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备战 2017 中考系列:语文 2 年中考 1 年模拟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文言文
[来
源:Z*xx*k.Co
m][来源:学.科.
网]
文言文内容理解,学生能理解
浅近的文言文[来源:学|科|网 Z|X|X|K]
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
括和总结
文言知识积累。注意重点词语
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
译。
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文言现象,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
动地翻译文句,培养学生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能力
☞2 年中考
【2016 年题组】
一、【2016 年中考浙江湖州卷】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4 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
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
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
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
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
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分)
【答案】
1.A
2.示例: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3.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奠衷一是,争论不休。
5.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
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
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
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
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阅读一段文字,读懂内容,了解人们对“是溪”不同的认识和称呼,即可解答本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愚公移山》中“愚公”的行为,了解其看上去“愚”,再根据本文
作者的身世,从以物自比的角度分析作者以“愚”自嘲的用意,比较说明。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二、【2016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
3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
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 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
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衢(qú):四通八达的道
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 22937 卷,11095 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少.时家贫 少:
(2)无不立对.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答案】
1.(1)年幼(2)回答
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贷买
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2016 年中考四川广安卷】文言文阅读(14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
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
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 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1)又何间.焉( ) (2)望其旗靡.( )
(3)惟荀罃之拔.逼阳( )(4)先备.外援(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孙仲谋之.攻合肥 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 故.克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 分)
【答案】
1.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①参与;②倒下;③攻下;④准备。
3.C
4.①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会按诗情来处理。②大概用兵并无
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
5.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 竭
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5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间”
是古今异义词:参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的理解和把握。A: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
译/后句:代词,指齐军;B:遽:迅速/通“讵”,岂,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可以不译);C:善:擅长。
加点词意思相同;D:故:缘故/所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
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
顺、流畅,表意清晰。1 句中“狱”,案件;“虽”,即使。2 句中“大约”,大概;“尽”用完。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
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
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四、【2016 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 分)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
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
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
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
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6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
(2)余服.官二十年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
(4)腰.白玉之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 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
到 。(2 分)
【答案】
1.(1)希望,盼望(2)做,当 (3)同“肢”,四肢 (4)腰间佩带
2.B
3.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4.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
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
乐。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
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
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7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
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
的变用.A:为:因此/为:做。B:之:助词,的。C:以:来/以:用.D:则:连词,表承接/则:连词,
用在对比句中,有“却“的意思。故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
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
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有:尔:你;贪:贪恋.句意为: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
不可以习惯懒惰。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主
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五、【2016 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14 分)【来源:学&科&网】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
“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
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
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
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
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
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
省吴县西北。
1.【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 。”(1 分)
8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而.出 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 分)
6.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 分)
【答案】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C
3.①希望②时光流失,光阴虚度③通“返”,回,归.
4.①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②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
厌恶他。
5.(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6.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参考译文:
【甲】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
(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
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
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
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最
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
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
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认为他是祸害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又
担心自己年纪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很看重‘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
死去也甘心’这情形,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意志,)又何必
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乙】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吴国得到宝剑.在返回干遂渡江途中,到了江中央,有两条蛟龙
左右围绕着他们的船.次非问船工:“你曾见过被两条蛟龙缠绕住的船上的人有活下来的吗?”船工回答:
“我没有看见过.”次非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它们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
9
果我舍弃宝剑能保全众人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宝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
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丙】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
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
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相关名句的识记.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要注意字形.“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注意“朝”“矣”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现象和常见虚词的把握.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
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或:有的人/或:有时;B.为:表被动/为:成为;C.而:表顺承/
而:表顺承;D.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他。故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通假字
“反”:通“返”,回,归.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的意思是:不
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是:不以众人的好
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六、【2016 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4 分)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
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0
是上友也。”(选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
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2.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2 分)
【答案】
1.(2 分)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人交朋友。(意思对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2 分)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七、【2016 年中考山东东营卷】(8 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
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
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来源:学.科.网】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
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
