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中考现代文阅读 61页

  • 176.69 KB
  • 2021-11-10 发布

2018全国中考现代文阅读

  • 6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 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1)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来源:学+科+网]‎ ‎(2)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3)“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 ‎(4)“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5)“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6)“是的,正在好转。”‎ ‎(7)“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8)“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9)“你想带点回去吗?”‎ ‎(10)“不,先生,我没有钱。”‎ ‎(11)“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12)“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13)“是吗?给我看看。”‎ ‎(14)“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15)“嗯,是这样的。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16)“好像有。”‎ ‎(17)“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18)“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19)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61‎ ‎(20)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钱,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 (21)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 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4.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2分)‎ ‎①   ②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米勒斯太太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①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2分)‎ 答: ‎ ‎②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2分)‎ 答: ‎ ‎6.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 ‎7.“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二)(13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黑飞”不能再任性了 ‎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射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危险有多大】‎ ‎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61‎ ‎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①   ‎ ‎【市场规模多少】‎ ‎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②  ‎ ‎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出台哪些措施】‎ ‎ 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③   ‎ ‎(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 ‎8.下列三段文字来自上文,请把它们分别放回上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B.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 C.记者今日在电商网站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达100页之多。‎ ‎①   ;②   ;③   。‎ ‎9.下列表述与上文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 A.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其能量接近一颗小口径炮弹。‎ B.近年内,国内无人机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的时间频发,除了造成航班延误,还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C.《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无人机价格会越来越高。‎ 61‎ D.民航局正在指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人管理规定,已被列为许可对象的是农林喷洒,空中拍照等四类经营项目。‎ ‎10.我国无人机管理难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3分)‎ 答: ‎ ‎11.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探究问题。(4分)‎ ‎ 【链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 ‎ 对于在2017年6月1日前购买的民用无人机,其拥有者必须在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实名登记。规定指出,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如果未按照管理规定实施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其行为将被视为违反法规的非法行为,其无人机的使用将受影响,监管主管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在2017年5月4日购买了一架质量为1216克的民用无人机,有于私人摄影。如果2017年9月1日他用这架无人机摄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 ‎4.(2分)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三个曾经受过米勒斯帮助的已长大成人的男孩,在米勒斯的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 ‎5.(4分)(1)看到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来帮助穷苦人,心里感到高兴与自豪,对丈夫行为的肯定;‎ ‎(2)看到当看米勒斯暗中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并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明白他们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无比的激动。‎ ‎6.(5分)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了米勒斯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表现出米勒斯先生的善良,对小男孩的热情与真诚。‎ ‎7.(6分)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中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助人还懂理维护别人自尊的行为,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间,让人们无比的敬佩,所以说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二)(13分)‎ ‎8.(3分)①B②C③A ‎9.(3分)B ‎10.(3分)①应用广泛;②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③我国立法滞后。‎ ‎11.(4分)‎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 61‎ ‎ 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 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 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0. 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 答: ‎ ‎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 ‎ 是中国的。‎ 答: ‎ ‎12. 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 答: ‎ 五、作文 ‎13.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 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的 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 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61‎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 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 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 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 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 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 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 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 喝点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 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 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 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 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 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 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 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 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61‎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靠近茎部 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 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 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 “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 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 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 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 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 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 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 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 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选文有删改)‎ ‎8. 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答: ‎ ‎9.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出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4 分)‎ 答: ‎ ‎10. 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11. 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 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 分)‎ 答: ‎ 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10.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11.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61‎ ‎12.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五、作文 ‎13.【考点】L4: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个全新的作文题,一改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不定标题,只定开头,这种创新的形式,学生也容易上手,能让学生更容易写出有感情的内容。‎ ‎【审题立意】作文题里写到,可以写自己停住脚步的经历、原因,还有感受和思考,这实际是在提醒考生可以怎么写: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阐述自己获得的生活感悟,这很符合初中生下笔的层次,但是这个作文题想要写得特别出彩也是有难度的,因为什么内容都能够融入进去,可以写成长经历、亲情感悟、梦想追求等,写景也可以。‎ ‎【思路点拨】文章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因有个“不由得”设置了悬念,紧接着可给出“停住脚步”的原因,是因为一个熟悉的景物、一个人,或是某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然后回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或是眼前的正在发生的事,写出真情实感,虚实结合,最后道出自己的深刻感悟。‎ ‎【文体选择】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还是记叙文比较好写。如果选择写小小说或者散文题材,应当比较出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表达真情实感,保证细节真实,写出感人的东西来。可以用上一定的技巧,把文章写得更为曲折,比如先抑后扬、设置悬念等,不要让人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解答】例文一:‎ 以天空为半径的圆 ‎ 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 在宽广的大地尽头,它正在不断地燃烧,它绽放的神圣火焰,带着前所未有的绚丽,一种最壮丽的姿态,把一缕缕象征着光明的赤色光辉洒向已经暗暗发黑的天际.