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2021-11-10 发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 野菊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第 12 页 共 12 页 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首段的作用,作为普通句子从结构内容上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误区提示】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经典范例】‎ 伟大的悲剧 (节选)‎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问题:说说《伟大的悲剧》末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一段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也是对题旨的点化:“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赞美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答案: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揭示文章的中心,赞美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2.有时候,结尾起到的是暗示主题的作用。‎ 第 12 页 共 12 页 ‎【经典范例】‎ 明月水中来(节选)‎ 我有一把小茶壶,宜兴出品的朱砂小壶,壶底刻着“明月水中来”五个行书字。‎ ‎ 小时候,我每天都见到祖父用这把小茶壶冲出四杯浓浓的茶来……‎ 三十多年前我到泰国来,这把小茶壶即被带着同来。这里喝功夫茶的人很多,就同故乡一样的普遍……我的茶瘾似乎越来越大……有时,我也要我的儿子喝喝茶。可他只喝了小半杯,就把杯子放下:“哎呀!这么热,这么苦!我不要啦!”做个鬼脸跑开了……‎ 有一天,我外出访友回来,踏进客厅时,我大大地吃了一惊:我那个十多岁的儿子,恰好坐在我经常坐在那儿喝茶的地方,用他生硬的手法,拿着这把小茶壶,正在冲他的功夫茶喝……我这时心中的笑意比脸上的笑容还要强烈得多,我坚信这把小茶壶不会寂寞,它即将有小主人了!‎ ‎“明月水中来”这轮明月,我看得分明:她是故乡的那轮明月。这明月我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 问题:分析“‘明月水中来’,这轮明月,我看得分明:她是故乡的那轮明月。这明月我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这句话的作用。‎ ‎【解题思路】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心中的明月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文意可知应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心。“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表明这种爱国心将会代代相传。‎ ‎ 参考答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故乡的习俗会在海外游子中代代相传,爱国、思乡之情在海外游子中会永不泯灭。‎ ‎3.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省;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经典范例】‎ 白苍鹭 ‎ 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撒满阴影的森林,西尔维亚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亚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里。‎ ‎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出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亚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有多远?”西尔维亚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第 12 页 共 12 页 ‎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亚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④西尔维亚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回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亚的祖母。“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她说:“我们并不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亚问道。“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亚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 ⑥“那么,西尔维亚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我一直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过吗?”他问西尔维亚,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稀有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亚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亚,“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 ⑦第二天,西尔维亚和年轻人一起呆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亚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 ⑧但西尔维亚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深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亚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亚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亚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亚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亚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她们需要钱。除此之外,西尔维亚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亚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他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收集鸟类标本的科学家,西尔维亚暗恋的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亚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有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第 12 页 共 12 页 ‎ 鸟可能比他们的猎人更是西尔维亚的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 问题:第13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两个反问句,引起了读者无限的思考,语言含蓄,意义深远。仔细揣摩不难理解:鸟与人相比鸟更重要。‎ 参考答案: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热爱自然,保护鸟类,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三、中间段作用。‎ 揭示文章的中心、铺垫、伏笔、渲染烘托、过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题目。‎ ‎【经典范例】‎ 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问题: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第 12 页 共 12 页 ‎ 【解题思路】句子所处位置在文章中间,可从结构上也可从内容上分析。从结构上看,文章由上文的小花小草转入到对松柏的描写。在内容上,小花小草对松柏又起到衬托作用。‎ ‎ 参考答案: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烘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 专项练习 一、阅读《小院吟》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儿。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着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 。‎ 第 12 页 共 12 页 ‎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 ‎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 ‎ ‎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 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 。