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11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2.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 分)
【答案】
1.答案:①像狗一样 ②咬洞 ③被 ④在
2.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3.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
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4.答案: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
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
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阅读文段,疏通文意,了解“人与动物相争”不同的结局
是什么,然后从两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来分析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思考问题,从两文叙事的方式和写作目的来
分即“事与理”的关系方面来分析解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八、【2016 年中考山东济南卷】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 “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
12
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
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鎒(nòu):
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 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
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2 分)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分)
【答案】
1.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2.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参考译文】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开
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
全军队都不能抵挡;假如叫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
连一个农夫都不如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
事。现在派人去做他无法做到的事,就说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 因为笨拙便罢
用他,因为没有才能便遗弃了他,让这个人有被遗弃的命运,不与他相处。将来他会来加害于你,向你进
行报复。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 ”孟尝君说:“好!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没有赶
走这个门客。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
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
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有:“奋”“一”。句意为: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然后根据理解的出 “金无足赤人
13
无完人”的道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2016 年中考浙江温州卷】(12 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
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方.欲遣人求之 (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3)昨日一牛病几.死 (4)用其言而效.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6 分)
【来源:Z*xx*k.Com】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答案】
1.①方:正、刚刚; ②遗:给予、赠送;③几:几乎;④效:见效、奏效。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甲】陶诗对他宛如一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深,又读的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己】
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
“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14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
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
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7)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该句子符合第③条
规律: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解
决问题。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十、13 分【2016 年中 考浙江丽水卷】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
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
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
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
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
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
繁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 分)
【答案】
15
1.(1)通“途”,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2.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
(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4.“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
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
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
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旬”“反”“慕”“失”,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阅读全文,读懂文章内容,找到文中作者“终北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可联
想《桃花源记》的内容理解作者在此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015 年题组】
一、(2015 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6 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来源:【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
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
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16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 分)
(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来源:学科网】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7.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来源:学&科&网 Z&X&X&K】
8.回答下面问题。(5 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 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 分)
【答案】
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 分)
6.B (3 分)
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 分) (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
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2 分)
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 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
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
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3 分)
【解析】
5.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是”“止”“去”四个字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理解不同,
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7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2015 届广东中考)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
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来源:学,科,网.........Z.,.X.,.X.,.K.】.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 分)【来源:Zxxk.Com】
【答案】
9.A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 0 分。用了 1—3 条“/”,每对 1
处给 1 分。)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 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
“攻原”得卫(1 分)。(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
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 分)。(3)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 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 分);
18
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 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 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
到原国,实属侥幸)(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
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如
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根据句意即可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梳理文字,读懂内容,抓住晋文公的言行分析其“罢兵而去”的原因,可从“做信
用”这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表明赞同的意见;也可以从“墨守成规”这个方面具体分析,表明不赞同的意
见;还可以一分为二的分析晋文公做法的优劣。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
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
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
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
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
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三、(2015 届湖北天门中考)文言文阅读。(10 分)【来@源:中教^%#网~】
教 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
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
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
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
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
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⑧!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 ②节:约束,限制。 ③匮:柜子。这个意义后来写
作“柜”。 ④稚:儿童。 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 ⑥恣:放纵。 ⑦诃:同“呵”。怒斥、喝
19
斥。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A.下愚虽教无益.(好处) 邑人奇.之(认为……奇特)
B.师保固.明(本来) 处处志.之(做记号)【w~ww.zzs^&te#p.com*】
C.宜诫翻.奖(反而) 互相轩邈..(高大)
D.导.习之矣(引导) 动心忍.性(使……坚韧)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河曲智叟无以.应【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B.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义不杀少而.杀众
C.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吾妻之.美我者
D.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
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
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 分)
(2)诚哉斯语!(2 分)
【答案】
1.C(2 分)
2.B(2 分)
3.C(2 分)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之心对神说实话。(2 分)
(2)这话确实有道理!(2 分)
20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字,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
C 项的分析是错误的,根据文中“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
为败德。”一句可知,作者是不赞成“体罚”的,认为体罚“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即对孩子成长不利。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第一句要注意“牺牲”为古今异义,第二句要注意
“诚”表达强调的作用。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四、(2015 届湖北孝感中考)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
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
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
21
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
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