‎ ‎ 我从未见过,也许是从未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这平时最常见的落日景观.已经燃烧了一日的金乌,此刻正在天与地的交界处,散发着只属于它的光辉.令人震撼的是,那圣洁美丽的阳光洒在天空中的一片云海上时,那所显现的圣洁景象.洁白的云朵,此刻也褪下了晴空碧日时的懒散,暴风雨时的阴沉,换上了圣洁美丽的朝圣服,庄严的陪伴着疲惫的金乌,衬托着夕阳时特有的霞光.‎ ‎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布衣,没有一个人会嘲笑此刻的太阳,虽然它已经光芒内敛,已经不能再把光明洒向大地每一个沧桑的角落.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嘲笑它,没有一个人会为这个赤红的老战士悲哀!它已经燃烧的精彩,燃烧的壮烈!这个承载着希望的坚强战士,临到了也不肯褪下它那用赤炎制成的战袍,用它最强的武器﹣﹣光明,继续在高远的天空中,和黑暗进行着只属于它们的战斗!‎ ‎ 这是天地之间最绚丽的火焰,这是人世间追美丽的色彩!此刻,宁静的天空也被这惨烈的战斗所震撼得热血沸腾!纯白的云海更加拼命地帮太阳折射着属于它的霞光!就连地面的枯藤也被这天空王者之间的战斗所震撼,在萧瑟的寒风中用力摇动着它干枯的手臂,为这最可爱的战士摇旗呐喊!‎ ‎ 看着此时那轮殷红的落日,你就难道仅仅只是在观赏它那五彩的霞光,在它嫣红的胸膛上游荡?难道你就没有想到那些赋闲在家,却仍心牵祖国,不减虎狼之气的老战士?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那些宁肯让大火燃烧生命,宁肯让子弹怒放生命,也要打得漂亮,打得精彩,拼得光辉灿烂,用自己全身的力量去纵横决荡,破釜沉舟的光荣战士,中国军人?‎ 61‎ ‎ 人的一生只要能够顶天立地,活得坦坦荡荡,就算壮志未酬身先死,力量已尽忠魂灭,也未必需要长使英雄泪满襟!‎ ‎ 就算最后它终归要消失在地平线,但是谁都知道,没有输!它已经将一个战士不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不休的精神显之于天下!它已经用自己的坚强不屈,为第二天的崛起,打下了一支生生不息的强心针!它已经用自己所有的光辉为线条,以天空为半径,画下了一个光辉绚丽的圆!它被万众瞩目,别说残阳如血,只要它继续存在哪怕只是最后一秒钟时间,黑暗就不能覆盖天空!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活出精彩,就算最终消失,也再无所憾,所以,我要说…即赞夕阳无限好,何叹只惜近黄昏!本来人生一世就是草木一春,纵然不能象太阳这样活得万众瞩目,至少也要闯得轰轰烈烈!‎ ‎ 这时我只感到热血在我的血管里激荡,我眼中闪动着敬佩的光芒,我的手慢慢地滑到了额边,为这个老战士敬上了自己生命中最真挚的军礼,不管它是否成功,它都是我们需要去敬佩的!‎ ‎ 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消失在天地间,只留下了天际那庄严而圣洁的云彩……‎ 例文二:‎ 奋进的龟 ‎ 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 那是一只龟,一直桀骜的,拼搏的龟。‎ ‎ 那天是寒假的一天,闲来无事,无意走入花鸟市场,便饶有兴趣地看起来,仿佛世间万种生灵于此刻汇于一处,笼中的鹦鹉生涩地叫着“欢迎光临”,水中的鱼儿争先恐后的吃着人们撒下的美味,被粗短的绳子拴住的狗伸着腥红的舌头向人们乞食.当我逐渐感到疲倦时,忽然眼前一亮。‎ ‎ 那是一只龟,一只被鱼缸困住的龟。‎ ‎ 他没有向人们卖弄姿态,也没有为了一块干粮而跪地求饶.他只是爬,不停地爬,不停的沿着那比他高数十倍的缸壁一直爬.一次次鼓足干劲向上爬,又一次次满怀遗憾的落下.无视了喧嚣的卖场,看淡了旁人的嬉笑,他只知道,他要爬出鱼缸,爬到他目标中那个自由的,美丽的地方,即使掉了下去,他也从未停下他倔强的脚步,继续爬,爬,爬。‎ ‎ 那是一只龟,一只追求梦想,永不言败的龟。‎ ‎ 没有美丽的外观,没有可爱的形体,他有的只是一张丑陋的脸,四肢短小的腿,甚至是一个临阵脱逃的骂名.但我认为,他的意志是最坚定的,坚定地正如他的壳一样,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它毁灭,当你看惯了那些奴颜婢膝的宠物们后,看到如此一只龟,想必也会为之震撼吧.他是龟,一只有着坚定意志的龟.看看如今的人们,一时半会的坎坷,便选择自生自灭,一次两次的低落,便迷失在黑暗之中.这些人,还不如一只龟.古往今来,多少成大事者,都有着坚定的意志,刘邦受尽磨折,却成了开国皇帝,霍金惨遭厄运,却成为一代科学巨匠.只有向那只龟一样,为了目标,决不放弃,无论前路上有什么.他是我应当学习的,大家应当学习的,乃至所有人应当学习的.只有像那只龟一样,才可成大器.‎ ‎ 有人看不起龟,但我却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尊敬的生物,要知道,一时的退缩,是为了有余力完成最终的目标.相比之下,我越发觉得鸟的愚蠢,狗的软弱,我要像龟一样,做一个永不言败的人,我偏偏要赞美那看似丑陋的绿毛龟!‎ ‎ 那是一只龟,一只奋进的龟。‎ ‎ 我不由的加快了脚步,因为我不能输给一只龟。‎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61‎ ‎8.①贝尔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黯淡的小屋,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无私关怀、帮助他人.当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喊道:“哎,可怜!”‎ ‎③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晚上冒雨画“常春藤”,以致得肺炎而死。‎ ‎④贝尔曼画技高超.他画的那片常春藤,连当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 ‎9.①写出了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绝望。‎ ‎③写出了琼珊数着最后的叶子只有四片的害怕和绝望的心理,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做铺垫。‎ ‎10.①这样写,更能凸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琼珊以期待,让她与生命进行不屈抗争的内容,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②贝尔曼的画,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侧面衬托了贝尔曼画技的精湛和高超,更能表现贝尔曼先生的崇高品质。‎ ‎11.①贝尔曼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看不起人间的温情.但在结尾,却为了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树叶,得肺炎而去世.结尾出乎意料之外。‎ ‎②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但那片叶子掉下后,琼珊就会无望死去.后来冒雨画常春藤树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③这样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 ‎3.二、阅读与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4分)‎ 大 风 莫 言 ‎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 一匹马踏破了铁 甲连环 ‎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61‎ ‎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 “爷爷,那是什么”‎ ‎ “风。”‎ ‎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有删改)‎ ‎15.用一句话概括“【 】”之间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16.结合短文,概括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61‎ ‎17.结合语境,体会作者写爷爷哼“歌子”的作用。(3分)‎ 答: ‎ ‎18.“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未被卷走的老茅草?(3分)‎ 答: ‎ ‎19.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 ‎15.我与爷爷跟大风顽强搏斗的情景。(2分)‎ ‎16.爷爷是一个历尽沧桑、勤劳能干、沉着淡定、坚韧顽强、爱护孙子的老农民形象。(任答其中三个要点即可)(3分)‎ ‎17.悲壮苍凉的歌声烘托出原野的寂静、空旷,(1分)体现了爷爷虽历经沧桑,却有乐观坚韧的品格,(1分)表现了震撼我心灵的强大力量,让我陡然间长大了。(1分)(共3 分)‎ ‎18.这棵普通老茅草是我们与大风搏斗的仅有的一点收获,(1分)它象征着爷爷普通平凡、历尽沧桑却坚韧顽强的品格,这样写含蓄、深刻而又余味无穷。(2分)(共3分)‎ ‎19.①运用环境描写,②从视觉、听觉的角度,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风之迅猛,④渲染了紧张而恐怖的气氛,⑤为后文表现爷爷淡定沉着、坚韧刚强的品格作铺垫。(每答到一点可得1分,任答到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共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的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跑道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 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 我有限的体力还是支撑不起日渐增长的体重,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 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 ‎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61‎ ‎⑧我不由得在体育场上寻找着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我一定要赶上她。在前方扫了一眼后我没再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了过去,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了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 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追不上。‎ ‎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3.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情节 心情 ‎① ‎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 ‎ 再次被超越 ‎③ ‎ 最后被超越 放弃 ‎14.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15.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2分)‎ 答: ‎ ‎16.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 ‎(1) 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答: ‎ ‎(2) 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答: ‎ ‎17.文章第六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 ‎ ‎14. (2分)有上进心,不轻言失败,敢于自我反省,善于思考的人。‎ ‎15. (2分)标题“匀速奔跑”表义指我在跑步时遇到的红衣姑娘跑步的均匀速度;实指人生路上,我们要不急不躁,掌控好自己的节奏前进,写能走出一条美丽的人生路。‎ 61‎ ‎16. (4分)(1)(2分)句中的加点词“闪”,表现红衣姑娘的速度快,她的突出出现让我惊奇,从而引出我追赶、反思的情节。‎ ‎(2)(2分)句中的“冠冕堂皇”,表现我在无法追赶上红衣少姑娘后,开始为自己寻找借口,为下文的反省,表现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17. (3分)以人跑步人群的不同表现,侧面衬托出红衣姑娘的坚持不懈,跑步时间长,表现掌控好自己的节奏是一个人获胜的关键,突出全文的主旨。‎ ‎4.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 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61‎ ‎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6.给下 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 ‎(1)斑驳( )(2)驻足( )(3 )明媚( )(4)光晕( )‎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答: ‎ ‎(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答: ‎ ‎18.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 分)‎ 答: ‎ ‎19.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3分)‎ ‎20.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 ‎ ‎2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4分)‎ 答: ‎ 61‎ ‎22.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答: ‎ ‎16.(1)bó(2)zhù (3)mèi(4)yùn (共 2 分,每小题0. 5 分)‎ ‎17. (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共4分,每小2分,意思对即可)‎ ‎18.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修辞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9. 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3分,衬托或对比1分,作用2分)‎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20.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结合原文1分,特点毎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1.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 22.阐明观点,说出理由。(共4分,现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5.二、阅读(50分)‎ ‎(一)高贵的“伪证”(12分)‎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的问道,想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61‎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 ,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7.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答: ‎ ‎8.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分)‎ 答: ‎ ‎9.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10.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 ‎ ‎ ‎ 7. 多丽丝收到传票;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 8. 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9. 动作描写。(1分)“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2分)。(共3分)‎ 61‎ ‎10. 不矛盾。“高贵”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伪证”的品质(1分);“伪证”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1分)。