹”这个口语里、民歌里才有的声
音,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让它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籍里面。那批艺术家是延
安鲁艺的人。但我那时年小,并不知道此事;不过我却知道,山丹丹是我们陕北的一种极好看的野花。
②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大着胆子结伴上山。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
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咝溜溜地吹过重
重山梁,我们的衣裳和头发也被吹得就像活了。我们在欢笑中在打闹中爬上跳下,跑了好久,到了一
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荫凉。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喊,山丹丹!
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碎眼睛倏忽一亮,哦,真的是山丹丹!在不远处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
起跑过去看了又看。我们还一齐爬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手小黑爪子,像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
就像栽到里边了,在里边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③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
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挖了出来。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它的根就像一疙瘩蒜头。回家后,我们就
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庵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我们都盼望,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
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④光阴如梭数十年之后,我在创作笔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陕北的百花中,山丹丹最爱睡觉,
开花最晚,它是最有主意最沉稳的花朵。春二三月铁牛吼,黄牛也吼,但是它翻个身又睡着了。四月
五月六月,青蛙击鼓,小河弹琴,黄鹂梢头为它真唱,急得千树万木大声呼唤,它也不醒不开。然而
到了热月天,烈日猛地发威,烤灸得万物垂头打蔫,土地也往往干裂,这时候,山丹丹就赶紧起床,
而一听到雷电隆隆起身播雨,它就开花回应,就赶紧给雷电探寻目标;哪一带需要雨,它就在那一带
摇摇自己的花朵。于是酷热的大夏天,往往就像打开了菩萨的甘露瓶儿,喜雨纷纷洒下。
⑤但在我幼时的那些日子那个石庵下,隔了几天去看时,我们栽下的山丹丹早已枯死了。山丹丹
虽然死了,我们的心却不死。以后好多天,我们都会上山去挖山丹丹,挖来就栽,以至于一些大人都
说,你们这几个小鬼真有恒心呐!
⑥我们挖了栽,栽了死,死了再挖,再栽再死再挖,但我们终未能栽活一棵。这下我们灰心了。
于是我们灰心了。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两句歌谣:我是小八路,生来爱自由。我们便认为山丹丹
就像小八路,是最爱自由的花儿,只能让它生长在山野里,挖到家里是根本无法养活的。
⑦读大学时,我的知识增长了,知道山丹丹还有野百合、红百合、细叶百合等学名,但我只想继
续叫它山丹丹。山丹丹是我们的祖先给它取的乳名。
⑧每逢暑假回到陕北,我感到最幸运的事,就是能看到山丹丹。而暑假之时,山丹丹也正好刚刚
开放,朵朵新鲜眩目。啊,你看这边的山沟里,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你看那边的背洼上,
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啊,好红好红的花,又有绿叶衬着;红有红的鲜嫩,绿有绿的脆甜。
让人爱的心颤。
⑨工作后,有一年在我乘车去榆林的路上,不意间看见一个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猛然停了下来,
顺着地的目光看过去,那儿是一棵开得红亮的山丹丹。我看见那婆姨站定仔细地观赏起来,而在观赏
的过程中,她就像得到了一种神启,或者得到了一种提醒:女人就是要俊要美!尽管她的穿着打粉可
谓漂亮整洁,她还是捋了捋头发,又把衣襟再往好地拽了拽,然后才又迈步上路。这山丹丹,给了陕
北人多少爱美的情愫!
⑩在无数次欣赏之后,我对扎根这片土地上的山丹丹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意。山丹丹不进阴暗,不
嫌低微,总是和杂草们混生在一起,往往越是苦焦的穷乡僻壤,越有它的身影。在往昔那漫漫的长夜
里,它就像杨白劳买回的二尺红头绳,就像一杆红旗突然飘扬在高高的永宁山上!很难想象,如果没
有它,我们陕北这块灾难频仍的土地,怎么能够撑持下来?