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
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
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 分)
【答案】
1、C
2、①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 分)②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
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 分)
3、B
4、答案略。(3 分。)
22
4、试题分析: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五、(2015 届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
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
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
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
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
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23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答案】
1.C
2.D
3、B
4、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 分。“虽”、“决”、“是”各
一分,句意通顺 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 项的“布衣”是指陶朱
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 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
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 项,两人
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
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虽、决、是,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归纳
归纳 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
24
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
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归纳 2: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
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
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归纳 3: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
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归纳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
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归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
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
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易错易混
1.注意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
2.注意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注意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4.注意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5.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现象
☞解题技能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
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
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25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
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
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
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
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
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
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
(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
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
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
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
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
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
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
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
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
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典例:【2016 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6 分)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
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
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
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
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拜.释之为廷尉 (2)使骑捕之,属.廷尉
(3)此人亲惊.吾马 (4)民安所厝.其手足
26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 分)
【答案】
(1)(4 分)拜:任命,授给官职;属:同“瞩”,委托、交付;惊:使……受惊,惊吓;厝:放,放置。
(每个 1 分)
(2)(2 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每处 1 分)
(3)(6 分)(1)(3 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得
分点:“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3 分)如今有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
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得分点:“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4)(4 分)(4 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 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 分);秉公执法(依
法办事)(1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
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 年模拟
一、【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7 分)
管鲍之交
27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
仲。管仲既用,任政○2 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 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
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5 ,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4 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
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
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6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仲列传》)
【注】: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任政:掌理政事。 九:古汉语中
“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公子纠
而自杀。走:败逃。多:赞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鲍叔终善遇.之 遇:
②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3.选文着重记叙了“管鲍之交”这一千古轶事,让我们认识了鲍叔牙这个有高风亮节的历史名人。请你简
要谈谈你最敬佩鲍叔牙哪一点?为什么?(3 分)
【答案】
1.○1对待,礼遇 ○2以……为耻,对……感到耻辱(共 2 分,各 1 分)
2.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让)国君赶走(驱逐)。(2 分,重点“仕”、句式)
3.示例:我最敬佩鲍叔牙心底无私的博大胸襟。功成名就是古往今来那些官宦仕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可鲍
叔牙却心甘情愿作陪衬,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伟业,成就了管仲名相之威名,这种胸怀令人敬佩,令
人景仰。(只要能明确指出美德中的一点,又能言之成理,通顺流畅,即可)
28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
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
(14 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
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
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⑤,不求声誉,宽简⑥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⑦之。或
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
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
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⑤不见治迹:没有杰出的政绩。⑥宽简:宽松简易。⑦便:安逸、安适。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及.冠,嶷然有声( ) ②晚更.号六一居士( )
③虽.机阱在前( ) ④方.贬夷陵时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用“/”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使句意更明确。(2 分)
得 唐 韩 愈 遗 稿 于 废 书 簏 中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4. 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请写出他为政宽松、简易做事,使百姓安适的句子。(2 分)
【答案】
1.(1)①等到 ②改变、更换 ③即使 ④刚刚,才(4 分) (2)D。(2 分)
2.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 分)
3.(1)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2 分)
(2)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 分)
29
4.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写出完整句子给 2 分,否则给 1 分)
(2 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理解 B。
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
判断停顿,主谓宾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句是“得”是
谓语,“唐韩愈遗稿”是宾语,“于废书簏中”后置状语,所以在此三处划开。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见”“言”“及”“死”“惟”“颓然”“乎”,翻译
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读懂内容,根据题中答点提示信息“为政宽松、简易做事,使百姓安适”梳
理内容,找到关相的语句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
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
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
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
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
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
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1.下列句中的“之”与“樊将军亡秦之燕”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辍耕之垄上 B.处处志之
C.悍吏之来吾乡 D.故为之说
30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
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太子丹患.之 患. ②亡.归 亡.___________
③奈何以见.陵之怨 见. ④可与之谋.也 谋. ___________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2)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答案】
1.A
2.B
3.① 担心 ② 逃跑 ③ 被 ④谋划
4.(1)(他)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2)希望通过太
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得分点:愿、句式。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患”“见”“亡”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且”“临”“交”,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四、【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欢①进至陕,泰②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昔
31
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
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
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
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
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