“高贵”修饰“伪证”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1分)(只做判断不得分,共3分)‎ ‎6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4分)‎ 三颗枸杞豆(节选)‎ 程海 星期日到了。我在村子里玩了整整一上午,觉得腻味透了。我多么想念我的小树林啊!多么想念我的可敬的三叔啊!‎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 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沮丧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能 !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61‎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一把它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那位三叔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了。临死时,好多亲友都去探望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去了。我没有去,我怕再看见他那张凄楚、苍白的脸。‎ 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 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但我这回把它猜出来了。‎ 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他的口头禅是:“猪羊怕杀,人怕打!”其实,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 ‎12.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三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4分)‎ 答: ‎ ‎1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2分)‎ ‎14.仔细阅读品味“我”与“三叔”关于“太阳”的对话,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在生命赋予人的无数次机会中,抓住它,就是抓住了一个金盘子,人生会变得光明无比。‎ B.抓住“太阳”,需要人对生命意义的觉悟,还需要费点力气。这是“三叔”对自己人生反省的收获。‎ C.“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是“三叔”在人生困境中矛盾心理的体现,他巴不得自己同“我”一样。所以忘情地“捏住我的脸蛋” ,全然不顾“我的痛楚”。‎ D .“三叔”与“我”的对话,不仅有他对自己人生的懊悔遗憾,更是深深寄予着他对“我”的殷殷期盼。‎ ‎15.“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作者对它在文中的结构安排别具匠心,请你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答: ‎ ‎16.“三颗枸杞豆”使你对自己现今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思考和启迪?将你的真情感悟简要写下来。(2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8分)‎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61‎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 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密集的 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 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 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 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维吾尔族地区用来锄地、挖土的工具)、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 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17.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18.②段中的加点词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句中有何作用?(2分)‎ 答: ‎ ‎19.④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结合本段 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2分)‎ 答: ‎ ‎20.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2分)‎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香甜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①段后 B.②段后 C.③段后 D.④段后 ‎12. (4分)三叔是可敬的。他像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一样。他用三颗枸杞豆向我启示了生命的意义。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教育征服了我,使我勤奋追寻,奋发有为。‎ ‎13. (2分)记叙 描写 ‎14.(2分)C 61‎ ‎15. (4分) 这是一个转折句,有强调的作用。它独立成段,承上启下,突出强调的意味。在结构上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突出了三叔的遗憾使“我”生命觉醒人生奋发的中心。‎ ‎16. (2分)‎ 示例:‎ 示例:今天的学习生活压力多于乐趣,我常想逃避.“三颗枸杞豆”让我警醒逃避的结果就是人生“○”的记录,我要努力胜过这种逃避的心理,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一、二、三……‎ ‎ (二)说明文阅读(6分)‎ ‎17. (2分)诸水的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 ‎18. ( 2分) 本体是喀什,生动形象地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 ‎19. ( 2分) 作比较,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或作比较,内地河流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洪水期水势凶猛。)‎ ‎20.(2分)C ‎7.(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0题。 (15分)‎ 胡 记 面 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 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 61‎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 ‎(18)胡良回了老街。 ‎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答: ‎ ‎【答案】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1‎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答案】18.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指出分析角度1分,点明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描写了胡记面制作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答: ‎ ‎【答案】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举例2分,分析作用2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 ‎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 答: ‎ ‎【答案】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2分,希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守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绝;第三部分(12~20),写胡良不听父亲的劝告在外另开分店,但终究被人品出了味道的不同,生意以失败告终,又回到老胡的身边;第四部分(21~23),写老胡在临终前对胡良在生意上的满意和嘱托。‎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 61‎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尤其注意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五、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例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水的区别,差不多……” ‎ 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 ‎【点评】【例文点评】本文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作为论点,开篇先指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然后正面举例证明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接着从反面举例证明优秀是一种习惯,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最后又用道理证明,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 61‎ ‎【解析】这道题目的材料围绕“习惯”展开,从对习惯的定义、认识以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解说.其中“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是理解材料的重点,“行为”“心理”“风气”“传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识,考生可从中选取角度进行写作,也可写对“习惯”的其他感悟与认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写出习惯所产生的影响。 ‎ ‎【审题立意】写作时,既要写“经历与体验”,也要写“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审题时,需要注意习惯有好有坏,文章不止可写好习惯,也可写坏习惯,从反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 ‎【思路点拨】“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习以为常”等等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初中生不难理解的话题。但是,受自身思维囹圄的限制(责任主要在于老师),很可能会提笔瞢圈,不知所云.其实,打开思维就好写.譬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中学生最大的毛病,同学们可据此阐述和旁证博引,一篇锦绣文章便如汩汩江水从指尖流出…… ‎ ‎【文体指导】依然是给材料作文,这跟高考相契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与高考相比,中考材料相对非常简单,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阶段性;体裁二选一,既可以写成自传体散文,也可写成议论文,但要结合自身经历引导,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引导性。‎ ‎8.(二)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回答11-14题(11分)‎ 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不同人口味偏好不同,这与基因有关。‎ 从源头上说,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有关。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比如,研究发现,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专家还推测5000年——6000年前,中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常出有毒植物中苦为的人往往被淘汰。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苦味基因的种类比其他味觉基因更加丰富。‎ 再来说甜。人类往往是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当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甜味。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甜味基因发达的人偏爱甜食。因此挑食或许只是由于基因不同。‎ 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科学家们从已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口味的偏好。‎ 口味偏好不仅与味觉基因也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拿气味独特香菜来说,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他们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 ‎(选文有改动)‎ ‎11.(2分)从选文看,口味偏好于哪两类基因有关?‎ 答: ‎ ‎12.(3分)为什么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做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61‎ 答: ‎ ‎13.(3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 )( )( )‎ ‎14.(3分)从选文看,人们品尝甜味食品时是怎样感知到甜味的?为什么有些人偏爱甜食?‎ 答: ‎ ‎(三)阅读《默扶》,回答15-19题(11分)‎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来源:Z§xx§k.Com]‎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 ,欣赏 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 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的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61‎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5.(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还烘托了我当时 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6.(3分)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 ‎17.(3分)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答: ‎ ‎18.(3分)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答: ‎ ‎19.(3分)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是有人提倡“悄悄提醒”“无声地爱”。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答: ‎ ‎11.