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 M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备战 2017 中考系列:语文 2 年中考 1 年模拟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文言文
[来源:学+科+
网 Z+X+X+K]
文言文内容理解,学生就教材
中重点篇目重点文段的理
解
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
括和总结[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文言知识积累。注意文中重点
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
翻译
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文言现象,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
动地翻译文句
☞2 年中考
【2016 年题组】
一、【2016年中考四川雅安卷】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后面小题。(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 对曰: “小
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1.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1.(2分)A
2.(2分)B
3.(3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
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
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安”“弗敢”“分”等词。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二、【2016 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9 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
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
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
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 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3
【答案】
1.(2 分)柳宗元
2.(3 分)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3.(4 分)D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判断。第③段讲作者因同情反问蒋氏假如请管理者更换蒋氏的
差事,怎么样呢?D 错,故选 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
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
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
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
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
那么怎么样?”
三、【2016 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来源:学科网】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4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1 分)【来源:Zxxk.Com】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 分)
4.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 分)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 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 分)
【答案】
1.陶渊明(1 分)
2.(1)整齐的样子 (2)沿、顺着(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3.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回答出两点即可。(共 2 分,毎点 1 分)
4.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
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共 2 分,每点 1 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5.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
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共 3 分,每点 1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学常识题。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
即可。注意不要把“渊”写错。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本题中
“扶”古今异义,意为“沿着,顺”,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从文中对桃花源的自然美景、
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热情淳朴和“不足为外人道也”进行分析可得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是没
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
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
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
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
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
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
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
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
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
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
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6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四、【2016 年中考北京卷】阅读《三峡》,完成 7—10 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来源:学*科*网】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 属: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 分)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 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 _____,__ 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
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
船行得快。
3.每当蠢动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
高耸,清朝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4.(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 (2)潮干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
7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意境,再理解每一个字的所表现的景物及特点,发挥想象,描
摹画面。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4.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对古诗理解记忆。注意句中的提示信息“三峡”和“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
据此写出与之相关的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五、【2016 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来源:学§科§网】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朝.服衣冠,窥镜 B.客之.美我者
朝.而往,暮而归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及鲁肃过.寻阳 愿为市.鞍马
8
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答案】
1.A
2.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3.D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阅读全文,读弄内容,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D 错,“间”是偶尔的
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六、【2016 年中考贵州安顺卷】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8 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来源:学|科|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4 分)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3 分)
【答案】
1.①时(时候)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D
3.( (l)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
中扬名显贵。
4.(l)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
对即可)
5.(3 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
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肩示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根据“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句前面
的诸葛亮所自述的内容分点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
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题要求对人物思想品质某一方面结
合现实发表感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七、【2016 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
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皆以美于.徐公
B.水土异.也 渔人甚异.之
C.橘生.淮南则为橘 君将哀而生.之乎
D.齐人固.善盗乎 固.以怪之矣
2.选文划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4 分)
【答案】
1.D(2 分)
2.德:维护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
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
国关系。(4 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八、【2016 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14 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1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 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
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 指
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 分)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2 分)
【答案】
1.B(2 分)
2.具 宜 求 禁(2 分)
3.D(2 分)
4.(1)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古代品德高尚
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3)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
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12
5.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 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首先要分析题中句子“燕人生于燕,长于楚”为被动句式,然后再分析各项,即可判断出 D
句为被动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
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世”“无论”“以”“死”“安乐”, 翻译后要
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提示,仔细回顾陶渊明的《饮酒》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分析两文内容,即可
理解其共同的思想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2016 年中考山东德州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 ) ②委.而去之( )
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 分)
【答案】
1.①粮食②放弃
2.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气,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
势更加强烈。
13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十、【2016 年中考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
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
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
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
14
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
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
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
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
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
1.A
2.D
3.B
4.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 项的“以”
分别是:用;因为。B 项的“其”分别是:代词;难道。C 项的“而”分别是:连词,表承接;表转折。D
项解释为:助词,的。故 D 项相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
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
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键词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
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5
【2015 年题组】
一、(2015 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16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
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2.解 释加点词。(3 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 分)
【答案】
1.B
2.(1)共:都(2)颓:落下(3)与:共同
3.(1)早晨云雾将要散去,到处响起猿声鸟鸣。(2)枕着弯曲的胳膊睡觉,能在其中享受快乐。
4.甲文:赏景之乐。乙文:生活淡泊无忧之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
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歇”“乱”“曲”“肱”“枕”, 翻译后
16
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甲文写的是“山川之美”,根据作者最后所说“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是“赏景之乐”。乙文孔子表达
是对平淡简朴生活的向往,所表达享受平淡自由生活的快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2015 届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 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
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
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
(1)春和 景明 翻译: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 翻译: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
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
风、湖水、 ①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②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 ③ 。(4 分)
【答案】
1.景象 离开
