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68 KB
  • 2021-11-10 发布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 ‎1. 下列诗句描述的景象中,含有光合作用这种化学变化的是( ) ‎ A.金线池边杨柳青 B.滴滴泉珠映日红 C.波涛声震大明湖 D.水高三尺小池平 ‎ ‎ ‎ ‎2. 泉城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之美誉。保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露天烧烤,随意排污 B.节约用水,保泉护泉 C.垃圾分类,再生利用 D.拆违拆临,种植花草 ‎ ‎ ‎ ‎3.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 ) ‎ A.服用保健品可替代药物治疗 B.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C.食品厂的过期糕点可重新加工再销售 D.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 ‎ ‎ ‎4.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C.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D.将pH试纸直接投入试剂瓶中的溶液里测量其酸碱度 ‎ ‎ ‎5.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碱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在加油站里接打电话 B.化工厂厂区严禁烟火 C.危险药品随意放置 D.占用消防通道停车 ‎ ‎ ‎ ‎6. 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氯原子易形成阳离子 B.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 ‎ ‎ ‎7. 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进行燃烧运用和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 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 ‎ ‎8. 化学科学帮助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下列对化学规律运用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 A.利用化学方法减缓金属锈蚀 B.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利用分解反应分离液态空气 D.利用置换反应进行湿法冶金 ‎ ‎ ‎9. 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乙,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下列的( ) ‎ A.甲烧杯中出现大量沉淀 B.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C.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D.乙烧杯中冒出大量气泡 ‎ ‎ ‎ ‎10. 物质世界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D.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 ‎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图中x的数值为‎4‎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 ‎ ‎ 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FeCl‎3‎溶液 B.Cu(NO‎3‎‎)‎‎2‎溶液 C.NaCl溶液 D.CuCl‎2‎溶液 ‎ ‎ ‎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铜粉 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 C H‎2‎ CO‎2‎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 ‎ ‎ 现有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100g,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5g B.整个过程中ZnSO‎4‎的质量不变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Fe和单质Cu D.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 ‎ ‎ ‎ 现有碳酸钙和单质铁的混合物,为测定其组成,取一定质量该混合物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10.9g,则所取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下列各项中的( ) ‎ A.‎8.4g B.‎2.8g C.‎11.2g D.‎‎5.6g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 ‎ ‎ 按要求从氧化钙、氢气、氢氧化铜、碳酸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___;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③一种难溶性的碱:________; ④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 ‎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 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历史上横贯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的贸易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茶又称“茗”,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叶(如图‎1‎所示)中含有咖啡因(分子式为C‎8‎H‎10‎O‎2‎N‎4‎),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咖啡因属于‎(‎    ‎)‎(填“氧化物”“无机物”或“有机物”)。在咖啡因中,每个分子共含有‎(‎    ‎)‎个原子。 ②蚕丝(如图‎2‎所示)是一种天然纤维状丝素蛋白质,甘氨酸和丙氨酸是这种蛋白质水解的两种主要产物。在 甘氨酸(分子式为C‎2‎H‎6‎O‎2‎N)分子中,碳、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    ‎)‎(填写最简整数比)。在丙氨酸(分子式为C‎8‎H‎7‎O‎2‎N)中,氢、氮两元素质量之比为‎(‎    ‎)‎(填写最简整数比)。 ③花椒(如图‎3‎所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我国将花椒作为香料利用历史悠久,《诗经•周颂》曰:“有椒其 馨”。山椒素为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成分,羟基‎−β−‎山椒素的分子式为 C‎16‎H‎25‎O‎2‎N,在该山椒素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写元素符号)。 ④陶瓷(如图‎4‎所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历史悠久,西方人称古老文明的中国为“China”,意为“瓷器之国”。精美的瓷器是以瓷石、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再辅以釉料,经过配料、练泥、制坯、上釉、煅烧等过程加工而成。对于在煅烧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 A.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D.既没发生化学变化,也没发生物理变化 ‎ ‎ ‎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①‎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携带升空,该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中有液氢和液氧。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________价。 ‎ ‎ ‎ ‎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也使原来的副产物CaCl‎2‎转化成化肥NH‎4‎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________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②t‎1‎‎​‎‎∘‎C时,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③将t‎2‎‎​‎‎∘‎C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C,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 ‎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 ‎(1)用单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可燃性实验。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________。‎ ‎ ‎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制取、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去除混有的少量HCl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 ‎ ‎(3)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袋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查阅资料知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E‎1‎→D→E‎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E‎1‎、E‎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袋碎屑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E‎1‎、E‎2‎的作用是________。 ②仪器D的大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袋碎屑质量为‎5.6g,加入的塑料袋碎屑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E‎2‎的质量增加‎7.2g,仪器B的质量增加‎17.6g,则在该塑料袋试样中,氢、碳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 ‎ ‎ 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NH‎4‎NO‎3‎和‎(NH‎4‎‎)‎‎2‎SO‎4‎或两者之一。按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 ‎(1)气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2)将气体F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___色。‎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3)在溶液G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 ‎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5)根据上述实验,在样品溶液B中,能够确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_______。‎ ‎ ‎ ‎ 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元素”。如图‎1‎所示为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MgCl‎2‎‎​‎‎​‎‎​‎Mg+Cl‎2‎↑‎ ‎ ‎(1)在过程①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 ‎ ‎(2)过程②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 ‎ ‎(3)下列有关过程③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 ‎ ‎(4)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还需要过程①②的原因是(    )(选项序号)。‎ A.将氯化镁富集提纯 B.生成更多氯化镁 C.使石灰乳和稀盐酸反应 ‎ ‎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含量(杂质为NaCl),称取‎10g该样品将其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滴滴泉珠映日红、波涛声震大明湖、水高三尺小池平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B‎、滴滴泉珠映日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1)C、波涛声震大明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2)D、水高三尺小池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3)故选:A。‎ ‎2.‎ ‎【答案】‎ A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根据空气污染、水节约和垃圾分类以及环境保护解答即可。‎ ‎【解答】‎ A‎、露天烧烤,随意排污,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B、节约用水,保泉护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C、垃圾分类,再生利用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D、拆违拆临,种植花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3.‎ ‎【答案】‎ B ‎【考点】‎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解析】‎ A‎、根据保健品的功效,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毒品、烟草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期糕点不能食用,进行分析判断。 D、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解答】‎ A‎、保健品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是没有治疗作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故选项说法错误。 B、毒品严重危害自身身心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故应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品厂的过期糕点不能食用,不能重新加工再销售,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合理使用,不能过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溶液酸碱度或酸碱性的测定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接触试管。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没人的地方。 D、根据溶液里测量其酸碱度的处理方法进行判断。‎ ‎【解答】‎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正确;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正确; C、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正确; D、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错误;‎ ‎5.‎ ‎【答案】‎ B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根据爆炸的安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错误; B、化工厂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故正确; C、危险药品不能随意放置,错误; D、消防通道不能占用停车,错误;‎ ‎6.‎ ‎【答案】‎ A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A‎、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答案】‎ 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A‎、根据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和爆燃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燃烧,温度还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A‎、根据金属锈蚀条件分析; B、根据中和反应原理分析; C、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解答】‎ A‎、金属锈蚀是金属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利用化学方法可减缓金属锈蚀,A正确; B、氢氧化钙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试剂,其原理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是根据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不正确; D、湿法冶金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根据分子基本性质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解答】‎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甲烧杯的酚酞溶液中,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A、甲烧杯中不会出现沉淀,A错误; B、甲烧杯中溶液变红,乙烧杯中溶液不变红,B错误; C、甲烧杯溶液变红,C正确; D、乙烧杯中没有气泡,D错误;‎ ‎10.‎ ‎【答案】‎ D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C、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判断。‎ ‎【解答】‎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 B、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 D、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仍可溶解其他物质,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观察微观结构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4H‎2‎+CO‎2‎。 ‎A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4‎,故B正确; C.在反应物中,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而在生成物中,氢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答案】‎ D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题意,向某溶液X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FeCl‎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B、Cu(NO‎3‎‎)‎‎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AgNO‎3‎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Cl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CuCl‎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答案】‎ C ‎【考点】‎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答案】‎ C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5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锌不能反应,因此整个过程中ZnSO‎4‎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铁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没有反应的Zn‎2+‎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中的Fe‎2+‎,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当‎200g7.3%‎的盐酸全部与碳酸钙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20g 200g×7.3% 8.8g 增重质量为:‎20g−8.8g=‎11.2g; 当‎200g7.3%‎的盐酸全部与铁反应: Fe+2HCl=FeCl‎2‎+H‎2‎↑‎ ‎56 73 2‎ ‎11.2g 200g×7.3% 0.4g 质量增重为:‎11.2g−0.4g=‎10.8g; 现在混合物与酸恰好完全反应增重质量为‎10.9g,则混合物中单质铁可能是‎8.4g。