(2分)味觉基因 嗅觉基因 ‎12.(3分)答案示例:苦味基因强的人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生存几率更高。而那些苦味基因弱的人,往往因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儿被淘汰(或往往由于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因误食而中毒)。在自然筛选(选择)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重要而被最多保留下来(在人类繁衍进化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味觉基因而被最多保留下来)。‎ ‎13.(3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3分)当甜味食品与甜味受体结合时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人们的大脑感知到甜味。因为这些人的甜味基因发达。‎ ‎(三)阅读《默扶》,回答15-19题(11分)‎ ‎15.(2分)盛夏(夏季) 平静 61‎ ‎16.(3分)“不舍得翻过” 是因为我对上南京大学充满向往,放弃报考南京大学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不情愿;“匆匆翻过”是因为我不想让哥哥发现我在关注南京大学,进而追问原因,知道真相。(不想让哥哥觉察到我有心事)‎ ‎17.(3分)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哥哥,父母决定生我(再有一个孩子);父亲住院期间,父母不让我去照顾父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 ‎18.(3分)答案示例:父母总觉得亏欠我和哥哥,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⑴忙于生计没有更多是精力照顾我和哥哥;⑵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⑶不仅没有给我应得的关照,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 ‎19.(3分)‎ 示例1: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的达到帮助的目的。‎ 示例2: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 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示例3:一方面可贵在这种方式效果好,更易于被受助者接受;另一个方面可贵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精神品质高尚,他们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四)阅读说明文《鸡年吉祥》,回答23-25题(6分)‎ ‎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 “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来源:学科网]‎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⑤关于鸡的成语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等;由于鸡与“吉”谐音,“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良辰吉日”成语就应运而生,以此用来表示吉祥、快乐、美好祝福之意。‎ ‎23.选文介绍了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答: ‎ ‎24.选文第③段叙述了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有何用意?(2分)‎ 61‎ 答: ‎ ‎25.鸡除了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哪些有关鸡的文化内涵?(2分)‎ 答: ‎ ‎(五)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26.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 答: ‎ ‎27.文中第④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答: ‎ ‎28.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 答: ‎ ‎29.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字以上)(2分)‎ 答: ‎ 四、写作表达(50分)‎ 61‎ ‎3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文题一:‎ 风雨中,大树依然在坚定的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颗狗尾草在不停的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 请以“风雨中的狗尾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 ‎“宽”即打开人生格局,“容”乃采撷智慧美德。只有让“宽容”与成长携手,年少的你才能用“宽容”的音符奏响青春最美的和弦!‎ 请将“宽容若在,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思路要清晰。‎ ‎②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左右。‎ ‎(三)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5分)‎ ‎19.B 评分说明:(1分)B项中的“几”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 ‎20.遂断右手拇指 / 遣去 评分说明:(1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 ‎21.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评分说明:(1分)译对重点字词“使”、“侍”、“善”得0.5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0.5分。‎ ‎ 22.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1分)‎ 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分)‎ ‎ 评分说明:(2分)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各0.5分,第二问答出人物 及事迹得1分,否则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题意均可。‎ ‎(四)阅读说明文《鸡年吉祥》,回答23-25题(6分)‎ ‎23.逻辑顺序。‎ 评分说明:(2分)‎ ‎24.运用了举例子或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雄鸡打鸣曾是人类主要的计时工具,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评分说明:(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种说明方法得1分,说明方法的作用答出一点得0.5分。‎ ‎25.鸡有“五德”,我们的祖先称鸡为“德禽”;世俗的太阳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古代的计时工具;还可以入画剪纸;吉祥之物。‎ 61‎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及以上得2分。‎ ‎(五)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 ‎26.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7.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28.“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9.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9.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 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 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61‎ ‎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 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 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4.选文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4分)‎ 答: ‎ ‎15.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答: ‎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3分)‎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答: ‎ ‎17.选文第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 ‎18.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 ‎14.)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15.“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 ‎17.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18.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10.三、现代文阅读(25分)‎ 61‎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7题。(14分)‎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 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 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 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 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 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 运气怎么这么差?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 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 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 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 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 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 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 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 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 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 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 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蜆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 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 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13.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答: ‎ ‎14.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 ……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61‎ 答: ‎ ‎(2) —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答: ‎ ‎15.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A. 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 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答: ‎ ‎16.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3分)‎ 答: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答: ‎ ‎13. (2分)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 “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4. (4 分)‎ 答案示例:‎ ‎⑴“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 甘,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 ‎⑵“割开” 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的心理。‎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5. (3 分)‎ 答案示例:‎ A. 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 B. 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评分标准:3分。描写手法回答正确给1分,赏析正确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 情扣分】‎ ‎16. (3分)不能。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 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评分标准:3分。判断正确不说明理由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7. (2分)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1.(三)阅读《与草化敌为友》,完成17-20小题。(18分)‎ 61‎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⑪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 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 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61‎ ‎⑯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⑰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7.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分)‎ 答: ‎ ‎18.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答: ‎ ‎19.语言品析。(共4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1)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答: ‎ ‎(2)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2分)‎ 答: ‎ ‎20. 