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释〗①欢:高欢,东魏丞相。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1.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以.激怒其众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以.中有足乐者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欢深然.之 然: ②咸.以为 咸:
③将.数千骑追泰 将: ④起.楼橹 起:
4.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2)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答案】
1.(2 分)C
2.(2 分)B
3.(4 分)①认为……是对的; ②咸:都; ③将:带领、率领; ④起:建造,建起
4.(1)现在(他们)像这样遭受惨败,怎么还能够深谋远虑呢?(今、若、何、疑问语气)(2)几天以后,
刘丰生来到恒农城下,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害怕,不敢进去,带着部队回去了。(数、惮、引、还)
3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五、【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
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 ,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①朕问其故. ( ) ② 数.延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 分)
【答案】
1.①原因 ②屡次、多次 (共 1 分,每小题 0.5 分)
2.(如果)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就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运行的路线)也不会直。(2
分,意思对即可)
3.唐太宗是一位善于自省,善于治理国家,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2 分,意思对即可)
33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六、【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
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
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
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加点词语。(2 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优劣得所....( ) (4)意气扬扬....(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3 分)
【答案】
1.(1) 给予 (2)询问 (3)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
2.(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
34
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
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答点“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阅读两文内容,根据诸葛亮和晏子的言行来
分析他们对人才的态度解答本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七、【山东省庆云县第二中学 2017 届九年级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8 分)
崔枢不昧宝珠
崔枢应进士①,客居汴半岁,与海贾②同止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④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
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⑤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⑥,得之能蹈火赴水,
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俟.无人,置于柩中,
瘗⑦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
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⑧窀穸⑨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
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⑩,有清名。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应进士:参加进士考试。②海贾:往来于海上的商人。③止:住在一起。④ 荷:受,承蒙。
⑤脱:或许。⑥缗(mín):即一贯钱。⑦瘗:(yì),埋葬。⑧傥(tǎng):倘若。⑨窀穸:(zhūn xī)墓穴。
⑩文柄:掌文权,指任秘书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不以外夷见忽
A.不以/外夷见忽 B.不以外/夷见忽
C.不以外夷见/忽 D.不以外夷/见忽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①许( ) ②俟(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35
4.这篇短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崔枢的优秀品质?(2 分)
【答案】1.D(2 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为我是外族人而看不起我”,“见”是表被动,译为“被”,
主语是“不以外夷”。因此主谓之间应断开)
2.(2 分)①答应(1 分) ②等到(1 分)
3.我作为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2 分)
4.①不以外夷见忽 ②崔许之 ③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④俟无人,置于柩中 ⑤欲命为幕,崔不肯
⑥竟主文柄,有清名(2 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少一点扣一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给文言文断句,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
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八、【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等五校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教育交流研讨考试语文试题】阅
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
得捕取鸟雀。数年间 ,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
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④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
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
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 kou:出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服从。 ④闾里:这里指
乡里人。 ⑤不忮:凶狠。
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1)日翔集.其间( ) (2)去.人太远(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36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3.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鸟停歇在树枝上。 (2)距离
2.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
信用的原因.
3.警示人类要保护动物(鸟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 2017 届九年级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9—12 题。
(共 13 分)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
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
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
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 ②荻:即“楸”,落叶乔木。“章”通“橦”,大木
林。 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 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 ⑤夭阏(è):夭谓
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西.行二里( ▲ ) (2)余宰.江宁( ▲ )
(3)易.檐改途 ( ▲ )(4)故.仍名曰随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2 分)
▲
37
(2)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2 分)
▲
3.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2 分) ( ▲ )
A.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4.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 ▲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
是 “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 ▲ 。(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 分)
【答案】
1.(1)向西 (2)治理 (3)改变(4)因此,所以
2.(1)询问园子的价值,说值三百两金子,我就拿俸禄买下来。
(2)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3.D
4.“因其姓也”(1 分) “就势取景”(1 分) 他做官就不能常来,居住在这里,才可以每天来,随性洒
脱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院子很优美,他想天天住在里面,过随意洒脱的生活。)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可以看出”隋园
“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看到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作者“恻然而悲”。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写句子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根据“隋园”的建造、衰
落和作者对隋园的态度进行提炼填空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
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
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
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
38
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
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
所以辞官而要园子。”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十、【浙江省温州市 2016 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 分)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练④故事⑤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 也。”乃以文本为中
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
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
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人名。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
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④ 谙练:熟练。 ⑤故事:旧制,旧例。⑥神用顿竭:精力耗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冀.复用之 ▲ (2)及.迁中书令 ▲.
(3)其母怪.而问之 ▲ (4)俄病卒.矣 ▲.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 3 处)(3 分)
时 颜 师 古 谙 练 故 事 长 于 文 诰 。
3.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被授予担任秘书郎一职。
B.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译文:我自己举荐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呀,我只接受你们的安慰,不接受你们的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上旧臣,是乱用职权得到恩宠。
4.下列对文中“岑文本”这个人物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4 分)
A.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B.岑文本被举荐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C.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竭尽所能劳累过度,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D.岑文本被提拔任用后,其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答案】
1.(1)冀,希望 (2)及,等到 (3)怪,对......感到奇怪 (4)卒,死
2.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
3.D
4.C
39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
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怪”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
的精神或品质。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在李靖的提拔后才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0
相关文档
- 青海省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1-11-1022页
-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2021-11-108页
-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wo2021-11-1023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2021-11-108页
- 中考数学复习冲刺专项训练精讲:方程2021-11-1013页
- 2013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2021-11-1010页
- 湖南省益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2021-11-1010页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年级下册章精品导2021-11-1021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2021-11-108页
- 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解2021-11-1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