‎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答案】‎ H‎2‎‎,CaO,Cu(OH‎)‎‎2‎,‎H‎2‎CO‎3‎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②氧化钙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可以做干燥剂;故填:CaO(1)‎③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性碱;故填:Cu(OH‎)‎‎2‎(2)‎④碳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故填:H‎2‎CO‎3‎。‎ ‎【答案】‎ ‎1:11:2③元素质量分数‎=‎​‎‎​‎×100%‎,从公式可以看出相对分子质量都是一样,只要含有元素质量越小,元素质量分数越小,羟基﹣β﹣山椒素分子式为 C‎​‎‎16‎H‎​‎‎25‎O‎​‎‎2‎N,其中碳含有=12×16=192,氢含有=1×25=25,氧含有=16×2=32,氮含有=14×1=14,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1)故答案为:N④煅烧中包括瓷石、高岭土等进行硅酸盐的合成的化学变化,又包括了水分蒸发、上色等的物理变化,所以煅烧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故答案为: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氧化物的概念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①考查有机物定义及化学式意义; ②考查化学式意义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③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解答】‎ 故答案为:有机物;‎24‎。 ②甘氨酸的化学式为C‎2‎H‎6‎O‎2‎N,其中碳氧元素原子个数比,根据化学式可以直接得出=‎2:2‎,最简整数比=‎1:1‎,丙氨酸分子式为C‎8‎H‎7‎O‎2‎N,其中氢氮原子个数分别为‎7‎和‎1‎,氢氮质量比=氢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氮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1×7:14×1‎=‎7:14‎=‎1:2‎。 故答案为:‎1:1‎;‎1:2‎。 ③元素质量分数‎=‎​‎‎​‎×100%‎,从公式可以看出相对分子质量都是一样,只要含有元素质量越小,元素质量分数越小,羟基‎−β−‎山椒素分子式为 C‎16‎H‎25‎O‎2‎N,其中碳含有=‎12×16‎=‎192‎,氢含有=‎1×25‎=‎25‎,氧含有=‎16×2‎=‎32‎,氮含有=‎14×1‎=‎14‎,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1)故答案为:N。 ④煅烧中包括瓷石、高岭土等进行硅酸盐的合成的化学变化,又包括了水分蒸发、上色等的物理变化,所以煅烧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故答案为:C。‎ ‎【答案】‎ ‎2H‎2‎+O‎2‎‎​‎‎​‎‎​‎2H‎2‎O‎,太阳能,‎‎+4‎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氢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①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②根据能量的转化、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解答】‎ ‎②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4‎价;故填:太阳能;‎+4‎。‎ ‎【答案】‎ C‎、O,‎21.5‎,小于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温度改变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 ‎①氯化钠中含有氯元素和钠元素,碳酸钠中含有钠盐酸、碳元素、氧元素,所以用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C、O两种元素; ②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1.5g; ③将t‎2‎‎​‎‎∘‎C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C,两者都会析出晶体,变成t‎1‎‎​‎‎∘‎C时的饱和溶液,t‎1‎‎​‎‎∘‎C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所以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氢气的纯度 CaCO‎3‎+2HCl‎=CaCl‎2‎+H‎2‎O+CO‎2‎↑‎,‎ACEF 吸收水分,‎‎1:6‎ ‎【考点】‎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气体的干燥(除水)‎ 常见制取气体的选取方法 ‎【解析】‎ ‎(1)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反应,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3)①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查氢气的纯度;‎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反应,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制取、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去除混有的少量HCl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EF;‎ ‎①因为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对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的检验有干扰,而塑料袋燃烧有水生成,所以E1‎、E2‎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②E2‎中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而水中氢元素即为塑料袋内氢元素的质量,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塑料袋内碳元素的质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7.2g×‎2‎‎18‎×100%)(17.6g×‎12‎‎44‎×100%)‎=‎1:6‎。‎ ‎【答案】‎ CO‎2‎ 蓝 H‎+‎‎、‎Na‎+‎ BaCl‎2‎+Na‎2‎SO‎4‎=BaSO‎4‎↓+2NaCl ‎(NH‎4‎‎)‎‎2‎SO‎4‎‎,步骤③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解析】‎ 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气体C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气体F为氨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蓝色;‎ 溶液G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硝酸,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H‎+‎、Na‎+‎;‎ 步骤③中生成沉淀H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根据上述实验,在样品溶液B中,能够确定存在的溶质是:‎(NH‎4‎‎)‎‎2‎SO‎4‎,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步骤③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 ‎【答案】‎ Ca(OH‎)‎‎2‎ 复分解 A A NaCl‎、‎NaOH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1)根据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写出化学式。 (2)根据过程②所发生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3)根据过程③中能量转化分析判断; (4)根据海水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很小分析回答。 (5)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分析回答; ②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方程式即可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 ‎【解答】‎ 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 过程②所发生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在过程③中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但氯化镁的浓度很小,与其它的杂质混在一起,还需要过程①②的原因是将氯化镁富集提纯。‎ ‎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氢氧化钠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Cl、NaOH。 ②设‎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x 80g×10%‎ ‎95‎‎80‎‎=‎x‎80g×10%‎ 解得:x=‎9.5g 答:‎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是‎9.5g。 故答案为:(1)Ca(OH‎)‎‎2‎.(2)复分解。(3)A.(4)A.(5)①NaCl、NaOH;②‎9.5g。‎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