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5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先概括原因,再作分析。(4分)‎ 答: ‎ ‎17.(共4分)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 父亲性格:勤劳,淳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2分)(表述不同,意思相近亦可)‎ ‎18.(共5分)①为后文作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作了铺垫。(2分)(表述不同,意思相近亦可)②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3分)‎ ‎(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 ‎19.(共4分)(1)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1分)‎ 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1分)‎ ‎(2)动作特点:快、准、狠(1分)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1分)‎ 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1分)(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 ‎20.(共5分)原因一:是城市的硬冷。(2分)‎ 61‎ 分析:父亲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相比父亲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无所,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的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大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 原因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2分)‎ 分析: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内心很孤寂迷茫,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3分)‎ 原因三: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2分)‎ 分析:①城市的硬冷,令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3分)‎ ‎12.(二)阅读《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一文,回答16-19题.(共9分)‎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 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贏了比寨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達造仿生智能机器。 当然,要達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_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 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16.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3分)‎ 答: ‎ ‎17.文章第四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 ‎19.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61‎ ‎20. 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答: ‎ ‎(四)阅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24—27题。 (共8分)‎ ‎(1)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 ‎(2)我愣住了。‎ ‎(3)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 ‎(4)“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5)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6)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A)‎ ‎(7)“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8)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B)‎ ‎(9)“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10)“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11)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 (12)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13)“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14)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15)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16)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17)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18)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61‎ ‎(19)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20)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选文有改动)‎ ‎2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2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2分)‎ 答: ‎ ‎26. 品读AB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2分)‎ 答: ‎ ‎27.读了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谈。(2分)‎ 答: ‎ 四、写作表达(第28题,共50分)‎ ‎28.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走,让我们一起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掩;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话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主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相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以上。‎ ‎ ‎ ‎16. ①智能机器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② 智能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或答:智能机器人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③ 智能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某项功能。‎ 评分说明:(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 不能删去,因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人脑复杂、神奇的程度之深,进而说明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之大。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两个“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评分说明:(2分)‎ 61‎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 ‎18. 列数字。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 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9. 示例:同学们,人工智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同时科学家也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给它装上类似“阀门”的东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进步高兴,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评分说明:(2分)答出劝勉不必害怕、担忧、恐慌之意给1分,说明其理由给1分, 符合文意及要求即可。‎ ‎(四)阅读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24-27 题。(共8分)‎ ‎24. 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缠着妈妈要独自一人坐“我”的座位,“我”因其任性没有满足她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25. ①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突出了文章主。②创设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2分)每答出一点即得1分,共2分.‎ ‎26. A处 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女孩非要占“我”座位的过分行为的不满, 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或:A处连用三个“满足”,运用反复,突出强调了“我”的不满心理,侧面表现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 B处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小女孩坚持的状态,表现了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从反复的修辞角度赏析也可。)‎ 评分说明:(2分)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词语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 方法1分,作用1分。‎ ‎27. ①做孩子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自私),要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要 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②做家长的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底线,不要溺爱孩子,要有教育智慧,要把孩子培养成明辨是非,有修养的人。‎ 评分说明:(2分)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答均得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题一:请将题目“走,让我们一起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童。‎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指亲人、同学、老师、友人,但同字们的视野不妨开阔些,能与“我”组成“我们”的,还可以是物品、风景、书籍、兴趣……只要是陪伴“我”走过的,具有回忆价值的人、事、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范围。“一起”“走”也就是“同行”的意思,“走”是个过程,怎样让这个过程闪现异彩,这取决于文章的立意能否创新。可补充的词语可以填写“高兴”“快乐”等词语。‎ ‎【构思选材】文章成功的关键是看你选取的“我们”有没有价值和美点。如写“我”的兴趣是绘画,绘画 9年来与“我”同行,“我”两次几乎要放弃,但绘画的魅力使“我”选择坚持,走向成功。例如 61‎ ‎ 写“我”和“你”的交往,开始时“我”自私任性,“你”却很会包容,离别时仍然给“我”一片真诚,“我”反省、追悔,由衷希望“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迓”……这种把文章定位在“严于解剖自己”上的“一起走过”就闪发着“自我反省”的异彩;再如写麦收这件事,不是把自己定位在“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上,而是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欢蹦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秋收图。‎ ‎【写法指导】这道作文题要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叙述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我和他人一起所做事情的详细描述,并在叙述中适当地抒情、议论,揭示文章的主旨。‎ ‎【范文示例】‎ 走,让我们一起珍视往昔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从我遇见你开始, 你似乎一直在为我编织文学的梦。那时懵懂的我,总爱听你念绝句,听你把满天大雨划为古韵,把 墨画画在心里。是红楼梦吗?是苏小妹吗?是陆游吗?是李太白吗?太多太多了,让我觉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就像一场属于文学的盛大的桃花宴,甜美而滋润。这样的你,这样深沉,儒雅,才华横溢的你。‎ ‎“凝望里,你被望成千翼之鸟;聆听里,你被听成千孔之笛。”记得你说,你要带我们这群孩子去北京,看看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值不值得奋斗。记得你说,学习有时候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毅力。也曾记得,你读张洁的《我的四季》“一个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全力以赴。”那坚定的声音,我从来不敢忘记。那时的盛夏,梧桐落下一地清凉的绿意,铺垫我们一起走过的光景。这样的你,这样热情, 奋斗,诲人不倦的你。‎ ‎“说是那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那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有你的三年短暂得就像睡了—觉,可是正是在这一觉里,你让春风寄给我一场幸福的梦。在梦里,你教给我文学知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你教会我自信,奋斗。现在想起来,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就像一席凉凉的烟雨,点洒在花前,我的眉间。这样的你,这样循循善诱,让我铭记的你。‎ ‎“愿你有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一支曲子已=温柔而起,是不是你的二胡弦音?想象的河流正奔向远方,有没有浸透你的梦境?再小坐一会吧,喝一口碧螺春再走吧,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已经结束,我将用整个春天为你饯行。‎ 亲爱的老师,请允许我最后改变舒兰的《乡色酒》来感谢你陪我走过这三年:‎ 三年来,你用文字浸染了我,我正年少韶华正好,你浓,春色也浓;三年后,我在考场回忆你, 你是一杯清水酒,你满,思念也满。