2.(1) 春风和煦,日光明媚。(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3.①小船 ②狂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
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17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名篇,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解释。或者根据所学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
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观”
和“去”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三、(2015 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诸葛
亮《出师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逐许.先帝以驱驰
肉食者,未能远谋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
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18
【答案】
1.A
2.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3.B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四、(2015 届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17 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
(3)无地置土 置:_ ___ (4)公遂止 遂:_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分)【来源:Zxxk.Com】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 分)【来源:Z&xx&k.Com】
3.理解填空。(3 分)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
19
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 分)
【答案】
1.(4 分,每小题 1 分)
(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通“无”)
(3)安放(或:放置) (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
2.(6 分)(1)(3 分)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易一、“反”各 1 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 1 分。)
(2)(3 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
呢?(“以”、“如……何”各 1 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 1 分。)
3.(3 分,每处 1 分)①愚公 ②愚公妻子 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4.(4 分)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
畏尾;遇难而退)。(愚公和鲁公的特点各 2 分,概括合理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是有关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题。学过的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
抓住文中两个人物的言行表现,根据要求一一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
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题中人物形象比较题。甲文是学习过的课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愚公
的形象特点,再根据乙文中的故事内容抓住鲁公的言行如“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五、(2015 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后面题目。(18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①去国.( )怀乡 ②春和景.( )明
③薄.( )暮冥冥 ④属.( )予作文以记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进”和“退”分别是指 和 。(用原文回答)(4 分)
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2 分)
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
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 分)
【答案】
1.(4 分)①国都 ②日光 ③迫近 ④通“嘱”嘱托、嘱咐
2.(4 分)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
3.(4 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4.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2 分)
5.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
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
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
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意思对即可)(4 分)
21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归纳
归纳 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
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
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归纳 2: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
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
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归纳 3: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
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归纳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
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归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
22
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
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易错易混
1.注意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
2.注意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注意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4.注意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5.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现象
☞解题技能
1.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
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
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
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3.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类内容理解,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
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
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
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
找出依据。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
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
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典例:【2016 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来源:学科网】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1 分)【来源:Zxxk.Com】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 分)
4.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 分)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 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 分)
【答案】
1.陶渊明(1 分)
2.(1)整齐的样子 (2)沿、顺着(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3.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回答出两点即可。(共 2 分,毎点 1 分)
4.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
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共 2 分,每点 1 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5.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
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共 3 分,每点 1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学常识题。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
即可。注意不要把“渊”写错。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本题中
“扶”古今异义,意为“沿着,顺”,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4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从文中对桃花源的自然美景、
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热情淳朴和“不足为外人道也”进行分析可得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是没
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
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
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
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
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
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
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
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
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
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
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25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 年模拟
一、【抚州市临川十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
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缘.溪行( ) (2)欣然规.往(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 分)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26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
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答案】
1.(1)沿着 ;(2)计划 。
2.D
3.桃花源中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
4.
(1)老人和小孩都高兴自得的样子。
(2)(他们)问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6.C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
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
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D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连
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7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
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阅读四个选项,C 项表述不正确,从“不
足为外人道也” 的叮嘱可以看出桃源人并不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
面题目。(14 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B.聂政之.刺韩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B.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
上压倒秦王。
C.用五百里地易安陵,秦王显然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D.唐雎冒死和秦王抗争,让秦王辞穷色挠,他的这种不可侵犯的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布衣..之怒 (2) 以头抢.地耳
(3)长跪而谢.之曰 (4) 寡人谕.矣
28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 分)
【答案】
1.B
2.A
3.(1) 平民 (2)撞 (3)道歉(4)明白,懂得
4.
(1)(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活下来,只因为有先生啊。
5.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 项“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的作用。A 项“以”分别是“应为/认为”的意思,C 项“素”分别是“白色/向来”的意思,D 项“而”
分别是“表承接/表转折”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
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 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
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
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
29
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
“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三、【安徽省蚌埠市(六中、新城实验、慕远)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15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5 分)
(1)急湍甚.箭 (2)猛浪若奔. (3)横柯上.蔽
(4)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2 分)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4 分)
【答案】
1.超过、胜过 飞奔的马 断绝、停止 在上面 至、 到
2.略
3.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水清澈的特点。(从夸张的手法角度分析亦可)
4.(1)其宗旨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2)鄙弃功名利
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处世思想。
30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
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意
思是: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
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此句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四、【重庆市沙坪坝区六校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
分)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31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以光.先帝遗德( ) (2)陟罚..臧否(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选文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
B.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
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D.选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提到“陛下”不过
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答案】
1.(1)发扬光大 (2) 奖惩 (3)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4)奔走效劳
2.