‎ ‎ 8.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搬、挪(或:拿、提)。‎ ‎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3.(1)写出母亲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喜悦。(2)写母亲的付出带给“我”的赏心悦目的喜悦。‎ ‎4.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5.“使我幼稚的心成熟起来”一句主要是为引出下文(照应关系),因此不能调换。‎ 第 12 页 共 12 页 ‎6.采用首尾照应和侧面描写手法,通过“大伙”写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7.景,情。‎ ‎8.略。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月光饼》(琦君)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月光饼 ‎①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饼中央涂上一层稀薄的红糖,上面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却不多,一个人就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饼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貂蝉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不仅舍不得丢掉,还时常拿出来看看,而且把它们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②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过中秋节,她喜欢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都撕成了碎片扔在地上,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还一脚一脚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和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③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儿。”‎ ‎④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第 12 页 共 12 页 ‎⑤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1. 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的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对月光饼记忆犹新?‎ 2.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 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4. 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含蓄地解释文章的主旨,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巩固练习 东坡肉 季明 ‎ ⑴四十多岁的老楚,可不简单,曾是南京著名酒楼——‎ 第 12 页 共 12 页 品世阁的掌勺大厨。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变成了瓦砾。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也消失在战火里。老楚手里掂着一把菜刀逃了出来,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于是,投了36师。‎ ‎ ⑵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 ‎ ⑶等到了炊事班,老楚才明白,什么叫 。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改善生活。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 ‎ ⑷过去,猪杀了,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 ‎ ⑸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老楚说,东坡肉。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炖制而成,做好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 ‎ ⑹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兵们就很失望。‎ ‎ ⑺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 ‎ ⑻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 ‎ ⑼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找破天,也要找到材料!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 ⑽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西,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 ‎ ⑾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师长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kàoláo 他们。‎ ‎ ⑿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 ‎ ⒀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焖酥……‎ ‎ ⒁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润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人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 第 12 页 共 12 页 ‎ ⒂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枪声正烈,硝烟弥漫。‎ ‎ ⒃恍惚间,老楚看见敢死队员们,蜂拥而至,端起东坡肉,狼吞虎咽……‎ ‎ ⒄老楚咧开嘴笑了。‎ ‎ ⒅时至黄昏,敢死队的兵,却一个也没能下来。‎ ‎ ⒆老楚已死去多时,笑意僵在脸上,而双眼,依然圆睁,紧盯着富金山的方向。‎ ‎ ⒇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 ‎(选自2016年第12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⑴在第⑾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kàoláo_____________‎ ‎ ⑵填入第⑶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 A.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C.屋漏偏逢连夜雨 D.饱汉不知饿汉饥 ‎2. 小说以“东坡肉”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 老楚和兵们闲聊拿手菜“东坡肉”— ① — ② —老楚弥留之际笑迎兵们吃东坡肉 ‎3.对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开门见山,交代小说主人公老楚原先是掌勺大厨的身份。‎ ‎ B.交代老楚从军前的经历,表现了老楚不简单的阅历身世。‎ ‎ C.交代老楚毅然从军的原因,表现老楚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 D.交代故事发生的必要背景,为小说情节展开作有效的铺垫。‎ ‎4.第⒀段详细叙写了老楚做“东坡肉”的过程,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用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虽短,却句句意蕴丰厚,请做具体分析。(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2 页 共 12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⑴犒劳(2分)‎ ‎ ⑵B(2分)‎ ‎2.①老楚接受命令和骑兵冒死为敢死队采购东坡肉食材 ‎ ②老楚带伤为敢死队战士做东坡肉(4分)‎ ‎3.B(3分)‎ ‎4. 具体展现了老楚用精湛厨艺参加抗日“战斗”的过程,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及对一线战士的深厚情谊。结构上,和第⑵段形成因果照应。(5分)‎ ‎5.“残阳如血”运用比喻,既是写实,又体现了战争持续的时间长,表现了富 金山一战的激烈和惨烈,“一碗碗东坡肉”见证了老楚对战士们的情意,也暗示 了老楚用他的精湛技艺和生命完成了复仇的心愿,“天地一片红光”则预示了对 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希望。全句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英雄们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精神 的深深敬意。(6分)‎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