‎ ‎【点评】本文紧扣文题,条理清晰,段段体现“一起走过”,而每一段又从不同的侧面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另外, 本文文字色彩浓厚,每一段开头都用诗词领起,不仅点出7本段的意义,而且深深的吸引读者。在赞美老师和谈自己的感受时也用诗的语言,如“那时的盛夏,梧桐落下一地薄凉的绿意,铺垫我们一起走过的光影。”生动地表达了陪伴我们三年的老师对我们教育后的感受。最后改写舒兰的诗来结束,表达了主题。可见作者有着极深厚的文字功底。‎ 文体二: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 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61‎ ‎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相遇”并不是指一般的接触,而是指令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等的接触。相遇的双方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忧伤的……‎ ‎【构思选材】(1)写自己与现实生活中某个人相遇。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老师、 同学或陌生人。要选取相遇后心与心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美好情感的事情,这样的材料才符合“相遇”的内涵。比如你只身在外,身处困境,遇上了—位好心人,他热心地帮助了你,你感激万分。这样的相遇确实值得回味。(2))写自己与某种事物相遇。这种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你与它相遇时产生了难忘的感情。例如你在忧伤时独自来到野外,发现了—种很不起眼的小草,它虽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它给了你启发,让你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种相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3)写自己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遇。在阅读中认识了某个人物,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遭遇所震撼,为他的行为所折服。‎ ‎【写作手法】此话题宜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且主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人物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在写作手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揭示主旨;在表达方式上,要使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或感悟。‎ 最美丽的相遇 我遇见一棵树 那是一株槐树。树皮粗犷,绞路深凿,树身暴筋虬结。秋阳照在那一片粗糙的木纹上,竟像炒栗子似的,爆出一片干燥郁烈的芬芳。‎ 在菁菁的石砖上只站立着这一棵树。但旁边不知哪里来的几股细细的钢丝却硬生生地扎进树身中,戳进心脏的最隐秘之处,呈现一种血的颜色。‎ 皮肤上的汗毛不由地张开,风细细微微地从远处吹来,我闭上眼努力地去触摸风的脉搏。无数的绿色在风里晃荡,翻折,刷刷作响。翅膀的振动,蚯蚓的腹部爬过草叶的窣窣声在一瞬间都被风扯远。我满耳只听见的并不是那种鼓矂的蝉声,而是那绿叶说与云听的呢喃声——尽管遭遇不幸,却依然坚强地站立在大地上,以风雨为伴,从容而美丽地生存着。那饱满而丰实的生命仿佛一条河流,细细地流淌到更远的地方。‎ 我遇见一个人 阳光在迷蒙的展雾中展开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他抱着一捧花,站在路旁。细小的白色花朵藏在绿叶里,他的目光深沉,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柔和,像江南一池微凉的春水。叶脉上犹然含着朝露,腻着月光,陈旧而又细腻的香味渗进每一缕叶纹中。‎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鞋,不吆喝,不抱怨,只是微微笑着。我顺着他温和的目光望去,那是一双黒布白底的鞋,看得出来是依照着脚的形状一层一层迭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的。穿着这样的鞋,想必心也是暖呵呵的。他终是抬起了头。我看见他的眼晴很亮,那样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流动着异样光彩。‎ 美,是那花,是那人。我不由走近他。花声更加清晰了。 “这花真好,怎么卖的? ”“八毛钱一 把。”我将硬币放到他掌心处,他将花递给我,与其说是递,不如说是抱。满满 的一大捧,就在我的背弯里绽放着。马路的鸣笛声在花香中愈来愈远,终于,我只能听见花瓣舒展的声音。我将花抱紧, 再看向他,生怕他后悔似的。他笑笑,也紧了紧怀中的花。他的目光遂又落回他的布鞋上。所有的过往都被温柔搁置在那双眼里。‎ 我听见呢喃声,来自于我先前所遇见的一棵树。“要坚韧而又温柔地活着。”花香在此刻突然袭入鼻间。我猛一抬头,看见了他。他的身影渐渐与那棵树重合,不再分离,如人一样的树,如树一样的人,是否他们的脚底都有一个根,然后相连着,葡匐在大地深处?‎ 61‎ ‎【点评】本文的作者写相遇,选择了两个对象,一个是棵树,一个是一个人。乍一看,这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细读此文,我们会发现,这两者在作者眼里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同样都具有“坚韧而又温柔地活着”的特性。为了突出这一主题,作者的语言功底同样让人叫好。文字不多,却很重,尤其是对树和人的描摹,筒洁而又特征突出,这样的语言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13.(三)记叙文阅读(13 分)‎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 【1】 (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 (A.蜂拥而入 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7.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2 分)‎ 答: ‎ ‎18.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3 分)‎ 答: ‎ 61‎ ‎19.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2 分)‎ ‎【1】( ) 【2】( )‎ ‎20.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3 分)‎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17.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18. 示例: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 ②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 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 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19.【1】( A )【2】( B )20.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四)说明文阅读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 且滋 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 661 年, 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 “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 61‎ ‎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22.选文主体部分以 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2 分)‎ ‎23.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24.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2 分)‎ 答: ‎ ‎25.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26.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 分)‎ 答: ‎ ‎22. 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 ‎23.D ‎24.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25.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 ‎26. 结构上,呼应开关,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 (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14.(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 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 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61‎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 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 ,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 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 ‎ ‎19.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答: ‎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2分)‎ 答: ‎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答: ‎ 61‎ ‎22.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答: ‎ ‎19.(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2)(2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20.(4分)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21.(4分)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15.(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5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 ,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 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 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12.(2分)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61‎ 答: ‎ ‎13.(3分)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答: ‎ ‎14.(4分)作者 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答: ‎ ‎15.(3分)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答: ‎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 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 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 ,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 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器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余建斌 李晓辉 吴杰 本文有改动)‎ ‎16.(2分)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答: ‎ ‎17.(2分)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 否去掉,为什么?‎ 答: ‎ ‎18.(3分)第②段划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 ‎ 61‎ ‎19.(4分)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作了展望?‎ 答: ‎ ‎12. (2分)题目中的“它”指什么,从题目本身看不出,因此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13.(3分)文章开篇先写其他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后又写其他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14.(4分)(1)作者家乡的油菜花承载肴他对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 ‎(2)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极貼切。‎ ‎(3>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正是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 ‎(4)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和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相关联。‎ ‎15.(3分)先写眼前供观赏的各种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再由油菜花引出对故乡生活的描述;最后由故乡引出对有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层层并进,浑然一体。‎ ‎ (三)(11分)‎ ‎16. (2分)首先对石墨烯的特性进行说明,之后又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17. (2分)不能“之一”意思是说世界上最软的矿物不止石墨一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严密。‎ ‎18. (3分)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确切形象地说明了石墨烯的超级之薄。‎ ‎19.(4分)(1)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在雷达上应用,可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2)石墨烯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电能储存,当充电设施完善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 16. 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眼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 ‎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美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 ‎④学校的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 61‎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所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 ‎13.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了。