⑪直至现在,似乎猛然间我才醒悟,一般的花儿,模样大体都是婉约的、娴静的、秀气的,而山
丹丹其状大异,它们虽然不失花的温柔,却又好像带着一股刚健的风声。你看它们的六片花辨都向后
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
直逼人心!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
起来!一如今天这里挣脱精神羁绊焕发生命力量顽强奋进的陕北人!
⑫我为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如此动人心旌—
—如此卓然不群的花而感动、骄做和欣慰!
19.从全文看,“山丹丹”有哪些“卓然不群”的特点?(4 分)
20.同是表现“山丹丹”形貌特征,为什么不把第⑪段紧接在第⑧段之后?(4 分)
21.试就本文语言的一种显著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2.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醉倒人的力量”,试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4 分)
19.答案:(自然属性)①移栽难以成活。②花时迟晚。(③鲜艳炫目,惹人喜爱。④生长在荒
僻阴暗之处。⑤花瓣向后反卷,展翅凌空。
(精神属性)①不受拘束,喜爱自由。②最有主意,最沉稳,善良仁爱。③高雅、奢华,甘于奉
献。④不惧恶劣环境,顽强抗争,坚守信念,给世界带来希望。⑤柔中带刚,凌厉道劲,勇往直前。
评分:“自然属性”或“精神属性”答对其中一点得 1 分,答对四点得 4 分;将两者对应结合答
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本题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答案:(1)从整体顺序看,文章按时间先后展开对“山丹丹”叙写。⑧⑪两段分别写“大学
时”和“现在”的所见所感,不是同一时间作者眼里心中的“山丹丹”,不能放在一起。
(2)从观察角度和着笔侧重点看,⑧⑪两段分别为全景远景描写和近景特写,两者不必连在一
起。(3)从对“山丹丹”形象内涵表现的构思看,第⑧⑨及其以前文段,侧重表现“山丹丹”外在、
自然特征,第⑪段侧重对其精神品格的揭示,有逻辑层次的先后。(4)从思想情感发展看,从第⑧
到第⑪段作者对“山丹丹”形象的认识经历了由外到内的过程,情感也由无比喜爱升华为无比崇敬、
由衷赞美。
评分:答对一条理由得 2 分,答对两条得 4 分。本题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
可。
21.答案:示例一 亦雅亦俗,多姿多彩。如“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
籍里”“小黑爪子”“一疙瘩大蒜头”等,雅俗尽显其妙。
示例二富有张力和立体感。如第②段“沁人肺腑”“味溜溜”“活了”,易于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让人如嗅其香,如感其力,如睹其形;第②段中“大声喊叫”“倏忽一亮”“一起跑过去”“看了义
看”“伸”“拱”等,捕捉细节,将孩子的惊异和无比喜爱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富有立体感。
示例三 新颖活脱,化腐朽为神奇。如第④段把“山丹丹”花期迟晚说成“最有主意”“最沉稳”,
铁牛“吼”,青蛙“吵”,小河“闹”……以拟人手法,让不同季节的事物与“山丹丹”建立起“人
际关系”,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山丹丹”习性得到艺术化表现。
示例四 形象生动,蕴藉隽永。如第⑩段把“山丹丹”比作“红头绳”“红旗”,将其不怕穷乡
僻壤、倔强开放和不畏困苦、执着信念的精神品格表现出来,蕴含深厚。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 4 分,特点和效果各 2 分。本题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
亦可。
22.答案:示例一(象征)“山丹丹”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它是美的化身,作者既把它当作自然
美的象征去描写,又把它当作精神品格美的象征去表现。如在阴暗荒僻环境中生长,象征了陕北人在
灾难频仍中坚毅执着的精神气度。
示例二(借物抒怀)作者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思想,寄托在“山丹丹”这一艺术形象身上,
在表现其自然特征及其精神内涵过程中,融入挚爱、崇敬、赞美之情。
示例三(渲染烘托)文章写小时候移裁的故事和农村婆姨驻足凝望的情景,不惜笔墨,渲染了人
们对“山丹丹”的强烈喜爱之情,烘托出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巨大魅力。
示例四(以形传神)注重抓住“山丹丹”特征,画龙点睛,写出其精神。如“好像地心的一滴岩
浆溅出来了”“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将其神奇、高雅、奢华写得栩栩如生。(或以神写
形。作者赞赏崇敬泽被他人、不畏困苦等高贵品格,借助联想、想象使“山丹丹”自然特征和性质发
生改变、升华,将这些高贵品质融人到对这一艺术形象的描写中)
示例五(叙述方式巧妙灵活)叙述童年移栽过程,插入数十年后“山丹丹”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
象,一则以巧妙新颖的方式,写出其与众不同的自然习性;二则表现其泽被他人的品质,丰富了其精
神内涵;三则避免了平铺直叙。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2 分)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
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
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钢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
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
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
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
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
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
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
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
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
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
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
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
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
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
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
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
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
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
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
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
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
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
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
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
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
“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
丽的大睛天,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
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
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
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 年第 6 期,有删改)
19.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
在前面做了铺势,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去格中空缺的内容。(2 分)
铺垫或伏笔 作用
①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
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
物。
②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
无人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③ 为动物求助创造了
条件。
④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
医生。
20.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 分)
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
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
22.《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请简要分析。(3 分)
(一)(12 分)
19.(2 分)③后院西墙开小门,装门铃,系拖到地上的绳子。④为穿山甲得到救治提供了医疗保
障。(每点 1 分)
20.(3 分)①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开头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引出发生在这里
的故事,也暗示着诊所传统的中断。③结尾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凸显了小说主题,也预示着
小林将继承诊所传统。(每点 1 分。从“首尾对比”的角度将②③条综合作答亦可)
21.(4 分)①用排比句式,充分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②用拟人手法,
赋予了动物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每点 2 分,手法和分析各 1 分)
2.(3 分)①亦真亦幻,增加了阅读趣味,使读者深人了解动物。②可以拉近主人公与动物的关