(1)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
室,回到原来的国都。
3.C
4.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
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2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
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文章多次提到“先帝”,是为了激励后主来完成统一大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五、【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第六学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题目。(12 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
A.水皆缥.碧( ) B.急湍.甚箭( )
C.蝉则千转.不穷( )D.鸢飞戾.天者(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天山共色..( ) ②猛浪若奔.( )
③经纶世务者.( ) ④横柯.上蔽( )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结合文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案】
1.A.piǎoB.tuānC.zhuànD.lì
2.①同样的颜色 ②奔马 ③……的人 ④树枝
33
3.
①(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②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的叫声也长久没有消失。
4.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弃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
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
忌漏翻关键词语。如:“穷”“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
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
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和蔑视之情,含蓄的流露出了爱慕美好大自然,鄙视隐退的高洁
志趣。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然后回答
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
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
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注释】①猱:古书上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 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4 分
(1)动心忍.性 (2)法家拂.士
34
(3)辄.使猱爬搔之 (4)猱则已走.避高木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4 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虎被猱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答案】
1.(1)使……坚强 (2)通“弼”,辅佐 (3)就 (4)跑
2.(1)这以后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 分
(2)猱却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2 分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因为艰苦环境的磨练使他们内心发生变化。1 分
【乙】文中的虎被猱啖脑而死因为老虎沉湎于猱给它的舒服的享受。1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此
题中“忍”是使动用法,“拂”是一个通假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七、【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
成问题。(14 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
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
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
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
安敢毒耶?”
35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
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列句中“之”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B 若毒之.乎?C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 则吾斯役之.不幸
2.填空。①本文的作者是 ,②生活的朝代是 。(2 分)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岁赋.其二( ) ②则久已病.矣( )
③更若.役( ) 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 分)
5.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
答。(4 分)
【答案】
1.B
2.①柳宗元 ②唐。
3.①征收 ②困苦不堪(贫困)③你的 ④冒着
4.谁知道横征暴敛的危害比这种蛇的毒还厉害呢!
5.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
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
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 ,即使意思全对,
也只给 2 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病”
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是“困苦不堪”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6
4.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
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此题要注意关键词“孰”“毒”的含义,同时翻译后的
句子也应该是感叹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第一次,“貌若甚戚者”,是为自
己所从事的职业而心酸,在没有血清没有先进防护设备的时代捕毒蛇,就是在赌命,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第二次,“蒋氏大戚”,怕失去自己捕蛇的差事,一家人在苛捐杂税下朝夕不保,是为自己的命运而心酸心
痛。作者的两次“悲”分别是为蒋氏一家和广大人民而悲伤。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八、【山东省夏津县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出师表》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8 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④此皆良实..( )【来源:学科网】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3 分)【来源:Zxxk.Com】
A.受任于.败军之际 试用于.昔日
B.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士卒多为.用者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矣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5 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
37
1.①发扬光大 ②……的原因 ③痛心遗憾 ④ 善良忠实的人
2.A
3.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
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光”是动词,发扬光大的意思;注意“痛
恨”是“痛心遗憾”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九、【广东省汕头市友联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 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 分)
(1)而君逆.寡人者( )(2)秦王怫然..怒( )(3)秦王色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38
A.选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选文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唐雎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待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
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的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
物,秦王暴厉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答案】
1.(3 分)(1) 违背 (2) 盛怒的样子 (3)屈服
2.(4 分)翻译:(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始终守护它,即使千里之地也不敢换,何况是区区
的五百里呢?(2)平民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3 分)D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十、【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 月)月考语文试题】《陈涉世家》节选(12 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
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
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
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9
1.本文选自 《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 体通史,被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解释下列句中词语。(4 分)
①楚人怜之 怜:_________; ②度已失期 度: _________;
③会天大雨 会:_________; ④卒中往往语 往往: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答案】
1.选自《史记》;纪传体;鲁迅“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2.①怜(爱戴);②度(揣度,推测,估计);③会(适逢,恰好遇到);④往往(到处,处处)
3.(1)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现在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假称为公子扶苏和大将
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4.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会”“度”“期”“今”“诚”“以”“众”“诈”“为”
“唱”“宜”“应”,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
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
较。D 项“之”皆作代词“他”。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0
相关文档
-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制取氧2021-11-113页
- 备战2021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 2021-11-1113页
- 【2020年中考语文,含答案,word可编辑2021-11-118页
- 2020年广东省湛江二中中考数学二模2021-11-1120页
- 【2020年中考物理,含答案,word可编辑2021-11-119页
- 黄石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21-11-1122页
- 广东省 17届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2021-11-1114页
-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专题20 2021-11-1137页
-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8-2科学2021-11-1111页
-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物理2021-11-1130页