(2分)‎ 答: ‎ ‎14.“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2分)‎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活出 。 ‎ ‎15.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2分)‎ 答: ‎ ‎16.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1分)‎ 答: ‎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2分) ‎ 答: ‎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中竹笋品种。 ‎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61‎ ‎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 ‎18.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2分)‎ 答: ‎ ‎19.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2分) ‎ 答: ‎ ‎20.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2分)‎ 答: ‎ ‎21.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2分) ‎ 答: ‎ ‎2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2分)‎ 答: ‎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分) ‎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类楹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匾,前匾是‚听鸟说甚‛,后匾是‚问花笑谁‛。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谁,为初窥艺术之门境;(B)处山水间,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深得艺术之精髓,为第二境界;(C)在千山鸟飞,万花盛开的时候,能够把‘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改为诘问句,不执着于物象,飘摇而过,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 ‎③‚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乃在‚读‛‚谈‛二字。 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水清月现鱼真可读之,山静无声鸟真可谈天。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 ‎④“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挂于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亭内“月观”匾额之下,为清人郑燮所书。小金山乃瘦西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之‚月观亭‛系清初所建,坐西朝东,四面皆为格扇,推窗赏月,天上水中两月同收,实乃赏月佳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新奇空灵,机趣洋溢。寥寥十字,两幅面: 。如此凝练概括又如此生动新奇,实非大手笔难出此语。 ‎ 61‎ ‎⑤“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此联见于吴恭亨《对联话》,“小坐片时便成旦暮”,几近桃源人之“不知有汉”;“清谈半晌即是神仙”,仿佛人人皆可为神仙矣。吴恭亨言此联机趣洋溢,有化堆垛为烟云之妙,洵不诬也。 ‎ ‎⑥这类楹联非关情感,非关寓意,只关乎生命情调,于物我同化、神超理得中显示了中国文人生命中那种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山水云月一沙鸥——在这类对联中,作者是自由愉快的,从不带任何沾滞。 ‎ ‎23.幽默机趣类对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 答: ‎ ‎24.雪泥在欣赏对联时所提到的艺术“三境界”,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到过的人生“三境界”,大有意趣相通之处,若以艺术观人生,请将雪泥的“三境界”与王国维的“三境界”对应填空。(只填序号)(3分) ‎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B) (C) ‎ ‎25.请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的中心句(2分) ‎ 答: ‎ ‎26.细读第④自然段,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成两幅画面。(2分) ‎ 答: ‎ ‎27.文中的哪些一句话最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人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2分)‎ 答: ‎ ‎28.积累链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你默写出描写春夏之景的一组对偶句。(2分)‎ 答: ‎ 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 ‎ ‎ ‎ ‎◆佚名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炎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 沃尔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 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恻隐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地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 61‎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不料,就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得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到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地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的出去一看, 只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地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 ‎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 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地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 “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 ‎ ‎29.请用文中的一句话给本文拟题。(2分) ‎ 答: ‎ ‎30.第④自然段最后加横线的句子在情节设置上起到什么作用?(2分) ‎ 答: ‎ ‎31.想象一下,说说文尼斯基还回来的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沃尔特的心头为什么又会“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2分) ‎ 答: ‎ ‎32.请用一句格言式的短句,说说文章最后加横线的句子提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 ‎ ‎33.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2分) ‎ 答: ‎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 作 文 ‎(50分)‎ ‎34.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 61‎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 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 要求:1.先将题目填充完整。 ‎ ‎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 ‎ 二、种桃种李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分) ‎ ‎13.(2分)示例: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一颗松树扎根悬崖,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体悟生活、仿写句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考查从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的能力。生发自然,句式相近,即可赋分。‎ ‎14.(2分)自我,精彩,个性,美丽等所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均可。(此 題旨在考查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15. (2分)示例:①“塔莎奶奶”兴趣广泛,热爱生活。譬如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淸溪,吟诗作画。”‎ ‎②“塔莎奶奶”乐观向上,童心未泯。譬如“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 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顶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边”。(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16. (1分)反义同:灵魂浅薄,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心灵空虚等。(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寻找反义词加深词语理解的能力。)‎ ‎17. (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18. (2分)鲜。(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览全文、把握核心内容的能力。)‎ ‎19. (2分)“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或“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任答一句或两句全答均可)(此題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的能力。)‎ ‎20. (2分)俗。(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遣词造句的能力。)‎ ‎21.(2分)示例:大街小巷中,过去驾车一族,忽然间都骑上了共享单车,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此題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 ‎22.(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分)‎ 61‎ ‎23. (2分)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 灵巧和聪慧。(此題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厘清重要概念的能力。)‎ ‎24. (3分)(A).①(B).③(C).②(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艺术与人生的境界有许多相通之处,学生不一定真正懂得王国维的话,但通过字面意思,仍能捕捉到某种内在联系,这就是所谓的语感。)‎ ‎25. (2分)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题旨在考查学生 通过阅读提取文段中心句的能力。)‎ ‎26. (2分)示例:皓月当空,水面上浮光跃金,满地里月色如水;云烟四起,瞬息万变, 似满天峰峦如聚。(此題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学生能抓住原句主要内容自然生发、合理想象,语言具有较强表现力,即可赋分。)‎ ‎27.(2分)山水云月一沙鸥。(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归纳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 ‎28.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題旨在考査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 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嬴人生(10分)‎ ‎29. (2分)善良无须考核(此題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关键词句为文章拟题的能力。)‎ ‎30. (2分)为后文写让小男孩出演剧本埋下伏笔。答“设置悬念”亦可。(此題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写作方法的了和掌握情况。)‎ ‎31. (2分)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有可能是刚刚通过擦鞋得来的硬币,上面还沾有劳动的汗水;也有可能是一直想着要归还钱币,而在手心攥得太久。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 此时此刻,文尼斯基的勤劳和诚实,都深深地打动了沃尔特,所以,他的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答对一问得1分。)(此題旨在考查学生一般的文学想象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 ‎32. (2分)示例:善有善报;积善成德;机遇总是垂青心地善良的人;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等。(此題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人生感悟能力。)‎ ‎33. (2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題旨在考查 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注】语文答案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很多字词的理解和文章的解读,离开了现有的问题和语境,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目,甚至同一问題同一语境,不同学生的解答,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态,所以,阅卷老师在评阅过程之中,务必认真通读原文,仔细揣摩题意,去芜取精,把握要旨,让每一份答卷做到对无一遺,错无一漏。‎ ‎34.作文50分【评分细则】‎ 本次作文命题的材料与“汉字”命题的材料均出自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在这部字字珠饥、意味隽永的佳作里,作者用一段精辟的论述阐释了不一样的“知己观”—— 不独人与人,会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真友情;人与物之间,也会产生超越世俗的殷殷之情:当具有某機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成为“一与之订、千秋不移”的知己。‎ 61‎ 在本套试题啊,我们总是力图贯彻这样一种理念:即在阅读板块中,尽可能渗透写作能力的考查,反过来,在写作板块中,尽可能兼顾阅读能力的检测,因为,读写本一体,读写应互动。写作过程中,考生只有正确解读材料,充分把握题意,才能准确拟题,畅快行文。‎ ‎17.