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创造人与动物同为地球主人的境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每点 1
分)
(二)残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阔
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
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
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
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
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
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
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
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
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开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
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
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
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
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
关系,就是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
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
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
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
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
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
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
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
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
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
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4.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 分)
治病获匾—— —— 清廉从医—
—
15.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 分)
1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3 分)
17.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18.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 (4 分)
19.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4 分)
14.循古诊疗 拒离老宅 砍匾行医。说明:本题 3 分。
15.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古朴幽静的气氛,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医学的坚守,也为下吴
子皋不愿离开老宅做了铺垫。说明:本题 3 分。答出 3 点即可。
16.文中的“老宅子”既是吴家诊所所在地,也是传统医术医德的象征。离开老宅子就丢了儿,
意味着如不能坚守医德,就容易走上邪路。说明:本题 3 分。
17.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刻面了吴子皋镇定自若专心看病的形表
现了他内心坚强、坚守本真。说明:本题 3 分。
18.穿着打扮;诊疗方式;接人待物;拒离老宅;砍匾留下“回春”。说明:本题 4 分。
19.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从“匾”的由来开始,以“残匾”结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
谨,浑然一体;暗示儿子人生的变故;丰富文章的内涵。说明:本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
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
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
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
“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
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別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
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
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
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
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 7 号车厢的门口,
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
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足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
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
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
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 7 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
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
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
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
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
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
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
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
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
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
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
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
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2020 年第 1 期,有删改)
16. 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
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
17. 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18.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19. 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 年第 2 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
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16.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
呢?
17. 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
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18. 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
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
“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
19. 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
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
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
及思乡的抚慰。2.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
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语文,含答案,word可编辑2021-11-109页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11-1018页
-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2021-11-1038页
- 2009年深圳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2021-11-108页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22021-11-104页
- 2020年黑龙江省鹤岗市 七台河市中2021-11-108页
- 2019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理试卷及2021-11-1016页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2021-11-108页
- 2019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Word2021-11-1027页
- 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2021-11-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