(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0分)‎ 峨眉含笑:凭栏凝采吐芳华 八九百年前,宋高宗赵构为了躲避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逃至江南。随着朝廷的南迁,一些专供宫廷赏玩的植物,也从民间被收罗起来,移植到了南宋的都城杭州。其中有一种树姿优美、花香沁人的含笑花,特别受人青睐,能文能武的南宋抗金名臣李纲,就曾为这种花木专门作赋盛赞:“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绿叶素容,其香郁然……花常若菡萏之未放者,即不全开而又下垂。凭雕栏而凝采,度芝阁而飘香;破颜一笑,掩乎群芳。”多么诗情画意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朵朵含笑凭栏凝采吐芳华的动人景象。‎ 半面羞藏香郁然 含笑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品种很多,植株的大小因此也相差甚远,从株高仅两三米的灌木到二三十米的乔木都有。当然,所有含笑属的植物,不论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植物形态特征,如树皮的颜色都是灰褐色的;叶片均为革质,呈狭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毛糙;都具有叶柄和托叶痕;花均单生于叶腋,花色纯白或淡黄,花瓣直立合抱,花期为3~5月。‎ 光从名字上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含笑是一种多么含蓄而羞怯的花卉了。的确,即便是在浓香四溢的时候,含笑的花朵也常常半开半合,绽而不放,显得特别矜持。正如宋代诗人舒岳祥所描写的那样:“半面羞藏袂,回头懒向人。清凉生夜气,冷淡见天真。此物悭开口,他花怯效颦。莫嫌容易落,笑罢总成尘。”‎ 含笑开花时这种似笑非笑、别具韵味的神态,特别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含蓄、内敛、端庄、雅洁等品格,因而含笑不仅赢得了这样一个雅致而又形象的芳名,还被赋予了“含蓄”和“矜持”的花语,成为高雅气质的一种象征。‎ 从外表上看,含笑花并没有张扬的花型和艳丽的色彩,但其内涵并不平淡乏味,相反,它还拥有香蕉般的袭人浓香,因此常被民间俗称为“香蕉花”。每逢春暖花开时节,面对争奇斗艳的百花,含笑会把直沁心脾的芬芳毫不吝啬地吐露给大家。‎ 浑圆的树冠、葱茏的绿叶,还有苞润如玉、浓香扑鼻的花朵,使含笑成为庭院观赏、园林绿化和美化环境的理想树种。因其种类丰富,株型大小不一、高矮多态,花叶俱美、芳香扑鼻,可根据园林绿化的不同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应用,比如,作为绿地中的观赏乔灌木,可成片群植于景观边界;也可将其间植于疏林中,与落叶大乔木搭配造景;还可以盆栽,摆放于城市广场和休闲绿地中,起到绿化效果;或用于景观小品点缀,配植于假山后,或栽于休憩亭旁,或用于行道树绿化,不但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温,还能吸附大量的粉尘。‎ 荣枝参天在蜀地 擅长撰写植物散文的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曾在一篇题为《百年含笑》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乡间的庭院,一个老人带我去看一棵百年的含笑花,说那是他的父亲亲手栽植的。那百年含笑的高大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含笑花只有几尺高,百年的含笑花竟有两三丈高。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棵高大的含笑,花朵开得密密麻麻,香气之盛有如一座香水工厂,方圆几尺的地上都被洁白的含笑花瓣铺满了……”‎ 没错,我们平常在城市的公园里、绿地中见到的,大多是灌木型的含笑品种;但是在农村乡间,你会发现,其实含笑品种更多的是植株高大的乔木,如峨眉含笑、乐昌含笑、香子含笑、深山含笑,等等,植株的高度均可长到20米以上。不过,林清玄笔下的这株洁白的花瓣铺满了一地的“百年含笑”,应该是深山含笑或者白花含笑,而非峨眉含笑,因为大部分含笑的花色是白的或者淡黄色的,峨眉含笑的花却是黄灿灿的。‎ 61‎ 除了花色比较特殊之外,峨眉含笑的花瓣也要比其他品种的含笑多 。大部分品种的含笑花瓣都有9片,如香子含笑、白花含笑、深山含笑等;最少的只有6片花瓣,如乐昌含笑、黄花含笑等,而峨眉含笑的花瓣通常有12片。因此,峨眉含笑的花瓣形状,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狭长。‎ 含笑本就是一种优质的园林花卉树种,峨眉含笑高大优美的树冠、青翠茂密的枝叶、金黄鲜艳的花色和令人陶醉的芳香,使其观赏价值更胜一筹,成为城乡绿化的名贵树种。每当盛花时节,峨眉含笑催芳吐翠,绿叶黄花相映成趣,独特的景致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峨眉含笑的与众不同并不仅仅体现在花型、花色上,最让人对其刮目相看的,是其种质资源的稀缺。峨眉含笑为我国特有种,其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四川盆地边缘岷江上游的灌县、什邡,青衣江流域的荥经、雅安、峨眉、洪雅,大渡河下游的峨边、沐川,以及东南部的古蔺、南川和湖北西部利川等地海拔在700~1600米的森林之中,且呈零星散生。因此,要想见识到荣枝参天的峨眉含笑,必须得去巴蜀大地。‎ 珍稀美木价值高 峨眉含笑,别称威氏黄心树、峨眉白兰、黄木兰,属残遗树种,对于研究木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作为观赏性极高的名贵树种,这种珍稀美木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价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仅在江浙、上海一带已广泛引用到城市绿化上,而且还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过园林植物铜奖。‎ 除了可供研究和观赏之外,峨眉含笑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值得人们去推广与开发。其木材纹理平直,结构细密,木质好,易加工,是制造车船、家具、板料、乐器、图版、雕刻等的上佳材料。峨眉含笑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容易繁殖,是一种速生的常绿阔叶用材树种。其花、叶和种子都富含芳香油脂,花、叶可提取浸膏,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 峨眉含笑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其树皮和花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峨眉含笑的性味辛、温,性平归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清热解毒,行气化浊,止咳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含笑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又能松弛紧张的神经,具有安神解郁作用,有助于镇静身心,去除紧张、烦躁的情绪,恢复身心的平衡;还能凉血解毒,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提高新陈代谢,从而振奋精神,激发活力,消除疲劳,护肤养颜。‎ 正因峨眉含笑有这么多的经济价值,结果便成为滥伐对象,致使本就非常狭窄的分布区内的植株越来越少;加上峨眉含笑的自然结实率也不高,更新困难,极易被其他阔叶树种更替,因而陷入灭绝的危险境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品种。‎ ‎10.阅读全文,请概括含笑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 ‎ ‎1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选取一种,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 ‎13.牡丹有雍容华贵的寓意,请你举出另外一种植物,并说说其包含的寓意。(2分)‎ 答: ‎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4分)‎ 从心所欲不逾矩 61‎ 莫言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14.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2分)‎ 答: ‎ ‎15.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2分)‎ 答: ‎ ‎16.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到的泥人张和祖父都是俗世奇人,请说说以下两句话都运用了怎样共同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并选取一句进行赏析。(3分)‎ ‎(1)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2)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答: ‎ ‎17.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4分)‎ 关于段落或者说句子的作用,一般从 两个方面来回答,结构上和内容上。‎ 61‎ 第12题关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几乎是说明文必考题型,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分类别(能使人了解事物的概貌,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更有条理)、列数字(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极具说服力)、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打比方(可将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第1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花语”,比较新颖,也比较简单,比如玫瑰的花语几乎是众所周知的。‎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4分)‎ ‎【答案】14.①先祖参加县太爷的社饮受到慢待,后一展书法技艺,令众人刮目相看。②先祖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其招待不周只写了三个字,待东家厚礼上门,才在家中写出第四个字,与另三个字风韵、气势、大小丝毫无差。‎ ‎15.哼,打量我衣衫破旧便如此慢待我,我倒要看看你们腹中是否同身上一样锦绣辉煌,待会儿便叫你们见识我的本事!‎ ‎16.【答案一】两者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甩、提、挥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的将先祖在粉壁上挥毫泼墨的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了先祖书法技艺的精湛。‎ ‎【答案二】两者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端、饮、瞅、摆弄、捏弄”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的将泥人张一边饮酒一边捏泥人的场面描绘出来,表现了泥人张捏泥人技艺的精湛。‎ ‎17.写字:通过长期的练习,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不论是在纸上还是墙壁上,抑或是隔着远距离补写,都能够驾轻就熟、举重若轻,是谓“从心所欲”。‎ 做人:身具傲骨,贫贱不移,面对乡绅大户不折节弯腰,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是谓“不逾矩”。‎ ‎18.行云流水的毛笔字不仅赏心悦目,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修身养性,锻炼我们的耐心与毅力,磨砺我们的心境,更能使我们品味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解析】本文是一篇散文随笔,从书法当中领悟人生哲理。主要考查的题型有概括题、人物形象理解、句子赏析、文题内涵理解、开放性试题等题型。‎ ‎18.三、阅读能力考查(45分)‎ 文段(一)‎ 高手 吕斌 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功夫就在旁边看。‎ 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他边说怎么怎么走,边撒目看着大街,一副胸有成竹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其他人为有这样的伙伴而自豪,跟着起哄;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中年人们觉得让一个毛头小子耍着玩也个个情绪急躁。‎ 61‎ 比赛都是以实力说话。不管中年人怎么瞧不起这群毛头小子,棋盘上还是败下阵来。老刘心里也很郁闷:这老大一群人,干不过一个孩子!心里既着急,又没办法;自个儿的棋艺还不如汉子呢。真盼望有个高手能制止这孩于的狂妄。但愿望终究是愿望,这群中年人谁也杀不过这个对手,看来,今天得带着遗憾回家了。‎ 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人应声。青年们眉飞色舞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老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棋,盼望修车人赶紧输完棋以后能来一个高手,杀杀这群孩子的傲气。依然是两个阵营,依然是那种气氛,有区别的是,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惊慌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连那个主角儿也低下头来认真研究棋局。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上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想要赢?那不可能!这小青年能谈笑风生地赢了别人,也完全能认真地打败这个脏兮兮的修车人。‎ 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 ,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决,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 ‎(原文有删改)‎ ‎11.老刘两次内心感叹表现了他对修车人评价的巨大变化。请把这两次感叹的原句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4分)‎ ‎ ① → ② ‎ ‎12.文章四至六自然段没写修车人,但这几个段落并不多余。为什么?(4分)‎ 答: ‎ ‎13.文中划线句属于侧面描写,诸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 ‎1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修车人每天依旧埋头修车,旁边的破旧平板车上,脏兮兮的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B.老刘一有闲工夫依旧到修车摊看人们下棋,破旧的平板车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修车人有时和那些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杀两盘,不过,在棋盘上,几乎没人能够赢他。‎ D.老刘听说那个小青年拜修车人为师,棋艺提高很快,后来参加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 ‎11. (4分) ①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61‎ ‎②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是高手啊!‎ ‎12. (4分)这几个段落表现中年人们被小青年轻松扛败、无人敢应战的尴尬处境,他们的急躁、憋闷与小青年们的得意、狂妄形成对比。这种情况下,老刘急切盼望高手出现以扭转局面,为“高手"修车人的出场作铺垫。‎ ‎13.(4分)划线句中“屏息静气”表现“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不同的心态:小青年们全神贯注、专心应对,中年人们对修车人以盲棋的方式应战而震惊、想一探究竟。这句话营造的紧张气氛,烘托出修车人边修车边下棋供的淡定自若,突出他棋艺确实高超。‎ ‎14.(2 分)A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